北京時間9月26日早間消息,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軟銀曾經同意在明年對WeWork投資15億(yi) 美元。目前,軟銀正就增加這筆投資,在與(yu) WeWork進行商洽。
軟銀正在考慮在追加10億(yi) 美元或更多資金,以期在WeWork的 計劃因本月上市失敗而陷入混亂(luan) 之前,更改公司與(yu) WeWork在今年簽訂的認股權證協議條款。
知情人士說,根據新的交易,軟銀將至少投資25億(yi) 美元,但軟銀買(mai) 入WeWork股票的每股價(jia) 格將會(hui) 降低,從(cong) 而獲得該公司的更多股份。
對WeWork的投資是軟銀集團的數筆大宗投資之一。為(wei) 了支撐該筆投資,軟銀曾構想過數個(ge) 方案,重新協商是選擇之一。知情人士透露,雙方的協商目前仍在早期結算,以孫正義(yi) (Masayoshi Son)為(wei) 首的軟銀集團也可能會(hui) 決(jue) 定完全放棄投資。
數名知情人士表示,軟銀的股權投資或許能夠為(wei) WeWork帶來更多額外的融資選擇。據悉,WeWork也在向由摩根大通和高盛牽頭的銀團尋求30億(yi) 至40億(yi) 美元的貸款。該貸款的最終規模,將視公司率先籌得的額外資金而定。
WeWork與(yu) 軟銀均拒絕發表評論。
繼公司未如期上市後,上周的WeWork風波不斷,遭到機構投資者的冷遇。這些機構投資者針對WeWork提出一係列不滿,包括公司的巨額虧(kui) 損,錯綜複雜的企業(ye) 結構以及有關(guan) 首席執行官亞(ya) 當·諾依曼(Adam Neumann)的公司管理問題等等。
本周,諾依曼被迫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並交出對公司的大部分控製。他的繼任者正在籌劃各種方案,以防止WeWork的母公司We Company陷入更深的財務危機。
知情人士稱,兩(liang) 位WeWork高管亞(ya) 提·明森(Artie Minson)和塞巴斯蒂安·剛寧漢(Sebastian Gunningham)在周二被提升為(wei) 聯合首席執行官。他們(men) 已經在計劃從(cong) 公司的12500名員工中裁去數千人,並拋棄或關(guan) 閉一些非核心業(ye) 務。
待出售的業(ye) 務包括WeWork在過去兩(liang) 年裏收購的一些公司,如辦公室維護和IT人員提供商Managed by Q。目前尚不清楚,WeWork和軟銀之間重新協商的交易是否會(hui) 影響軟銀對WeWork投資的估值。
軟銀與(yu) 其願景基金已經對WeWork注資逾90億(yi) 美元,其中還不包括根據認股權證協議條款預計在2020年4月份投資的15億(yi) 美元。軟銀在最近一次的投資中對WeWork給出的估值是470億(yi) 美元,但公開市場投資者認為(wei) WeWork的價(jia) 值連該估值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軟銀已經同意買(mai) 入WeWork預期在IPO中出售的30億(yi) 美元股票中的10億(yi) 美元股票,雙方也都曾打算調整15億(yi) 美元的投資條款,以反映IPO的真實價(jia) 格。但上市計劃推遲後,交易也取消了。
60億(yi) 美元的貸款也將視IPO而定。WeWork也在試圖達成新的融資計劃,鑒於(yu) 公司可能無法在最近完成上市。僅(jin) 2019年上半年,WeWork消耗的現金已高達25億(yi) 多美元。
盡管公司的營收在過去兩(liang) 年中,隨著公司的不斷擴張,也翻了一番,但虧(kui) 損也直線上升。去年,公司每掙一美元,就虧(kui) 損兩(liang) 美元。
在公司債(zhai) 務市場上,WeWork的財務壓力已經十分明顯。2025年到期的價(jia) 值7.02億(yi) 美元的WeWork債(zhai) 券,其收益率在周三已攀升至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