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資管新規落地後,投資者紛紛將目光投向衍生品市場

自資管新規落地以來,發力主動管理轉型、拓展資產(chan) 配置渠道成為(wei) 金融機構資管主旋律。在此機遇下,商品市場成為(wei) 機構投資者開拓投資方向的重要領域之一。

昨日,在大商所主辦的“2019機構大宗商品衍生品論壇”上,監管領導及行業(ye) 專(zhuan) 家共同探討了機構投資者參與(yu) 衍生品市場的趨勢和展望。數據顯示,機構客戶和產(chan) 業(ye) 客戶已經成為(wei) 市場的主導力量。

紛紛將目光投向衍生品市場

對於(yu) 各類金融機構而言,資產(chan) 管理都是當之無愧的核心業(ye) 務之一。而在資管新規落地後,“去通道”、“降杠杆”的要求驅動金融機構爭(zheng) 先轉型主動管理。在資產(chan) 配置的要求下,機構投資者紛紛將目光投向衍生品市場。

據大商所理事長李正強介紹,今年前7個(ge) 月,大商所包括機構客戶和產(chan) 業(ye) 客戶在內(nei) 的單位客戶持倉(cang) 比例超過52%,成為(wei) 市場主導力量。參與(yu) 交易的投資機構數量達6072戶,在參與(yu) 交易的法人客戶中占比44%。

以中基協轄下資產(chan) 管理情況來看,截至2019年二季末,協會(hui) 自律管理下各類資產(chan) 管理業(ye) 務存續總規模達50.39萬(wan) 億(yi) 元。而就參與(yu) 衍生品市場情況而言,目前各類產(chan) 品投資於(yu)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規模為(wei) 566億(yi) 元,且增速明顯提高,發展空間較大。

隨著基金產(chan) 品不斷多樣化,風險管理需求增強,基金深度參與(yu) 衍生品勢在必行。中基協副會(hui) 長鄭富仕介紹稱,隨著大眾(zhong) 理財需求不斷增長,基金管理人提供的產(chan) 品服務趨於(yu) 個(ge) 性化、多樣化,標的資產(chan) 與(yu) 投資策略不斷豐(feng) 富。在國內(nei) 經濟增長放緩和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資產(chan) 管理中需應對風險因素也更加複雜,利用衍生品市場對衝(chong) 和化解風險的意識和需求將逐漸增強。

對於(yu) 證券公司而言,其參與(yu) 衍生品市場主要體(ti) 現為(wei) FICC(固定收益證券、貨幣及商品期貨)業(ye) 務的發展。事實上,FICC業(ye) 務不僅(jin) 是營收的重要貢獻點,更是促進券商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中國證券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張冀華表示,FICC業(ye) 務涉及經紀、自營、資管和投顧服務,有助於(yu) 券商業(ye) 務結構從(cong) 過分依賴經紀業(ye) 務向多元化轉型發展,FICC業(ye) 務的權重也在逐漸加大。

數據顯示,證券公司正深度參與(yu) 商品交易市場。在商品期貨方麵,已有13家券商具有上海黃金交易所會(hui) 員資格;在商品期貨期權方麵,絕大多數券商通過關(guan) 聯期貨公司開展期貨交易。在外匯業(ye) 務方麵,共有50家證券公司開展外幣有價(jia) 證券與(yu) 經紀業(ye) 務。2018年,證券公司大宗商品場外衍生品交易額達426億(yi) 元。

另外,商業(ye) 銀行同樣是衍生品市場的重要參與(yu) 者。建設銀行表示,對於(yu) 商業(ye) 銀行來說,主要是基於(yu) 衍生品和現貨一起實現產(chan) 融結合,通過產(chan) 品創新、渠道、製度創新等方式,建設產(chan) 融結合基礎設施。建行在2017年即已進行場外期權試點,將產(chan) 業(ye) 、銀行和期貨期權有機融合,從(cong) 而滿足客戶的定製需求。

機構投資者的積極參與(yu) ,與(yu) 衍生品市場的不斷發展不無相關(guan) 。據李正強介紹,今年1月~7月,大商所期貨年度成交量6.81億(yi) 手,成交額36.26萬(wan) 億(yi) 元;期權年度成交額958.77萬(wan) 手,成交額41.76億(yi) 元,為(wei) 機構投資者配置資產(chan) 、服務實體(ti) 提供充足空間。今年以來,各類市場機構基於(yu) 大商所指數共發行銀行結構性存款及理財、券商收益憑證、期貨資管計劃、指數保險等產(chan) 品共17隻。

期貨資管有待持續發力

對期貨公司而言,資管同樣是重點發力領域。不過,受資管新規去通道影響,期貨資管業(ye) 務近年有所回落。

截至2019年6月末,共有113家期貨公司正常開展資管業(ye) 務。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期貨公司資管業(ye) 務累計收入3.59億(yi) 元,累計淨利潤0.51億(yi) 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1.16%和26.83%。在資管新規落地後,期貨資管產(chan) 品的規模和數量以及業(ye) 務收入持續下降,資管收入占比期貨公司業(ye) 務收入的比例在不斷下降。

不過,就期貨資管類型來看,主動管理比例持續上升趨勢十分明顯。據期貨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王穎介紹,今年上半年期貨資管產(chan) 品共有1355隻,合計規模1292億(yi) 元。其中,集合類產(chan) 品占比58%,主動管理類產(chan) 品占比70%,比例不斷上升;管理通道占比不斷下降,業(ye) 績、報酬和其他收入的占比穩中有增。

王穎表示,未來期貨資管應更多地圍繞期貨主業(ye) 開展策略和交易,為(wei) 專(zhuan) 業(ye) 化程度更高的機構投資者進行資產(chan) 配置。

另外,王穎表示,在資管新規出台之後,期貨資管合規水平進一步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行業(ye) 內(nei) 已經累計清理不符合資產(chan) 新規的產(chan) 品約197億(yi) 元,接下來還有將近10%的期貨資管產(chan) 品規模逐步退出和清理。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