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匯源果汁發布公告稱,經訂約方作出詳盡審慎考慮後,公司認為(wei) 進一步推進協議項下擬進行的交易條件可能尚未成熟。合作框架協議的有效期為(wei) 合作框架協議訂立之日起計60日,由於(yu) 訂約各方未有於(yu) 該60日期間內(nei) 訂立最終協議,故合作框架協議已自動終止,且不再具有任何效力。
這意味著,今年4月備受業(ye) 界廣泛關(guan) 注的匯源果汁與(yu) 天地壹號的聯姻事件無疾而終。而此次合作的告吹,也意味著已負債(zhai) 114億(yi) 元、停牌一年的朱新禮,與(yu) 他的匯源果汁又要發愁未來路在何方。
蛇吞象收購案
匯源果汁最後一次財務報表,即2017年中期,收入人民幣28億(yi) 元,毛利12.1億(yi) 元;天地壹號的同期收入為(wei) 人民幣5.5億(yi) 元,僅(jin) 為(wei) 匯源果汁的五分之一。而就是這樣一家規模不比匯源大的企業(ye) ,在2019年4月與(yu) “國民果汁”匯源達成“變相收購”的協議。
4月26日,已經停牌一年的匯源果汁宣布與(yu) 天地壹號“聯姻”成立合資公司的消息。根據公布的框架協議,天地壹號等以現金方式向潛在合資公司出資人民幣36億(yi) 元,占股60%;匯源果汁則以資產(chan) 出資方式出資24億(yi) 元,其中就包括匯源果汁的商標。也就是說,並購完成後,匯源果汁的商標就將落入天地壹號的掌控之中。
雙方曾表示,此次聯手“是中國果醋巨頭與(yu) 中國果汁巨頭之間優(you) 勢互補的強強聯手”,試圖實現在飲料產(chan) 品鏈上的優(you) 勢互補。消息一出,業(ye) 界一時沸騰,麵臨(lin) 退市的匯源果汁的翻身路似乎就在眼前。但這能否填補匯源果汁已負債(zhai) 百億(yi) 元的無底洞嗎?
匯源果汁發布的未經審計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2月31日,匯源果汁總負債(zhai) 為(wei) 114億(yi) 元,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為(wei) 51.8%。在這114億(yi) 元中,有83.5億(yi) 元都是通過銀行、公司債(zhai) 券、融資租賃等渠道拿來的借款,這意味著匯源果汁還需額外償(chang) 還高額利息。而在2017年度,匯源果汁的利息支出就已經達到5.04億(yi) 元。一個(ge) 更急迫的消息是,匯源果汁還有四支數億(yi) 元的債(zhai) 券將於(yu) 2019年到期。
接連不斷的資金問題讓匯源果汁雪上加霜。而更重要的原因,還是要追溯到匯源觸及紅線的停牌事件。
鋌而走險停牌案
2018年3月29日,匯源果汁發布《有關(guan) 提供財政資助的主要及關(guan) 聯交易》,公告稱,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期間,公司向關(guan) 聯公司北京匯源飲料提供約人民幣42.82億(yi) 元的短期貸款,年化利率10%。以便北京匯源飲料應付臨(lin) 時運營資金需要及還債(zhai) 。
不過,這筆交易顯然是違規行為(wei)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匯源飲料屬於(yu) 匯源果汁的關(guan) 聯公司。而按照港交所規定,如此巨大額度的貸款,匯源果汁應當事先申報、公告並得到獨立股東(dong) 批準才可執行。
2018年4月3日,匯源果汁開始停牌,更嚴(yan) 重的是,同年6月,港交所介入匯源果汁違規事件,要求匯源果汁對公司股票複牌列出相關(guan) 條件,如果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複牌條件,港交所將啟動對公司的退市程序。
用半年的時間完成複牌條件,對朱新禮和匯源果汁來說迫在眉睫。有人感慨說,如果當初匯源賣給可口可樂(le) ,即使沒有太大作為(wei) ,或許也不會(hui) 淪落到現在的境地。
可口可樂(le) 收購案
1992年的改革春風喚醒了時任山東(dong) 省沂源縣外經委副主任的朱新禮的“下海夢”。同年,他辭職後創立了山東(dong) 淄博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也就是匯源果汁的前身。
在接下來的數十年,朱新禮帶著匯源在果汁市場跑馬圈地,迅速擴張,讓“喝匯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廣告語飛入千家萬(wan) 戶。2007年,匯源果汁在香港聯交所敲鍾上市。
2008年,匯源果汁風頭正盛之時,可口可樂(le) 公司宣布,擬以每股現金作價(jia) 12.2港元,總計約179.2億(yi) 港元收購匯源果汁的全部已發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換股債(zhai) 券。2009年3月18日,中國商務部認定可口可樂(le) 收購將對競爭(zheng) 產(chan) 生不利影響,依據《反壟斷法》做出了禁止收購的裁定。
這是朱新禮沒有料到的。據時代周刊報道,當時,匯源果汁已經開始為(wei) 並購之後的整合做準備:2008年,匯源果汁投資20多億(yi) 元巨額資金新建工廠,準備轉型做上遊的純果汁原料供應商,並大幅削減銷售人員。財報顯示,2007年底,匯源員工總人數為(wei) 9722人,銷售人員為(wei) 3926人,到2008年底總人數為(wei) 4935人,銷售人員僅(jin) 剩1160人。
被可口可樂(le) 收購失敗,雖然保住了匯源果汁的“民族品牌”,但之後業(ye) 績卻開始停滯不前,負債(zhai) 率逐年上漲,且增速明顯。財報顯示,2014年至2016年,匯源果汁負債(zhai) 規模分別為(wei) 65.35億(yi) 元、76.62億(yi) 元、99.95億(yi) 元,最後一次公布的2017年財報,負債(zhai) 已達114億(yi) 元。
匯源果汁歸何處?
匯源果汁其實一直在盡力扭轉局麵。
2009年,匯源果汁開始調整市場策略,先後推出“檸檬me”、“果汁果樂(le) ”等低濃度果汁和碳酸飲料新品,進軍(jun) 不占優(you) 勢的低濃度果汁市場。但彼時的低濃度果汁市場已被農(nong) 夫果園、統一、康師傅等品牌占領,因此,新品皆未得到市場較大反應。
隨後,匯源又試圖研發多元化產(chan) 品線,先後收購冰茶品牌“旭日升”和主打烏(wu) 龍茶飲的“三得利”中國。“旭日升”在被收購後不到兩(liang) 年便被停產(chan) 。至於(yu) 原因,匯源果汁表示因為(wei) 市場策略的再次調整,要重新聚焦果汁業(ye) 務。而“三得利”則傳(chuan) 聞與(yu) 匯源果汁理念不合。
在管理模式上,匯源果汁也似乎一直努力打破被外界所詬病的“家族式管理”模式。
2013年,朱新禮卸任,在前李錦記醬料集團CEO蘇盈福接任匯源果汁行政總裁一職後,開始大刀闊斧的變革。2014年8月底,蘇盈福離任。隨後,前百事大中華區飲料運營副總裁梁家祥、原常務副總裁於(yu) 洪莉先後出任匯源果汁高級副總裁、執行總裁。2017年,崔現國接任執行總裁一職。
2018年7月,吳曉鵬委任為(wei) 行政總裁,此前,吳曉鵬先後任蘇州金螳螂企業(ye) 集團有限公司聯席總裁,中國五礦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及財務總監等。值得一提的是,匯源果汁還在公告中提到,“吳曉鵬在內(nei) 部控製、財務金融、企業(ye) 管理等方麵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這也許才是目前已負債(zhai) 百億(yi) 元的匯源果汁最需要的。
但事實證明,想打破其管理模式也有困難。自2019年1月13日到2月3日的短短22天內(nei) ,匯源果汁已有6名高管相繼離職,其中包括吳曉鵬和崔現國。天眼查顯示,北京匯源飲料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中的五位高管中,三位皆是朱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