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5中國企業(ye) 綠色發展論壇暨第六屆中國企業(ye) 環保清馨獎論壇在北京召開。本次論壇以“綠資本新勢力”為(wei) 主題,聚焦PPP模式、“互聯網+”、上市融資、金融創新等熱點話題,桑德環境、碧水源、清新環境、萬(wan) 邦達等多家環保領域龍頭企業(ye) 相關(guan) 負責人展開對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十三五”環保產(chan) 業(ye) 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新西蘭(lan) 注冊(ce) 公司]在加大兼並重組的同時,環保領域的細分市場將成新的“角鬥場”。
企業(ye) 加速“跑馬圈地”
“”十三五“規劃強調有質量的發展是第一要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中國的環保產(chan) 業(ye) 大有前途。
今年6月,環保部規劃財務司司長趙華林表示,每年中央政府的大口徑財政預算是環境保護大概在2000億(yi) 元左右。“大氣十條”預算投資1.7萬(wan) 億(yi) 元,中央財政第一年大概投入50億(yi) 元,第二年投入100億(yi) 元,今年將投入125億(yi) 元;“水十條”今年中央財政投入大概135億(yi) 元。
即將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主要議程之一就是研究製定“十三五”規劃。其中,環保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被寄予厚望。有人估計,需要投入十幾萬(wan) 億(yi) 甚至20萬(wan) 億(yi) 元才能基本解決(jue) “十三五”的環保任務。
在如此巨大的環保市場麵前,企業(ye) 早已蓄勢待發,尤其對於(yu) 一些大型環保企業(ye) 而言,兼並重組動作頻頻,PPP推進步伐明顯加快。
萬(wan) 邦達董秘杜政修說:“今年新的環保法出台,我們(men) 麵臨(lin) 著一個(ge) 非常嚴(yan) 的監管環境,從(cong) 經濟上到環保的新常態,都對我們(men) 提出了新要求,各類法規的出台給環保企業(ye) 帶來了良好的大環境,眾(zhong) 多公司投身到這裏,很多創新型的小微企業(ye) 也紛紛進來。”
昆吾九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環境及公共事業(ye) 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姚晉新介紹,九鼎現在有個(ge) 針對環保的商業(ye) 計劃,在全國範圍聯合數百家中小型服務類企業(ye) 整合成一家係統上市公司,大概市值在200億(yi) ~300億(yi) 元。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劉振國介紹,現在做得比較成功的項目有近100個(ge) ,都是采用PPP模式,公司在全國各地的分子公司大概有三四十家。碧水源簽訂的合同金額超過100億(yi) 元。
談及治理模式,杜政修表示,萬(wan) 邦達在探索PPP、第三方治理等模式,策略上還是堅持“技術+解決(jue) 方案”以及與(yu) 社會(hui) 資本廣泛合作。
據了解,去年底到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多部門已經圍繞PPP下發過近十份文件,環保企業(ye) 通過PPP模式“跑馬圈地”步伐明顯加快。
環保融資問題成焦點
從(cong) 環保行業(ye) 近三十年的市場化改革來看,目前基本進入一個(ge) 發展的形勢,姚晉新表示,“環保行業(ye) 產(chan) 品已經定位於(yu) 七大產(chan) 業(ye) 之首。”
在環保產(chan) 業(ye) 中,傳(chuan) 統市場已經瓜分得差不多了,但是很多細分領域在不斷進化,比如資源的二次利用,未來可能成為(wei) 新的焦點。
對於(yu) 環保企業(ye) 而言,加快產(chan) 業(ye) 發展必須過“融資關(guan) ”。有專(zhuan) 家預測,未來5年內(nei) ,中國綠色金融的資金需求規模將在14萬(wan) 億(yi) ~30萬(wan) 億(yi) 元,最少年均融資規模約為(wei) 3萬(wan) 億(yi) 元。
杜政修坦言,現在尤其是PPP模式開展以來,[注冊(ce) 塞舌爾公司]企業(ye) 感覺到資金壓力非常大,解決(jue) 起來也並不順暢,不管信貸還是資本市場融資都需要時間。
好在,企業(ye) 融資渠道在完善。清新環境董秘蔡曉芳介紹,近年上市渠道多了,對環保企業(ye) 在融資方麵有一些新政策,融資環境比前些年好多了。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作為(wei) 生態文明領域改革的頂層設計,詳細闡述了建設綠色金融體(ti) 係,包括:推廣綠色信貸,加強資本市場相關(guan) 製度建設,支持設立各類綠色發展基金,建立綠色評級體(ti) 係以及公益性的環境成本核算和影響評估體(ti) 係,積極推動綠色金融領域各類國際合作等。
不僅(jin) 如此,近年銀行在綠色信貸方麵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中國銀行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2014年度中國銀行業(ye) 社會(hui) 責任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末,銀行業(ye) 機構綠色信貸餘(yu) 額7.59萬(wan) 億(yi) 元,其中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餘(yu) 額較年初增長15.67%,達到6.01萬(wan) 億(yi) 元。
桑德環境董秘馬勒思表示:“後續的公司在發展階段中可能需要更大背景和更低的融資成本。”
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從(cong) 環保產(chan) 業(ye) 的發展趨勢來看,產(chan) 業(ye) 資本主導的時期已經開始進入金融資本融合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