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O2O難逃線下死魔咒:忽視物流成本 低估實體店潛力

   

  沒有線下能力的O2O公司將無法生存。 這已經成為(wei) O2O行業(ye) 的一句魔咒,特別是對那些企圖從(cong) 線上到線下的O2O公司。

 現在的O2O死亡名單已經不是單個(ge) 公司,是一串一串的行業(ye) 性坍塌。拒宅網、找好玩兒(er) 、徒步狗旅行、果凍旅行等旅遊O2O紮堆死亡,嗬護網、36號教室、助考幫等教育O2O先後關(guan) 閉,房屋網、程途網、億(yi) 言堂等房產(chan) O2O落寞而去,還有提供上門洗車服務的車8、P2P租車平台CoCar、拚車服務平台愛拚車相繼倒下。

 國內(nei) O2O創業(ye) 公司倒閉潮湧,國外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er) 去,就連在線家政O2O的鼻祖 Homejoy也在上個(ge) 月底宣布停止服務,這家原本一直被外界看好、被譽為(wei) 明日之星、被國內(nei) 家政企業(ye) 紛紛模仿的明星公司突然無疾而終,給國內(nei) O2O創業(ye) 者帶來了不小的衝(chong) 擊。

 最近這段時間,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集體(ti) 坐堂問診,分析O2O公司集體(ti) 死亡的原因,資金鏈斷裂、預期流量不達標、商業(ye) 模式存疑等互聯網創業(ye) 公司死亡通病又被拿出來分析一通。很少有人去真正分析這些死亡的O2O公司,除了線上的熱鬧外,他們(men) 線下到底做了哪些努力。

 當然,也不能怪這些互聯網專(zhuan) 家們(men) ,當初熱捧這些創業(ye) 銀行電話查詢公司的是他們(men) ,現在唱衰這些模式的也是他們(men) ,說專(zhuan) 家們(men) 牆頭草有點錯怪他們(men) 了,真正的原因是他們(men) 也不知道為(wei) 什麽(me) 失敗。和很多創業(ye) 公司一樣,互聯網的專(zhuan) 家隻對O2O理解了一半,即ONLINE部分,而對於(yu) OFFLINE的部分他們(men) 則是十足的門外漢。

 那些死亡的O2O創業(ye) 公司一半死在了線下,而線下能力不足的O2O公司又有一半死在了地推,死在地推的O2O公司大部分則是折戟於(yu) 物流。他們(men) 把線下看得太簡單,其中把物流看得尤其簡單,更不要談供應鏈了,在他們(men) 眼中沒有供應鏈,他們(men) 是把中間環節消除到極致的人,殊不知有些中間環節是打死也去不掉的。

 折在物流上O2O公司就太多了,尤其是外賣O2O公司,比如飯是鋼、壹外賣、蹭飯網等,你還沒來得及聽說,他已經死了,更別說嚐一口,來點用戶體(ti) 驗。廣為(wei) 人知的例子是,做涼皮O2O的 西木良伴 ,在配送還是勞動密集型的時代,15元的客單價(jia) 遠遠不足以覆蓋人力成本。

 和忽視了物流成本的原理類似,還有一類O2O公司低估了線下實體(ti) 店的潛力。以社區O2O為(wei) 例,因為(wei) 太分散,巨頭還沒有完全顧及到這一塊,有O2O公司自認為(wei) 把準了脈,做了社區O2O電商的配送服務,但是社區便利店很快反應過來,用 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讓你來不及融資就死在了萌芽階段。

 比如說,同城短途配送平台 E快送這兩(liang) 天正式宣布終止服務,申請破產(chan) 。這家公司成立於(yu) 2014年11月,到現在剛剛滿10個(ge) 月,其模式與(yu) 人人快遞、達達等類似,平台宣城全天候待命,用戶可通過APP隨時下單。

 表麵上看,E快送解決(jue) 了快遞業(ye) 最後100米的問題,但是最後100米本身也是個(ge) 偽(wei) 命題,隨著物業(ye) 服務的完善和小區自提櫃布局增多,消費者真的連最後100米也不願意走了嗎?下班回家是不是可以順便拿個(ge) 快遞,吃完晚飯散步是不是可以拿個(ge) 快遞?

 實際上,舉(ju) 一反三的想想,線下的傳(chuan) 統零售商們(men) 真的就生活的原始社會(hui) ,拿著弓箭抵抗你的洋槍洋炮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wei) 行業(ye) 集中度太低,夫妻店各自為(wei) 戰,一旦有一個(ge) 好的商業(ye) 模式把社區小店串起來,其威力也是十分驚人的,這樣的公司已經有了,其方向就是做社區電商的B2B2C。

 我喜歡用人的性格來比喻O2O線上線下的關(guan) 係。線上是技術密集型,就像人的智商,好像有天生的基因在,或許不是頂尖,但勤能補拙;而線下就像人的情商,是經驗密集型,要靠時間和社會(hui) 閱曆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一個(ge) 人可以靠情商去彌補自己的智商不足,但是很難靠智商來補足情商。一個(ge) 愣頭青把周圍的朋友和同事都得罪光了,智商再高也難成大事。

 我們(men) 不能說線上互聯網企業(ye) 全部都是 技術宅 , 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做程序猿 ,但是有個(ge) 基本的事實是,他們(men) 對這個(ge) 社會(hui) 的複雜程度是缺乏足夠認知的,因此在線上風光無限的O2O公司到了線下立馬抓瞎,一個(ge) 在遊戲領域稱王稱霸、在社交媒體(ti) 掌握輿論風向的人,在社會(hui) 生活中或許是木訥且內(nei) 向的。

 最後我想引用蘇寧董事長張近東(dong) 的一句話來作為(wei) 結尾:相比傳(chuan) 統實體(ti) 零售和傳(chuan) 統電商,唯有O2O才能讓消費者體(ti) 驗到 魚與(yu) 熊掌兼得 的好處,這是不可阻擋的消費趨勢,是我們(men) 需要把握的時代機遇。一旦傳(chuan) 統零售業(ye) 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曾經被認為(wei) 是巨大包袱的線下資源轉瞬之間就能點石成金,天平將重新向擁有線上線下全渠道的零售商傾(qing) 斜。創公司如何玩轉PR?首先你要會(hui) 講故事。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