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不知從(cong) 何時起,在科技互聯網圈,掀起了一股 不撕不成活 的怪風。滴滴代駕甫一麵世,就遭遇了e代駕的 夾道歡迎 。歡迎詞更是大有深意, e代駕非常歡迎滴滴快的這樣有影響力的企業(ye) 進入,追隨e代駕的腳步 e代駕創立了代駕行業(ye) 司機代駕分體(ti) 係,並為(wei) 後來者效仿。
幾年前,每每麵對互聯網創業(ye) 者, 如果BAT做了,你怎麽(me) 辦 無疑是提問的標配。而如今如火如荼的出行領域創業(ye) 者,似乎都在琢磨 如果滴滴來了,我怎麽(me) 辦 。
起個(ge) 大早趕個(ge) 晚集 這事兒(er) 在出行領域已不鮮見。Uber的人民優(you) 步訂單量迅速飆升時,滴滴快車橫空出世;嘀嗒拚車、51用車和天天用車意欲三分天下時,滴滴順風車悄然布局;如今,就在e代駕幾乎霸占代駕市場半壁江山時,滴滴代駕又如約而至。
至此,滴滴在出行領域的六大戰隊已集結完畢(滴滴大巴已上線並試運營)。
現在來看,相較於(yu) 高頻的出租車、專(zhuan) 車、快車甚至順風車,相對低頻的滴滴代駕還未掀起多大風浪。但在發布會(hui) 當天,滴滴快的CEO程維公布的一個(ge) 數字不啻於(yu) 一聲驚雷, 滴滴代駕司機數量達到100萬(wan) 。
100萬(wan) 這個(ge) 數字,放在用戶量動輒上千萬(wan) 甚至過億(yi) 的O2O市場,或許並不出眾(zhong) 。但是要知道,在線代駕企業(ye) e代駕經過四年的發展,如今的司機數量僅(jin) 為(wei) 15萬(wan) 。
在滴滴六塊版圖中,代駕是最特殊的一塊。滴滴快的代駕事業(ye) 部總經理付強很清楚這一點, 出租車、專(zhuan) 車、快車、順風車和巴士,基本都是司機帶著車來接送的服務,代駕服務是一個(ge) 人來開你的車,在服務性質上不同。同時,代駕服務的特點和原來的運營模式不同,所以我們(men) 更慎重。
在程維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對標對象是韓國。原因很簡單,韓國的飲酒習(xi) 慣和出行結構和中國相似。今年中國代駕市場的交易規模預計將達到26.9億(yi) 元,而人口不及中國1/20的韓國卻高達250億(yi) 元。而且反觀國內(nei) 的代駕市場,主要集中在酒後代駕上,商務代駕、旅遊代駕甚至汽車保養(yang) 等服務場景都未被開發。
不知從(cong) 何時起,在科技互聯網圈,掀起了一股 不撕不成活 的怪風。滴滴代駕甫一麵世,就遭遇了e代駕的 夾道歡迎 。歡迎詞更是大有深意, e代駕非常歡迎滴滴快的這樣有影響力的企業(ye) 進入,追隨e代駕的腳步 e代駕創立了代駕行業(ye) 司機代駕分體(ti) 係,並為(wei) 後來者效仿。
不可否認,作為(wei) 互聯網代駕行業(ye) 第一個(ge) 吃螃蟹的人 ,e代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單看代駕這項業(ye) 務,已經深耕四年的e代駕背靠58同城,已經覆蓋全國200個(ge) 城市,日訂單量超20萬(wan) ,占據整個(ge) 代駕市場的四分之一份額,擁有一定的先發優(you) 勢。
但是在百億(yi) 甚至千億(yi) 級的代駕市場麵前,蓋棺定論為(wei) 時尚早。手握2億(yi) 用戶以及35億(yi) 美金的土豪滴滴,並不認為(wei) 自己遲到了。滴滴這頭猛獸(shou) 的入場,必將攪動整個(ge) 代駕市場格局。與(yu) e代駕單點突破不同,滴滴已經完成從(cong) 單細胞生物向多細胞生物的進化。
跳出代駕,回望整個(ge) 出行市場,滴滴的協同優(you) 勢不可小覷。要知道,在移動互聯時代,占領手機入口就是勝者。所以說,滴滴代駕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背後的多線作戰。滴滴提供專(zhuan) 車、快車、順風車服務的500萬(wan) 名司機,想要轉化為(wei) 代駕司機,簡直就是駕輕就熟。
正如滴滴快的總裁柳青所講, 一個(ge) 順風車的車主星期一到星期五開順風車,周末休息的時候可能會(hui) 轉到其他服務,接更多的訂單,這就是協同效應。同樣,一個(ge) 出租車司機平時開出租車,周末可以當代駕司機。
主打 暖情牌 的滴滴這次還為(wei) 代駕司機量身定製了個(ge) 性化服務。為(wei) 了淩晨那些疲憊的背影安全返家,滴滴開發了 結伴返程 功能,在一些需求旺盛的城市,滴滴計劃還將推出 夜行巴士 服務。
代駕阻擊戰一觸即發,剛剛拿到1億(yi) 美金融資的e代駕當然不肯坐以待斃,迅速宣布全國開展極速服務體(ti) 驗月活動,在每晚20點到22點,代駕司機8分08秒不到,可免起步價(jia) 。但是,燒錢遊戲是滴滴的強項,當然不會(hui) 忘記 補貼換市場 。上線伊始,滴滴代駕就打出 司機注冊(ce) 即獲獎勵 乘客首單免費 的雙向補貼。
或許, 滴滴打法 已成為(wei) O2O領域的點金石。就在前幾天,我從(cong) 一位投資人處聽到一個(ge) 故事。某日,一位在線醫療APP創業(ye) 者拿著項目來到投資人A的辦公室。A聽完項目介紹,問 你們(men) 打算補貼多少錢打市場? 創業(ye) 者遲疑了幾秒, 我們(men) 做的是醫療,不能靠補貼吸引用戶來看病啊。 事後得知,A是滴滴快的某輪的投資人,已經成功被洗腦。
這隻是一個(ge) 小插曲,言歸正傳(chuan) 。補貼隻是開端,在出租車燒錢大戰中傷(shang) 痕累累的滴滴如今也學乖了,回歸理性補貼。而代駕即將麵對的是 有車一族 ,就意味著更高端的服務、更嚴(yan) 格的考驗。一位滴滴人透露,滴滴代駕事業(ye) 部已經立下軍(jun) 令狀,在今年年底前做到市場第一。看來,又一場腥風血雨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