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 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正在製定過程中。國家發改委在8月3日正式麵向社會(hui) 發布意見收集通知。受益於(yu) 中國製造2025 戰略的提出,機器人成為(wei) 時下最熱門的產(chan) 業(ye) 之一。然而就在這時候,行業(ye) 內(nei) 冒出了不和諧的聲音,稱中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連方向都是錯的。
持這一觀點的是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聯盟創始人兼執行主席、亞(ya) 洲製造業(ye) 協會(hui) 首席執行官羅軍(jun) 。
8月5日下午,界麵新聞記者在位於(yu) 北京的亞(ya) 洲製造業(ye) 協會(hui) 辦公室采訪了羅軍(jun) 。
羅軍(jun) 認為(wei) ,未來30年中國都將繼續保持全球機器人最大市場。目前國外工業(ye) 機器人市場已趨於(yu) 飽和。韓國每萬(wan) 名工人對應的機器人數量為(wei) 440台,日本為(wei) 332台,德國為(wei) 273台,全球平均數約為(wei) 50多台,而中國卻不足30台。
2014年,中國共消費5.6萬(wan) 台工業(ye) 機器人,其中4萬(wan) 台進口,國產(chan) 僅(jin) 為(wei) 1.6台(科技注:應為(wei) 1.6萬(wan) 台)。羅軍(jun) 預測,2015年中國的消費量將超過8萬(wan) 台,而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5萬(wan) 台以上,遠遠超過目前全球市場總量。
但盡管如此,在羅軍(jun) 看來,中國在全球機器人行業(ye) 上毫無影響力。中國在機器人行業(ye) 的創新能力遠遠落後於(yu) 日本、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而眼下在機器人產(chan) 業(ye) 上所付出的努力, 連方向都是錯的 。
最近,廣東(dong) 、浙江等沿海地區正在火熱推行 機器人換人 ,通過對購買(mai) 機器人的企業(ye) 給予不同程度補貼的方式,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大量使用機器人。例如深圳市計劃在2014年-2020年,每年對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安排5億(yi) 元補助。
這樣做的好處是促進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升級,推廣了機器人技術的使用,但弊端也非常明顯。 羅軍(jun) 說,由於(yu) 中國機器人企業(ye) 缺乏競爭(zheng) 力,在大量推廣使用中反而被國外產(chan) 品占去 蛋糕 的大頭,進一步擠壓中國機器人企業(ye) 的生存空間。
目前,盡管中國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占全球的40%,但是,中國500家機器人企業(ye) 小而散 ,僅(jin) 占國內(nei) 市場的不到30%。其中超過50%份額被 機器人四大家族 (瑞士ABB、日本發那科、日本安川電機、德國庫卡)占有。
在30%的份額裏麵,中國企業(ye) 在中高端的伺服電機、控製器、減速器等關(guan) 鍵零部件上基本都得依賴進口。
此外,羅軍(jun) 發現,多地推行的 機器換人 計劃與(yu) 扶持本土機器人政策出現脫節現象,機器換完了,當地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卻並沒有發展壯大起來。
為(wei) 了發展機器人產(chan) 業(ye) ,中國多個(ge) 沿海城市大舉(ju) 招商引資,吸引了包括 四大家族 在內(nei) 的多家國外機器人生產(chan) 商來華投資建廠。ABB更是把全球機器人事業(ye) 總部,以及兩(liang) 大生產(chan) 基地之一放在了上海。
這一方式也被羅軍(jun) 認為(wei) 是 方向性的錯誤 。他說: 傳(chuan) 統的招商引資模式僅(jin) 僅(jin) 適用於(yu) 中西部地區,而沿海發達地區寸土寸金,應該用更大的精力去創新。
在羅軍(jun) 看來,單純通過引進國外廠商來發展本土機器人產(chan) 業(ye) 將適得其反,嚴(yan) 重擠壓國內(nei) 機器人企業(ye) 的發展和生存空間。
事實上,工信部在去年1月就已發布了《關(guan) 於(yu) 推進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龍頭企業(ye) 和8-10個(ge) 配套產(chan) 業(ye) 集群,高端產(chan) 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加上今年5月,國務院正式提出 中國製造2025 行動綱領,中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迅速成為(wei) 熱門,產(chan) 業(ye) 園遍地開花。
在一片叫好聲中也不乏有擔憂者,擔心 大躍進式 的發展導致產(chan) 能過剩,泡沫化嚴(yan) 重。羅軍(jun) 也屬於(yu) 其中一員,他認為(wei) 當前國內(nei) 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建設 已經處於(yu) 失控狀態 ,缺乏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和行業(ye) 規劃。
更關(guan) 鍵的是,羅軍(jun) 認為(wei) ,中國沒有看清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發展趨勢,隻是盲目跟著國外跑。
中國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下一輪產(chan) 業(ye) 發展的布局上,也就是智能機器人。 羅軍(jun) 說,機器人隻是智能製造的一部分,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將是與(yu) 智能製造相結合,與(yu) 市場需求相結合,需要不斷深化與(yu) 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眾(zhong) 多先進技術融合發展。
也正因如此,羅軍(jun) 將其於(yu) 2012年3月15日創立的中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創新聯盟改名為(wei) 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聯盟 ,這是一家非營利性民間組織。
羅軍(jun) 認為(wei) ,人類將在10年後基本進入智能製造時代。為(wei) 此,他提出一個(ge) 新的概念,即 機器人產(chan) 業(ye) 2.0時代 ,以區別於(yu) 機器人解放人力的 1.0時代 。他還將在明年春節前出本書(shu) ,詳細闡述這一概念。
他認為(wei) ,智能製造的主要特征是平台化、集成化、係統化、模塊化、網絡化和自動化。智能機器人將真正具有接受信息、處理信息、與(yu) 人交流、與(yu) 人互動的能力,能夠應對許多非固定性模式挑戰。
目前全世界現有的機器人,在智能方麵,頂多也就相當於(yu) 兩(liang) 三歲的小孩。 羅軍(jun) 說。
盡管目前中國機器人企業(ye) 在關(guan) 鍵零部件上存在技術短板而大多依賴進口,但這些在羅軍(jun) 看來並不是關(guan) 鍵問題。
他認為(wei) ,機器人產(chan) 業(ye) 也在不斷轉型升級,等到中國在關(guan) 鍵零部件上趕上了國外水平,或許由於(yu) 製造技術的變革,這些零部件已經變成了 白菜價(jia) ,而美日等國又搶占了新一輪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先機,中國隻能再次追趕。
因此,羅軍(jun) 認為(wei) ,中國應該更多地做前瞻性、戰略性、創新性的工作,在智能機器人的方向上針對未來即將出現的需求提早布局,而不是再走 世界工廠 的老路子。
在這方麵,美國可以成為(wei) 中國效仿的對象。1962年,美國誕生了全球第一台工業(ye) 機器人。但在1960年代後期,日本大量采購美國機器人,並在此基本上通過模仿、吸收、創新,到1970年代後期,日本機器人反而超過美國,奪得全球機器人的頭把交椅。
然而,最近十年,美國找到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趨勢,開始在作戰機器人、太空機器人、類人機器人研究方麵取得重大突破,並搶占先機,奠定了全球作戰機器人和太空機器人80%的市場。在類人機器人方麵,以機器人為(wei) 代表的智能機器人已經遙遙領先。
羅軍(jun) 還認為(wei) ,未來十年,美國將重新奪回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