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O2O、轉型、融合、創業(ye) 、融資、風投 當這一長串詞蹦出來,當前經濟熙熙攘攘的熱鬧場麵似乎要呼之欲出了。互聯網吹來的革新風潮浸潤了世界各地,第四次工業(ye) 革命興(xing) 起的跡象愈加明顯。在這場翻天覆地的動蕩中,大多數革新者都已默默死掉,很小一部分天之驕子能夠經過血雨腥風的考驗活得精彩。成功者的經驗各有各的優(you) 秀,失敗者的教訓也各有各的意義(yi) ,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至少還可以作為(wei) 後來者繼續前進的墊腳石。
在如今的創業(ye) 大潮中,O2O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在一些企業(ye) 看來,甚至到了得O2O者生,失O2O者死的地步。O2O也因此被視若神明,對於(yu) 試圖轉型的傳(chuan) 統企業(ye) 更是如此,生怕不追緊O2O,下一步就被新興(xing) 力量拍死在沙灘上。在摩肩接踵的改革大軍(jun) 中,有多少O2O企業(ye) 成功了,有多少失敗了?為(wei) 什麽(me) 成功?為(wei) 什麽(me) 失敗?聽慣了成功者的慷慨激昂,也來緬懷失敗者曇花一現的凋零吧!這同樣是為(wei) 了成功。
一、O2O不是萬(wan) 能鑰匙,搞清楚自己要搞定什麽(me) 才是關(guan) 鍵
不知從(cong) 何時起,O2O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傳(chuan) 統企業(ye) 轉型思考它,互聯網企業(ye) 落地思考它,創業(ye) 創新思考它,幾乎無處不在。 互聯網+ 的提出讓O2O更加火爆,很多人覺得 互聯網+ 不正和O2O 線上+線下 一脈相承嗎?總理都為(wei) 互聯網+ 搖旗呐喊了,O2O瞬間高大上了。且不論 互聯網+ 是不是萬(wan) 能的,O2O絕對不是萬(wan) 能鑰匙。可惜太多的企業(ye) 盲目跟風O2O,不管三七二十一,先O了再說,指望套上O2O的外衣,搖身一變就成功了。
二、模式是什麽(me) 鬼?O2O不是模式,沒有人不是O2O
從(cong) O2O被提出開始,普遍被稱為(wei) O2O模式。O2O真的是模式嗎?或許稱作概念更確切吧。O2O風靡可以說是這兩(liang) 三年的事,可是生活服務、招聘、團購等網站卻早已出現。因此,O2O可以說是在一些既存商業(ye) 模式的基礎上提出的概念。它本身並不適合被作為(wei) 模式。退一步講,就算把O2O作為(wei) 模式,模式是什麽(me) ?成功有模式嗎?不拘一格才能降人才,按照既有模式照葫蘆畫瓢是不可能成功的。
三、你說的創新是什麽(me) ?拿來主義(yi) 最害人!
之所以說O2O不可作為(wei) 企業(ye) 追求的模式也正是如此。追求O2O有什麽(me) 用?創新才是進步的根本,不要以為(wei) O2O就是進步,O2O隻是提供了一個(ge) 概念,一個(ge) 大的框架。真正的創新是什麽(me) ?是思想的創新、技術的創新、理念的創新,真正的創新是生產(chan) 關(guan) 係和生產(chan) 力進步,是前所未有的創造。因此,不要以為(wei) O2O就是創新。更重要的是不要打著O2O的旗號,幹著Copy的勾當,走別人走過的路,那是別人的成功。
四、拔高偽(wei) 需求,不能麵對現實
有很多O2O企業(ye) 都信誓旦旦基於(yu) 市場需求,敢問有多少是經得起考驗的?餐飲和用車市場炒得那麽(me) 火,成功了嗎?實際的市場需求是怎樣的?如果說在初期搶市場階段砸錢還有情可原,國內(nei) 的外賣、打車等已經被瓜分差不多了,市場格局也基本明晰了,怎麽(me) 還得靠錢圈住用戶?美其名曰增強用戶粘性,真實情況恐怕會(hui) 是:如果優(you) 惠和補貼取消或大幅下降,用戶需求會(hui) 驟減吧。這也造成了這些O2O企業(ye) 持續砸錢的困境。自己拔高的偽(wei) 需求,賠死錢也要維持。
五、找痛點是一個(ge) 負詞,誤導了很多人
找準用戶痛點幾乎被很多O2O企業(ye) 視為(wei) 生死存亡的關(guan) 鍵,做產(chan) 品、做營銷、改善體(ti) 驗等等都得戳中用戶痛點,仿佛這才是企業(ye) 精準觸達用戶的關(guan) 鍵。果真如此嗎?小米戳中用戶痛點了嗎?戳中用戶痛點了嗎?蘋果戳中用戶痛點了嗎?恰恰相反,這些備受用戶青睞的品牌找準了用戶的舒適點。為(wei) 用戶提供極致的產(chan) 品、服務和體(ti) 驗,讓用戶感到舒適愜意,才是成功企業(ye) 在做的事。找用戶痛點不難,難的是讓用戶告別痛苦、在舒適中感受快樂(le) !讓用戶體(ti) 驗時尚、品味美食、住得溫馨、行得歡暢,成功則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