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加入對外淨投資國“俱樂部”中國準備好了嗎?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中國嶄露的一個(ge) 新麵孔,引起了國際輿論的關(guan) 注。

  “眾(zhong) 所周知,中國多年來一直是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但人們(men) 對中國成為(wei) 全球投資大國這一事實還相當陌生。”一家西方媒體(ti) 最近在報道中說。

  中國商務部本月21日公布的數據為(wei) 此提供了注腳。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說,2014年,中國實際對外投資額曆史上首次超過吸引外資額約200億(yi) 美元,成為(wei) 對外淨投資國。

  同一天,李克強總理在瑞士達沃斯與(yu) 世界經濟論壇國際工商理事會(hui) 代表對話時表示,將創新對外投資合作方式,中國高鐵、核電、航空、電信等優(you) 勢行業(ye) “走出去”,對接當地市場需求,也是在國際市場競爭(zheng) 中接受檢驗。

  改革開放36年後,中國年度對外投資超過千億(yi) 美元,[德國注冊(ce) 公司]並邁進對外淨投資國“俱樂(le) 部”,這意味著什麽(me) ?中國準備好了嗎?

  對外淨投資國:一個(ge) 標誌性事件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全行業(ye) 對外投資1160億(yi) 美元,若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全年對外投資達1400億(yi) 美元左右,這比當年中國利用外資總額高出約200億(yi) 美元。

  截至2014年底,中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6463億(yi) 美元。

  “這是中國經濟體(ti) 量、質量、融入全球經濟程度達到一定水平的結果,也是中國企業(ye) 競爭(zheng) 力和國際化提升的標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zhuan) 家隆國強說。

  海外觀察者指出,作為(wei) 對外投資的後起之秀,中國的重要性已經超過歐洲和日本,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

  “盡管中國對外投資曆史不長,但趨勢清楚地表明,其重要性正不斷上升。”美國企業(ye) 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劍道說。

  美國、歐盟、日本都是對外淨投資經濟體(ti) 。國際經驗表明,成為(wei) 對外淨投資國是一國邁向發達經濟體(ti) 過程中的重要一步。

  中國與(yu) 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耀輝說:沒有經濟實力是無法到國外大規模投資的,而且,對外投資意味著要了解並主動適應外國的文化、經濟、法律等各種環境。

  他說,如果說加入世貿組織曾是中國加快全球化的一個(ge) 主要指標,那麽(me) 現在成為(wei) 對外淨投資國,就是中國積極參與(yu) 並融入新一輪全球化的重要標誌。

  專(zhuan) 家認為(wei) ,成為(wei) 對外淨投資國既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結果也是重要特征之一。

  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張燕生說,中國從(cong) 第一商品出口大國變成“高級階段”的資本輸出大國,將深遠地影響全球資本、產(chan) 能布局,折射出經濟結構優(you) 化升級、增長動力日趨多元的“新常態”。

  13年增長近40倍:故事如何發生?

  中國對外投資的迅猛增長,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2002年,中國對外投資額僅(jin) 27億(yi) 美元,到2014年達1029億(yi) 美元,13年增長了近40倍。

  “這背後,既有國家開放戰略的‘頂層設計’,也有企業(ye) 自身的不懈努力。”隆國強對新華社記者說。

  中國不斷增加的巨額外匯儲(chu) 備給對外投資奠定了基礎,而如何高效利用這些儲(chu) 備,也使加快對外投資順理成章。

  增加對外投資也是中國與(yu) 世界各國實現共贏的重要舉(ju) 動。中國與(yu) 大多數國家的經濟關(guan) 係都是以貿易為(wei) 主、順差大,由於(yu) 中國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強,這種局麵短期內(nei) 很難改變。那麽(me) ,中國通過加大對外投資,可以改善和升級對外經貿關(guan) 係,讓合作夥(huo) 伴受益。

  隆國強以中國提出的絲(si) 綢之路“一帶一路”戰略為(wei) 例指出,沿線國家之所以熱烈響應,主要是因為(wei) 中國的投資能夠幫助東(dong) 道國擴大出口、創造就業(ye) 、改善基礎設施,和中國合作能夠得到更多利益。

  隨著經濟規模擴大,中國越來越依賴國際市場上的資源能源,那麽(me) “走出去”,通過對外投資來確保一部分海外資源能源供應,也成為(wei) 國家維護經濟安全的戰略舉(ju) 措。

  “本世紀初外匯儲(chu) 備很小的時候,中央就高瞻遠矚地提出‘走出去’戰略,今天中國的對外投資發展到這個(ge) 程度,說明開花結果了,也說明當年戰略的正確。”隆國強說。

  從(cong) 微觀層麵看,加快“走出去”也成為(wei) 許多中國企業(ye) 成長為(wei) 國際型企業(ye) 的需要。  人們(men) 注意到,很多中國企業(ye) 抓住了本輪全球經濟危機中海外資產(chan) 貶值、發達國家企業(ye) “精力有限”的機遇,加快了全球布局的腳步。

  對外投資多元化:“高質量”資本輸出

  專(zhuan) 家們(men) 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與(yu) 一些同為(wei) 對外淨投資體(ti) 的發展中國家不同,中國是“高質量”的資本輸出。

  隆國強解釋說,有些具有能源資源優(you) 勢的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渠道單一,處於(yu) “初級階段”,更多的是將外匯儲(chu) 備投到外國國債(zhai) ,而中國的對外投資目前已經實現了多元化。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除傳(chuan) 統資源能源投資項目之外,中國企業(ye) 在製造業(ye) 、農(nong) 業(ye) 等領域的對外投資日益活躍。

  相關(guan) 案例包括:聯想集團收購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移動手機業(ye) 務;東(dong) 風汽車收購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14.1%股權;中糧集團並購新加坡來寶農(nong) 業(ye) 公司和荷蘭(lan) 尼德拉公司,為(wei) 迄今中國農(nong) 業(ye) 領域對外投資最大的兩(liang) 個(ge) 項目。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產(chan) 業(ye) 門類廣泛,涉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采礦業(ye) 、批發和零售業(ye) 、建築業(ye) 、製造業(ye) 、房地產(chan) 業(ye) 、交通運輸業(ye) 、倉(cang) 儲(chu) 和郵政業(ye) 等15大類。

  中國成為(wei) 對外淨投資國有何實際意義(yi) ?

  隆國強的回答是,中國已成為(wei) 全球資金跨境投資過程中的一個(ge) 樞紐國,一個(ge) 外商投資的吸收大國和一個(ge) 對外投資的輸出大國,“在利用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整合全球化市場資源的過程中更加主動。”

  前路並非坦途:“學費”換回什麽(me) ?

  從(cong) 2005年聯想集團收購美國IBM個(ge) 人電腦業(ye) 務開始,中國企業(ye) 每有海外“大手筆”的並購和投資,都會(hui) 吸引全球目光。

  然而,中國企業(ye) 海外並購投資並非都是成功的故事。

  2005年,中海油因美國的“政治壓力”退出對優(you) 尼科的競購;2007年,斥資18.1億(yi) 歐元買(mai) 入比利時富通集團近5%股份的中國平安因比政府對該企業(ye) “出人意料”的國有化而吃了大虧(kui) ;2009年,擬收購澳大利亞(ya) 礦業(ye) 巨頭力拓核心礦產(chan) 少數股權的中國鋁業(ye) 因澳方國內(nei) “政治偏見”铩羽而歸;2012年,三一重工收購俄勒岡(gang) 風電場的計劃因“威脅國家安全”被美方禁止。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隆國強說,這些對外投資項目敗北各有原因,作為(wei) 國際投資舞台上的“新兵”,中國企業(ye) 不可避免地交了學費。

  具體(ti) 分析,中國企業(ye) 對外投資失利的原因包括:投資決(jue) 策不慎重,缺乏國際化經營能力,對東(dong) 道國政策、市場、文化、工會(hui) 不了解,對並購對象調查不到位,履行社會(hui) 責任不夠等。

  隆國強指出:“這些問題中,隻要出現一個(ge) ,都可能死掉。”

  王耀輝認為(wei) ,中國企業(ye) 國際化經營的人才儲(chu) 備嚴(yan) 重不足,包括國企在內(nei) 的企業(ye) 應該對外國優(you) 秀經營管理人才敞開胸懷,而這需要解放思想。

  他說,大力發展企業(ye) 對外投資的“中介服務”行業(ye) 勢在必行。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ti) 的企業(ye) 走出去,公關(guan) 公司、谘詢公司、律所協同推進,都是配套的,而中國在此方麵尤其薄弱。

  從(cong) 國家層麵的對外投資管理體(ti) 製看,也還存在不完善不適應的問題。

  沈丹陽表示:“需要進一步深化對外投資合作管理製度的改革,加強事前規劃引導和公共服務,加強事後監管保障和風險應對,繼續提高便利化水平,為(wei) 企業(ye) 營造更加寬鬆的外部環境。”

  據悉,商務部將進一步推進確立企業(ye) 對外投資主體(ti) 地位的改革,更多釋放企業(ye) 境外投資的活力。

  王耀輝建議“走出去”的中國企業(ye) 多采取合資、合作、合營的模式,尋求靠譜的海外投資合作夥(huo) 伴,這樣有利於(yu) 避免走彎路。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huo) 人段祺華指出,目前中國企業(ye) 對外投資遭遇歐美國家審查障礙時的應對,主要是“單兵作戰”,相當一部分最後幹脆放棄了。他建議,有關(guan) 部門和行業(ye) 協會(hui) 應更加積極地參與(yu) 應對,形成合力,對東(dong) 道國決(jue) 定施加更大的影響。

  中國迅速增長的對外投資在國際上也引發了一些非議。但美國企業(ye) 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劍道強調,中國對能源和原材料領域進行的投資,隻要有利於(yu) 投資方以及投資接受國雙方,就不是“新殖民主義(yi) ”,而是互惠互利。

  “走出去”“引進來”:一個(ge) 都不能少

  隨著中國第一次成為(wei) 對外淨投資國,有人產(chan) 生了疑問:吸引外資對中國的重要性是不是下降了?也有外國投資者擔心:自己會(hui) 不會(hui) 不再受歡迎了?

  多位熟悉中國對外政策的專(zhuan) 家在受訪中表示,這種擔心是多餘(yu) 的。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對提升中國經濟的水平和質量、對中國企業(ye) 學習(xi) 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外資對“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依然重要,尤其是在經濟提質增效、優(you) 化升級、創新驅動等方麵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對外投資和吸引外資是互補的,是中國涉外投資政策的‘兩(liang) 個(ge) 輪子’,既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隆國強說。

  專(zhuan) 家指出,近些年來,外資在中國的舞台不僅(jin) 沒有變小,反而更大;中國向外資開放的步伐不僅(jin) 沒有放慢,反而在全麵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快。

  去年5月,中國決(jue) 定將放寬合資醫療機構的準入條件,並減少外資在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持股比例限製,新政有望使國外資本加速進入中國。同年11月,國務院決(jue) 定對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nei) 機構設立、業(ye) 務準入等方麵降低門檻,放鬆對外資銀行的限製,銀行業(ye) 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快。

  針對近年來有外企在中國受到反壟斷調查的情形,[注冊(ce) 百慕大公司]專(zhuan) 家們(men) 表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完善市場經濟體(ti) 製、促進市場公平競爭(zheng) 的力度也在加大,外企將不再像改革開放初期那樣享受“超國民待遇”,對此,外企也需要適應。

  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不僅(jin) 發出了中國將加快對外投資的信號,也發出了中國繼續歡迎外資的明確信號:中國將重點有序擴大金融、教育、文化、醫療、養(yang) 老等服務業(ye) 對外開放,推廣上海自貿區經驗,讓各國投資者能挖掘出源源不斷的“富礦”。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