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滬深股指再現“股災”行情,滬指暴跌7.70%。證券、銀行、保險、煤炭、鋼鐵等權重板塊是做空大盤的主要力量。兩(liang) 市交易量明顯放大,全天成交金額超過7000億(yi) 元。新興(xing) 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如何自處呢?
觀滬深兩(liang) 市資金流,[伯利茲(zi) 公司注冊(ce) ]19日滬市資金淨流出101.20億(yi) 元,深市資金淨流出63.43億(yi) 元,創業(ye) 板市場資金淨流出6.93億(yi) 元。從(cong) 資金流出來看,銀行、建築裝飾、證券、保險、房地產(chan) 等板塊資金流出居前,其中證券、銀行、保險三大金融板塊資金流出超過260億(yi) 元。
再觀證券板塊,遭遇罕見跌停。消息麵上,證監會(hui) 對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采取暫停融資融券新開信用賬戶三個(ge) 月的措施,這一消息市場對其解讀為(wei) 極大利空,市場情緒將雪上加霜。
股票、債(zhai) 權大量資金流出,資金走向何方?月初股票飆升,部分互聯網金投資人融轉戰股市,原以為(wei) 遠離了互聯網跑路潮的喧囂,卻再次跌入股票深淵。
回顧互聯網金融,從(cong) 2013年崛起到2014年的震蕩調整,對於(yu) p2p網貸的風險,社會(hui) 各界看法和觀點分歧一直較大。尤其跑路事件頻發並在今年上半年持續發酵,在許多人眼裏,p2p網貸已成了風險之源。
對互聯網金融的認識差異大,是正常的現象。任何新事物的誕生都有一個(ge) 認識過程,法律定位不明確,業(ye) 務邊界模糊,恰恰說明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屬性。監管部門發現金融機構創新出逃避監管製度框架的產(chan) 品和業(ye) 務後,會(hui) 給予金融機構創新產(chan) 品以足夠的發展期和風險點暴露期,以使監管部門有足夠的觀察期,特別是風險點甄別識別時間。在摸準這些創新產(chan) 品和業(ye) 務的風險點後,再出台相應的監管辦法。從(cong) 再創新到再監管,循環往複,金融產(chan) 品越來越豐(feng) 富、監管體(ti) 係越發完善,這就是良性循環的過程。
真正建立在互聯網新經濟基礎上的互聯網金融,不但能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而且在金融行業(ye) 核心的風險防範上比傳(chuan) 統金融有更大優(you) 勢。由於(yu) 把一切金融交易對手都預先假想為(wei) “失信之徒”,信用基礎坍塌,一切金融交易隨之變得異常複雜,效率極低。傳(chuan) 統金融機構沒有鑒別誰講信用,誰是失信之徒的有效手段。而互聯網金融徹底解決(jue) 了這個(ge) 問題。普惠無憂平台就是互聯網金融的標本和典範。普惠無憂互聯網金融平台,由匯中財富集團雄厚的線下資源與(yu) 資本為(wei) 其保駕護航,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平台資金的安全性。
於(yu) 整個(ge) 金融市場來說,[注冊(ce) 法國公司]互聯網金融已經不再是必要與(yu) 否問題,不再是簡單的模式問題,不再是簡單的顛覆問題,不再是簡單的創新問題。互聯網金融已經成長為(wei) 一種長期投資理財趨勢,不可逆轉。
免責聲明:本文僅(jin) 代表作者個(ge) 人觀點,與(yu) 環球網無關(guan) 。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ei) 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ei) 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jin) 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guan) 內(nei)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