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今年新增投資7萬億”屬臆測

  就有媒體(ti) 報道的“中國政府會(hui) 加快300項基礎設施項目,大概總共會(hui) 花7萬(wan) 億(yi) 元”這一消息,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1月8日表示,中央政府投資不是新增大量的財政投入來強刺激,而是引導社會(hui) 資本積極參與(yu) 投資。專(zhuan) 家認為(wei) ,新常態下,政府投資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方麵起著重要的引導和托底作用。當前政府投資保持在合理水平,把握投資方向、提高質量效益成為(wei) 政策重點。隨著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PPP)模式順利推進,民間資本投資熱情有望被激發。

  “從(cong) 目前中國所處發展階段來看,[意大利注冊(ce) 公司]保持適度的政府投資仍然很重要且必要,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對本報記者說,中國目前正在抓緊推進麵向現代化的產(chan) 業(ye) 布局、城鎮布局和對外開放布局。與(yu) 此相聯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市群的互聯互通,也都在加快推進。

  張立群表示,在保持適度增長方麵,這幾年投資增速仍在合理區間。“這幾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保持在20%-25%,而2009年的這一數據高達50%以上,這是有明顯區別的。我國在1996年-2010年的基礎設施投資年均增長20.1%,目前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水平和過去多年的水平相當。因此,當前的投資增長水平比較適度。”

  專(zhuan) 家認為(wei) ,當前,要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僅(jin) 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製,充分發揮市場的決(jue) 定性作用。

  “目前的投資和2008年為(wei)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出台的4萬(wan) 億(yi) 元刺激計劃截然不同。”張立群認為(wei) ,後者的著力點在於(yu) 短期內(nei) 有效擴大內(nei) 需,增加需求。而這幾年的政府投資,在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環境治理保護等方麵不斷發力,為(wei) 經濟長遠健康發展打基礎、增後勁。

  專(zhuan) 家指出,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chan) 業(ye) 結構。在當前中國鋼鐵、煤炭等行業(ye)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的條件下,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推動經濟結構優(you) 化升級,既不能加劇過剩產(chan) 能,又要充分發揮投資效益。因此,擴大有效投資,關(guan) 鍵在於(yu) 把握好投資方向。

  2014年底,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七大重大工程包”,包括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健康養(yang) 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chan) 資源保障工程等。

  “在項目選擇方麵,近兩(liang) 年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的針對性在提高,比如在互聯互通、交通設施、環境保護、信息網絡等方麵。”張立群認為(wei) ,這些項目服務於(yu) 新型城鎮化建設,包括“一帶一路”在內(nei) 的現代版的對外開放,在引導創新驅動發展、綠色清潔發展等方麵作用顯著。

  “把握投資方向就是一定要投到薄弱環節和補短板的行業(ye) 上來。”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巡視員歐鴻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特別是公共產(chan) 品供給能力缺口很大、欠賬很多。比如,在生態環保領域,迫切需要加快國土生態治理、大氣汙染防治和清潔水工程建設等;在基礎設施領域,迫切需要加快中西部鐵路建設等;在社會(hui) 領域,迫切需要加強健康養(yang) 老服務建設等。

  “在資金保障方麵,當前政府投資呈現出新特點。”張立群表示,一方麵,注重盤活財政資金存量。比如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公款消費被遏製,財政資金節約下來,這就在不擴大財政支出總量的情況下,有效地增加了基礎設施方麵的投入能力。

  “另一方麵,強調財政資金要發揮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張立群稱,近兩(liang) 年實施的PPP這種公私合作的模式加快推進。2014年麵向民間投資開放的80個(ge) 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主要是在能源、交通等領域,單個(ge) 項目投資上百億(yi) 元,加起來總規模超過1萬(wan) 億(yi) 元。到2014年10月份,其中33個(ge) 項目中,民間資金的到位比重占到了整個(ge) 投資的41.5%。

  張立群表示,[意大利公司注冊(ce) ]現在基礎設施投資不僅(jin) 隻有中央財政投入,還有社會(hui) 資本的積極參與(yu) 。政府投資起導向作用的同時,也在積極打造更好的投融資環境,吸引多方麵的社會(hui) 資本進入和合作。

  “從(cong) 政策導向、製度規範、責任明晰、盈餘(yu) 劃分等方麵來看,PPP模式正在走向成熟化、規範化。”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峰對本報記者表示,政府投資項目能否引進民間資本,還要看準入門檻、項目屬性和投資收益等,關(guan) 鍵是要讓民間資本順利進入且實現可持續發展。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