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中國人壽增持及7家投資者新增戰略投資共計145.43億(yi) 元,占中國華融增資後股份總額的20.98%。中國華融在引入戰略投資者後將擇機公開發行股票上市。華融董事長賴小民透露,計劃2015年底之前在香港IPO上市。
隨著中國華融戰略投資者引進落下帷幕,[注冊(ce) 塞舌爾公司]中國華融改製的三部曲已經完成兩(liang) 部,而最後一步上市工作,預計也將在2015年底前完成。
28日,中國華融與(yu) 中國人壽、美國華平集團、中信證券國際、馬來西亞(ya) 國庫控股公司、中金公司、中糧集團、複星國際、高盛集團共同宣布,中國華融增資擴股暨引入戰略投資者方案已經獲得國務院和國家監管機構的批準,各方已就增資事宜簽署相關(guan) 投資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本次中國人壽增持及7家投資者新增戰略投資共計145.43億(yi) 元,占中國華融增資後股份總額的20.98%。按照國務院批準方案,中國華融在引入戰略投資者後將擇機公開發行股票上市。華融董事長賴小民在會(hui) 後對記者透露,計劃2015年底之前在香港IPO上市。
據了解,在本次引戰結束後,華融的股東(dong) 增加至9家,財政部仍然為(wei) 第一大股東(dong) ,持股比例為(wei) 77.49%。中國人壽除本次新增持的股份外,原本持有1.4%的股份,成為(wei) 華融的第二大股東(dong) 。其餘(yu) 股東(dong) 持股數量的順序依次為(wei) :華平集團、中信證券國際、馬國國庫控股公司、中金、中糧、複星國際、高盛。
由於(yu) 對引戰價(jia) 格有相關(guan) 的保密協議,華融方麵並未透露各家戰投的準確投資金額及持股數。不過,賴小民表示,145.43億(yi) 元,占比20.98%的引戰價(jia) 格非常理想。加上此次引戰的145.43億(yi) ,華融的淨資產(chan) 達到738億(yi) 。他說,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達到了最高的預期,同時實現了國有資產(chan) 的保值增值。
據介紹,[注冊(ce) 薩摩亞(ya) 公司]華融最終從(cong) 80多家有意向的機構中遴選出了8家,華融此次引進的戰投不僅(jin) 數量多,而且既有央企、國企,也有民企、外資;既有金融機構,也有實業(ye) 企業(ye) ,還有主權財富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賴小民解釋說,這樣的股東(dong) 結構更加有利於(yu) 對華融提供多元化的戰略合作支持,互補性很強,也有利於(yu) 實現產(chan) 融結合。
華融的戰投之一,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亞(ya) 太區總裁黎輝表示,此次投資華融,是華平在中國單筆最大投資項目。華平十分看好中國華融的業(ye) 務定位和管理團隊。雙方將在資產(chan) 管理、投融資、國際業(ye) 務等業(ye) 務領域以及風險管理、內(nei) 控製度建設、人力資源培訓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同日在國壽中期業(ye) 績發布會(hui) 上證實了增持華融股份一事。他表示,“當初華融設立股份公司,中國人壽就是發起人。這一次華融增資擴股,中國人壽將繼續參與(yu) 。增資擴股後,目前國壽是華融第二大股東(dong) 。對其前景非常看好”。
賴小民對記者表示,不良貸款的增加,會(hui) 給華融在逆周期的情況下帶來很多商機。華融的業(ye) 務模式和交易結構使得其既能夠對經濟逆周期情況下的銀行不良債(zhai) 權進行處置,也可以在順周期發揮綜合金融服務的作用。華融也在探討下一步要擴大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chan) 的處置。
10多年前,中國成立信達、華融、東(dong) 方、長城4家金融資產(chan) 管理公司,分別承接建、工、中、農(nong) 四大國有商業(ye) 銀行剝離出的巨額不良資產(chan) 。4家公司以發行債(zhai) 券形式向四大銀行購買(mai) 總計1.4萬(wan) 億(yi) 元的不良資產(chan) 。2007年,四家公司宣布,已全麵完成政策性不良資產(chan) 處置任務,開始麵臨(lin) 業(ye) 務轉型的新課題。
2012年,[薩摩亞(ya) 公司注冊(ce) ]最早成立的信達成功引入4家戰略投資者,並於(yu) 2013年底在香港成功上市,開創了國有金融資產(chan) 管理公司上市的先河。規模最大的華融何時步信達後塵引資上市成為(wei) 市場關(guan) 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