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現在的藥價都怎麽了?

越來越貴的藥


自2018年以來,許多家庭常備藥品以及一些常見低價(jia) 藥都出現了漲價(jia) 。比如某品牌的感冒靈,在北京過去購買(mai) 隻需要不到10元,而現在價(jia) 格已經穩定在18元左右,北京的部分地區甚至都超過了20元。

還有小兒(er) 感冒顆粒、川貝枇杷糖漿、六味地黃丸等許多藥品都在漲價(jia) ,夏天防暑必備的藿香正氣液也是如此。太極藿香正氣液過去的價(jia) 格是在15元左右,而2018年一度漲到23元左右,而現在在藥店的價(jia) 格已經上漲到28元左右。

2018年11月,太極集團對外發布《關(guan) 於(yu) 藿香正氣口服液調價(jia) 的公告》,宣布自11月1日起,公司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jia) 平均上調11%。同時,將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終端零售價(jia) 進行調整。

提價(jia) 的不隻是太極集團,經常出現在電視廣告中的東(dong) 阿阿膠也在不斷地漲價(jia) 中。從(cong) 2015年開始,東(dong) 阿阿膠的價(jia) 格每年都在上漲。2018年12月21日,東(dong) 阿阿膠對外發布公告稱,自當天起,公司的重點產(chan) 品東(dong) 阿阿膠出廠價(jia) 上調6%。至此,東(dong) 阿阿膠在市場上的零售價(jia) 已經逼近了6000元/公斤。

擁有眾(zhong) 多產(chan) 品的甘肅蘭(lan) 州佛慈製藥也在2018年對外發布公告,根據藥品生產(chan) 成本和市場需求情況,決(jue) 定自2018年3月1日起,對濃縮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膠劑、顆粒劑、片劑等多種劑型的100多個(ge) 產(chan) 品進行全線提價(jia) 。

從(cong) 政府發布的藥品采購公告中也可以看出藥品漲價(jia) 的端倪。2018年8月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的“上海市2018年第二批常用低價(jia) 藥品掛網采購未公布藥品情況說明”中,蘭(lan) 州佛慈製藥有6個(ge) 產(chan) 品:板藍根顆粒、保和丸、健脾丸、龍膽瀉肝丸、香砂養(yang) 胃丸、天王補心丸未能進行掛網采購,而原因是一致的:漲幅過大。

除此之外,像山西汾河製藥、太極集團重慶中藥二廠等30餘(yu) 個(ge) 常用藥也都被認為(wei) 漲幅過大,這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詳的藥品:六味地黃丸、鹽酸二甲雙胍片、複合維生素B片等。

安徽省蕪湖市藥品醫用耗材管理中心在2018年底的一則藥品調價(jia) 公告中顯示,雲(yun) 南白藥膠囊、雲(yun) 南白藥氣霧劑也麵臨(lin) 調價(jia) 。雲(yun) 南白藥膠囊從(cong) 32元/盒調整為(wei) 39.8元/盒,雲(yun) 南白藥氣霧劑從(cong) 27.3元/盒調整為(wei) 41.6元/盒。

而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不僅(jin) 是藥品變得越來越貴,很多藥品還產(chan) 生了斷供的現象。作為(wei) 心髒急救的硝酸甘油,過去100片隻需要4元,而現在需要60元左右,並且還買(mai) 不上。在很多藥店,硝酸甘油已經出現了斷供的現象。為(wei) 了買(mai) 一瓶,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跑好幾家藥店。

藥品越來越貴,這句話在采訪中成為(wei) 被采訪者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也有人認為(wei) ,漲價(jia) 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某藥店采訪時,該店銷售員就表示,整體(ti) 的物價(jia) 都在上漲,並不隻是藥品。“拿藥店說吧,雇人成本在上漲,房租水電都在上漲,藥店要生存,那藥品價(jia) 格就會(hui) 上漲,這是很正常的。”銷售員說。


成本上升推動價(jia) 格上漲


那究竟是什麽(me) 原因導致常備藥價(jia) 格上漲如此之快?

成本上升是最為(wei) 主要的原因。這也是多家製藥企業(ye) 在其產(chan) 品調價(jia) 公告中提到頻次最多的原因。這其中包含了多種成本。

原料藥價(jia) 格上漲就是其中之一。在漲價(jia) 的藥品中很多為(wei) 中成藥,其原料主要來源於(yu) 中藥材。“中藥是農(nong) 產(chan) 品,是靠天吃飯的,那如果出現中藥材歉收,那就可能導致使用該藥材的藥品出現漲價(jia)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比如在太極藿香正氣液的調價(jia) 公告中就指出,其原料蒼術不斷漲價(jia) ,從(cong) 而導致生產(chan) 成本上升,所以價(jia) 格相應上漲。

但是,總體(ti) 而言,據國內(nei) 多家媒體(ti) 報道,在2018年,中藥材的價(jia) 格其實是在不斷地下跌,有的藥品跌幅超過三成。

但對於(yu) 化藥製劑來說,原料藥的生產(chan) 壟斷會(hui) 對其藥品價(jia) 格產(chan) 生比較大的影響。據了解,在中國一家原料藥企業(ye) 最多對應169家製劑企業(ye) 。國家發改委價(jia) 監局副局長李青曾介紹,中國1500種化學原料藥中,50種原料藥僅(jin) 一家企業(ye) 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chan) ,44種原料藥僅(jin) 兩(liang) 家企業(ye) 可以生產(chan) ,40種原料藥僅(jin) 3家可以生產(chan) 。

這種情況就會(hui) 導致,一旦原料藥生產(chan) 廠家提高供應價(jia) 格,那相應的製劑企業(ye) 就需要提高價(jia) 格來應對原料漲價(jia) 。這其中也可能因為(wei) 原料藥價(jia) 格上漲過快而導致製劑企業(ye) 停止生產(chan) ,從(cong) 而市場出現藥品斷供。

新版的GMP(藥品生產(chan) 質量管理規範)要求藥企在2015年底之前就完成認證,這對藥企提出了更高更嚴(yan) 格的標準。一些過去能夠生產(chan) 藥品的企業(ye) 因為(wei) 新的GMP實施,就會(hui) 失去生產(chan) 藥品的資格。而滿足條件的企業(ye) 在廠房、車間等各個(ge) 方麵也進行了較大的投入和改造。

北京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與(yu) 臨(lin) 床藥學係主任史錄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藥品的生產(chan) 和經營要分別符合GMP(藥品生產(chan) 質量管理規範)和GSP(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的要求,都要滿足一定硬件、軟件和人員的條件,因此藥品生產(chan) 和經營條件的提高也會(hui) 帶來成本上升,導致藥品價(jia) 格上升。

環保要求的提高也是影響藥品價(jia) 格的重要因素。生活在藥廠周邊的居民應該深有體(ti) 會(hui) ,氣味難聞、汙水排放等都是藥企的固有印象。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藥企需要不斷升級設備,減少汙染排放。

而一些無力負擔設備改造的藥企,則麵臨(lin) 著關(guan) 停並轉的局麵。對此,朱恒鵬表示,生產(chan) 企業(ye) 在減少,生產(chan) 的條件和成本在上升,那就導致市場競爭(zheng) 減少,價(jia) 格也就自然而然地提起來。

北京某藥企負責人也表示,受到環保以及工藝改造等因素影響,一些原料藥生產(chan) 企業(ye) 的關(guan) 停外遷現象較為(wei) 頻繁。這使得國內(nei) 原料藥生產(chan) 企業(ye) 的兼並重組日益頻繁,個(ge) 別企業(ye) 因此取得了對某些原料藥生產(chan) 的壟斷地位,並借機提價(jia) 。


多種手段綜合治理


某些藥品漲價(jia) 過快,出現斷供,事實上已經對公眾(zhong) 日常用藥產(chan) 生了影響。那對藥價(jia) 的治理就勢在必行,但應該如何治理呢?

“市場”是史錄文在接受采訪中提到最多的一個(ge) 詞。“藥品本身就是商品,它的價(jia) 格就是由市場來決(jue) 定的。”史錄文表示,藥品在市場上缺少了,那帶來的就是價(jia) 格的上漲。藥企在製售過程中也會(hui) 不斷地追求利潤最大化,這是市場行為(wei) 。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雖然某些廠家的藥品出現漲價(jia) ,但是這些藥品的替代產(chan) 品卻沒有出現過快漲價(jia) ,這也為(wei) 使用該種藥品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選擇。

因此,市場的事情就應該由市場來解決(jue) 。史錄文建議,政府應該及時和市場進行溝通,在監測到某些藥品出現價(jia) 格波動時,要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市場,相關(guan) 藥企自然會(hui) 做出反應。同時政府應該做好服務,在審批、流通上盡可能為(wei) 企業(ye) 提供良好服務,讓企業(ye) 能夠對市場變化做出最快反應。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五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首批的“4+7”帶量采購試點也如期開展,逐步推行到更多的城市和省份,國家在穩定藥價(jia) ,推進醫療改革上做出了有益嚐試。

今年4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要保障基本藥物、急(搶)救等藥品供應。完善監測預警機製,對臨(lin) 床必需、易短缺、替代性差等藥品,采取強化儲(chu) 備、統一采購或定點生產(chan) 等方式保供,防止急需、常用藥品不合理漲價(jia) 。

伴隨著醫療保險製度的完善,醫保在個(ge) 人就醫上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於(yu) 個(ge) 人來說,80%甚至更多的醫療費用都是在公立醫院產(chan) 生,而醫療費用中藥品又占了很大比例。為(wei) 此,史錄文建議,要發揮醫保在控製藥品費用上的重要作用。

具體(ti) 而言,史錄文表示,要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建立健全醫保總額預付機製,對臨(lin) 床用藥的管理以及醫保支付標準體(ti) 係建設等。“這些手段一定要綜合運用,共同管理,這樣才會(hui) 取得良好的效果。”史錄文說。

“互聯網+醫療健康”為(wei) 醫療服務提供了一個(ge) 全新的視角。2018年4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探索醫療機構處方與(yu) 藥品零售信息共享。對於(yu) 這一點,朱恒鵬希望這項政策能夠盡快落地,“同時還可以把電子處方的支付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處方共享之後,一些互聯網企業(ye) 將會(hui) 在藥品零售上產(chan) 生更大的影響,從(cong) 而來降低藥價(jia) ”。

史錄文希望,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醫療費用上,而不是隻關(guan) 注藥價(jia) 。醫療費用包括診療、檢查以及藥品等一係列費用。“如果出現在某種疾病上醫療費用過快增長,那就需要警惕,需要采取手段幹預。這樣才能夠為(wei) 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