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實測某快餐品牌外賣價(jia) 格比堂食貴 快餐店回應稱“外賣為(wei) 單獨定價(jia) ”
同樣的套餐,外賣價(jia) 格比堂食價(jia) 格貴11元,還要額外支付9元的外送費。近期,有讀者稱,其在一快餐品牌自主開發的APP上發現同樣的產(chan) 品,外送和到店取餐的價(jia) 格差較多,其中某套餐價(jia) 格相差11元。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發現,多款APP上均存在此情況。對於(yu) 差價(jia) ,上述品牌的門店表示,外送與(yu) 門店自取的價(jia) 格確實有所差別,這是“公司定的”,而公司為(wei) 何製定如此規則,該品牌沒有進一步解釋。
發現——外送自取兩(liang) 套價(jia) 格
日前,有網友稱:“在APP上點餐無意間發現同樣的單品外賣的價(jia) 格比堂食的價(jia) 格高很多。套餐甚至貴了11塊錢,最後還要額外另付外送服務費。”
北青報記者嚐試在該APP上點餐,對比發現,除火車站的門店個(ge) 別產(chan) 品價(jia) 格略有差異外,其餘(yu) 地點堂食價(jia) 格均價(jia) 格相同。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是由於(yu) 該品牌不同地區的差異定價(jia) 策略。隨後,北青報記者選擇了王府井地區與(yu) 朝陽北路上的門店進行測試,發現確實存在外送商品價(jia) 格與(yu) 到店取餐價(jia) 格不一致的情況。
以某套餐為(wei) 例,如果選擇“到店取餐”,兩(liang) 店的中號套餐價(jia) 格均為(wei) 21元;而選擇外賣送餐服務,同樣的中號套餐的價(jia) 格均為(wei) 32元。不僅(jin) 是該套餐,北青報記者隨機選擇了比較暢銷的多款套餐,發現同店同規格選擇外賣比“到店取餐”的價(jia) 格高出4.5元到6.5元不等。
此外,外賣還要在訂餐金額外,再收取9元的配送費。也就是說,如果加上配送費,外賣和自取套餐的價(jia) 格差了20元。
那麽(me) ,線下門店的價(jia) 格到底是多少呢?北青報記者到上述餐廳進行實地探訪,根據店內(nei) 餐牌,上述套餐的價(jia) 格與(yu) “到店取餐”一致,比外賣價(jia) 格低。
北青報記者根據店內(nei) 相關(guan) 單品價(jia) 格進行了累加計算,發現即使是套餐,外賣定價(jia) 也比堂食略貴一些。那麽(me) ,外送與(yu) 到店取餐的差價(jia) 是否是因為(wei) 套餐的優(you) 惠幅度不同呢?
以包含三種單品的某套餐為(wei) 例,“到店取餐”的套餐價(jia) 格約為(wei) 三款單品價(jia) 格的70.67%,而外賣同款套餐價(jia) 格為(wei) 三款單品總價(jia) 的77.11%,優(you) 惠幅度略小。
同時,北青報記者發現,APP上,單品的外賣和堂食價(jia) 格也有差異。其中,漢堡類產(chan) 品價(jia) 格上,外賣價(jia) 格普遍貴2元;可樂(le) 和薯條貴約0.5元。
對比——多家餐廳外賣比堂食貴
北青報記者發現,外賣與(yu) 堂食存在差價(jia) ,不僅(jin) 是上述餐廳一家。北青報記者登錄另一快餐APP發現,其外送的漢堡類單品部分比堂食貴1.5元。而套餐方麵,這家店在外賣套餐搭配上與(yu) 堂食略有差異,無法直接對比。
北青報記者隨後也對比了多家外賣平台上這些門店的價(jia) 格,發現其與(yu) 上述品牌APP上的外賣價(jia) 格一致。
不僅(jin) 如此,北青報記者也注意到,多家餐廳的堂食價(jia) 格也與(yu) 外賣有所差別。在一家主營早點的餐廳,原本1.2元的燒餅賣到了2元,原本8元一碗的羊雜湯賣到了10元,打包盒還要額外計費;而在一家主營米線的連鎖餐廳中,其主打的不同米線單品在外賣平台上的價(jia) 格普遍比店內(nei) 價(jia) 格貴3元左右;一家以各種粥類為(wei) 主的中式餐廳,其主打的粥品在外賣平台上要比店內(nei) 銷售的價(jia) 格高出2到4元;還有一家連鎖海鮮餐廳的粉絲(si) 蒸扇貝,在外賣平台銷售價(jia) 格為(wei) 25元/隻,店內(nei) 則為(wei) 15元。
不過,上述餐廳都不同程度地參加平台滿減活動,最高商品折扣有的達到5折,但上述快餐品牌雖然參加某外賣平台“滿49減9”活動,但原價(jia) 比該品牌外賣APP的標價(jia) 更高。
回應——“外賣采用單獨定價(jia) 係統”
對於(yu) 外賣與(yu) 堂食價(jia) 格不同,北青報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谘詢了上述快餐店。該品牌位於(yu) 王府井地區的門店工作人員解釋稱,這是由於(yu) 外賣平台要與(yu) 商家分成導致的。而當北青報記者提出這種差價(jia) 在其開發的APP上也同樣存在時,對方表示“這是公司定的,我們(men) 也不太清楚”,隨後其建議谘詢外賣熱線。而外賣熱線客服表示,無法對這一定價(jia) 差別進行解釋。
針對同店不同價(jia) 一事,快餐店方麵回應北青報記者表示,品牌始終致力於(yu) 為(wei) 消費者提供物超所值的產(chan) 品和服務。外賣有別於(yu) 店內(nei) 用餐的成本構成及經營模式,采用單獨的定價(jia) 係統。同時,訂餐平台向消費者明示價(jia) 格信息,確保消費者知曉價(jia) 格詳情。
外賣價(jia) 高是侵權,還是利用價(jia) 格杠杆?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對於(yu) 外賣的價(jia) 格暫時沒有專(zhuan) 門的管理規範。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jia) 格法》,“經營者因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致使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多付價(jia) 款的,應當退還多付部分”。
但法律界人士表示,這一法條執行的前提是有“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而我國餐飲市場各個(ge) 企業(ye) 的產(chan) 品定價(jia) 完全是市場行為(wei) ,如何定價(jia) ,企業(ye) 自主選擇。隻要企業(ye) 在消費者消費前公示了價(jia) 格,且沒有以低價(jia) 吸引消費者再以高價(jia) 結算的情況,即使同店同菜品定價(jia) 不同,也不能就認為(wei) 其存在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
經營者可以根據生產(chan) 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作出自認為(wei) 合理的定價(jia) 。但是,保障經營者的自由定價(jia) 權,並不等於(yu) 無視消費者的知情權。
《價(jia) 格法》明確規定“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jia) 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jia) ,注明商品的品名、產(chan) 地、規格、等級、計價(jia) 單位、價(jia) 格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guan) 情況”,“經營者不得在標價(jia) 之外加價(jia) 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但是在快餐店APP上,除了運送人力成本、包裝費等,並沒有實際標明同一款套餐,外賣比堂食價(jia) 格貴在哪裏。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