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兩(liang) 步行走的電價(jia) 微調終於(yu) 到位了——山西等15個(ge) 省(直轄市)工商電價(jia) 平均上調1.7分。
在此之前,從(cong) 上4月上旬開始,發改委分批次對山西等16個(ge) 省的上網電價(jia) 進行了微調,平均調幅約2分錢。
中國的電價(jia) 由上網電價(jia) 和終端銷售電價(jia) 兩(liang) 種,前者指電廠賣給電網的電價(jia) ,後者指電網賣給企業(ye) 及居民用戶的電價(jia) 。而且,“後者”又分為(wei) 多個(ge) 價(jia) 格檔次,工業(ye) 用電、農(nong) 業(ye) 用電、商業(ye) 用電、居民用電、公共事業(ye) 用電等,其價(jia) 格均不盡相同。而且,除居民用電外,其他電價(jia) 在某些特定情形下還或多或少或局部地含有政府用電補貼。
居民用電價(jia) 格這次依然保持不漲。發改委顯然顧忌於(yu) 高通脹背景下的民眾(zhong) 感受而不便“輕舉(ju) 妄動”。
上調部分省區上網電價(jia) 之收益主要用來彌補電廠虧(kui) 損。上調工商電價(jia) 的收益也不可能全歸電網獨吞。其收益之大頭,很可能依然用於(yu) 安撫電廠的“不滿”。由於(yu) 民用電占比不足全部電力需求的15%,即使民用電價(jia) 一並微漲,其新增收益的盤子也不會(hui) 太大,發改委“居民電價(jia) 保持不漲”無疑於(yu) 向民眾(zhong) 做了個(ge) 順水人情。
這是一次頭痛醫頭的應急之舉(ju) 。它與(yu) 全社會(hui) 在忐忑不安中等待多年的一攬子能源價(jia) 格改革無涉。因而,它不可能引發電價(jia) 在中短期內(nei) 的快速上漲,甚至稱不上電價(jia) 上調邁小步的起始之步。判斷能源價(jia) 格改革框架內(nei) 的電價(jia) 改革,有一個(ge) 關(guan) 鍵性的看點:即政府是否下決(jue) 心將電價(jia) 的實際定價(jia) 權渡讓給市場。故而,筆者對某些媒體(ti) 關(guan) 於(yu) “電價(jia) 改革幕簾再次拉開”的炒作不予認同。
本次電價(jia) 微調所產(chan) 生的用電成本,最終的買(mai) 單者依然是用戶。用戶有工農(nong) 之分、大小之別、產(chan) 業(ye) 區隔、所有製差異等等。不同行業(ye) 用戶利潤率和消化成本能力也不一樣,繼而消化用電成本的能力也就不一樣。影響最大的是處於(yu) 低端製造業(ye) 的中小企業(ye) 。以本市為(wei) 例,因應於(yu) 原輔料成本、用工成本、融資成本、人民幣匯率等多重因素的衝(chong) 擊,上海服裝加工業(ye) 去年1-4月用工還有18萬(wan) 人,今年同期一家夥(huo) 萎縮至10萬(wan) 人,產(chan) 業(ye) 規模幾乎被“成本”擠壓掉一半,如今電價(jia) 再往上調,所剩上海服裝加工業(ye) 的整體(ti) 處境無疑會(hui) 進一步惡化……而上海低端製造業(ye) 中小企業(ye) 對電價(jia) 的敏感,恰恰是兄弟省區的“一塊樣板”。
雖說本次上調電價(jia) 因不涉及民用電價(jia) 而避免了低收入民眾(zhong) 的直接不滿,但民間對通脹的擔憂卻進一步增加。發改委官員出來解釋,說上調電價(jia) 不會(hui) 對 CPI產(chan) 生直接影響。這無疑是句大實話——因為(wei) 家庭用電支出的增加在CPI的權重計算中幾乎可忽略不計。然而,這話隻說了半句,還有另一半卻被人為(wei) “貪汙”了,那就是電價(jia) 作為(wei) 市場與(yu) 社會(hui) 的基礎價(jia) 格乃一漲百漲。隻不過,電價(jia) 拉動“百業(ye) 內(nei) ”的產(chan) 品或服務漲價(jia) ,至少需要三個(ge) 月到半年甚至更長的價(jia) 格傳(chuan) 導周期…… 筆者注意到,不隻是發改委官員在第一時間發表了CPI“不受影響”的“安民告示”,更有部分“專(zhuan) 家”站出來替官員的結論打圓場,說是就算有間接影響,也僅(jin) 僅(jin) 0.05%……嗬嗬,在統計CPI時,“0.05%”已經沒有統計表達之絲(si) 毫價(jia) 值可言,故,此話能當真?是咋算出來的?
將心比心,發改委的處境也挺難的。真正意義(yi) 的電價(jia) 改革,眼下根本不具備操作空間和時間,否則對通脹無疑於(yu) 火上澆油。於(yu) 是,發改委隻能繼續在電廠、電網、工商用戶、居民群體(ti) 四大利益主體(ti) 中小心冀冀地走鋼絲(s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