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內(nei) 車市整體(ti) 遇冷,但長安汽車的情況卻還要更為(wei) 糟糕。
7月15日,長安汽車(000625.SZ)發布2019年上半年業(ye) 績預告,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dong) 淨利潤虧(kui) 損19億(yi) ~26億(yi) 元,同比減少218.04%~261.53%,虧(kui) 損幅度創下曆史新高。
“銷量下滑是業(ye) 績虧(kui) 損的主要原因。一季度公司虧(kui) 損幅度將近21億(yi) 元,這說明二季度的經營業(ye) 績基本持平,相對一季度是有所提升的。” 長安汽車董秘辦公室相關(guan) 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二季度公司不僅(jin) 收到政府補貼,同時內(nei) 部也在積極降本增效,優(you) 化產(chan) 品結構。
一個(ge) 不可忽視的問題是,長安汽車的下滑並非哪一個(ge) 子板塊引起,而是自主、合資業(ye) 務的全線“後退”。在其最新發布的6月銷量報告中,所列6大子板塊均處下滑狀態,長安整體(ti) 銷量僅(jin) 為(wei) 82.52萬(wan) 輛,同比下滑超過30%。
對於(yu) 上半年並不好看的成績單,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認為(wei) 主要還是受到車市大環境的影響,目前長安已處於(yu) 企穩向好的狀態,全年經營和盈利目前沒有改變。
“利潤奶牛”貢獻縮水
長安汽車利潤大幅下滑,顯然與(yu) 長安福特有著最為(wei) 直接的關(guan) 係。與(yu) 其他大型國有汽車集團業(ye) 務結構類似,長安汽車旗下合資品牌一直以來也都是其企業(ye) 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其中,又以長安福特貢獻最為(wei) 突出,被業(ye) 內(nei) 稱為(wei) 長安的“利潤奶牛”。
據財報數據顯示,在2016~2017年長安汽車發展相對較好之時,長安福特對長安汽車整體(ti) 利潤貢獻均在90%以上,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隨著長安福特市場表現走弱,其對長安汽車的利潤支持開始大幅減弱。
2018年,長安福特全年銷量同比下滑近55%,虧(kui) 損約8億(yi) 元。少了長安福特的利潤貢獻,長安汽車盈利情況自然大幅跳水,當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dong) 淨利潤僅(jin) 為(wei) 6.81億(yi) 元,同比下滑幅度高達90.46%。
今年上半年,長安福特情況依然未見起色,累計銷售7.52萬(wan) 輛,同比下滑67%。盡管業(ye) 績預報中並未詳細預估長安福特利潤情況,但從(cong) 以往的利潤貢獻占比與(yu) 上半年銷量情況來看,長安福特應該是長安汽車上半年利潤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對於(yu) 長安福特銷量下滑的不利局麵,業(ye) 內(nei) 與(yu) 長安福特管理層已普遍認為(wei) 是“1515戰略”後新產(chan) 品投放節奏減緩所致。為(wei) 此,長安與(yu) 福特雙方也都在努力加快新一輪產(chan) 品投放。
“從(cong) 去年年底開始,我們(men) 已經結束長安福特長達近20個(ge) 月沒有新產(chan) 品的日子,這個(ge) 情況今後也將不再存在,未來每年都會(hui) 有全新車型投放中國市場。”在近日舉(ju) 辦的半年媒體(ti) 溝通會(hui) 上,長安福特公共事務部副總監張寶軍(jun) 如此表示。
按照規劃,2019年長安福特將推出包括全新SUV車型Escape、新銳界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新品。“福特新一輪的彈藥輸送是否充足,是整個(ge) 長安汽車能否走出發展困境的關(guan) 鍵。”汽車行業(ye) 分析師鍾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雖然長安旗下合資品牌眾(zhong) 多,但除長安福特外規模都相對較小,所以長安福特新一輪的產(chan) 品投放能否得到市場認可,對長安來說至關(guan) 重要。
“自主一哥”風采不再
與(yu) 長安福特發展情況類似,自2017年向吉利交出自主品牌銷量冠軍(jun) 寶座之後,長安旗下自主品牌近兩(liang) 年來也同樣處於(yu) 連續下滑狀態。
“與(yu) 去年相比,今年長安汽車的銷售情況明顯還要更糟。”一位北京地區的長安汽車經銷商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對於(yu) 冷淡的銷售局麵,廠家並未有大的營銷策略調整,目前產(chan) 品的優(you) 惠力度與(yu) 此前相比沒有改變。
數據顯示,上半年長安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約36.18萬(wan) 輛,同比下滑29.53%,已被排名在其之前的吉利、長城拉開了一段距離。與(yu) 此同時,在其之後的上汽乘用車亦緊追不舍,上半年銷售約31.17萬(wan) 輛,與(yu) 長安僅(jin) 有約5萬(wan) 輛差距。有分析認為(wei) ,如果長安繼續保持如此大幅度的下滑,不久其“自主三強”的席位將被上汽乘用車取而代之。
長安方麵認為(wei) ,自主品牌的銷量下滑,很大程度是受到國內(nei) 整體(ti) 車市影響。根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同比下滑約14%,其中自主品牌同比下滑21.7%,下滑幅度高於(yu) 乘用車市場大盤7.7個(ge) 百分點。
盡管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與(yu) 乘用車市場大盤還是與(yu) 自主品牌整體(ti) 情況相比,長安自主品牌的上半年表現都要更為(wei) 糟糕。在鍾師看來,雖然其他自主品牌大多也出現下滑,但長安的下滑幅度相對更大,這說明長安內(nei) 部確實也存在一定問題。眼下,國內(nei) 乘用車市場已進入更為(wei) 激烈的存量市場競爭(zheng) 時代,長安汽車的此輪下滑想要踩住刹車並不容易。
事實上,麵對嚴(yan) 峻形勢長安方麵也在進行積極調整。上述董秘辦公室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一方麵,公司加大了內(nei) 部降本增效力度,包括控製如員工差旅費等日常開支,跟供應商談判降低采購成本等等;另一方麵,公司也在積極調整產(chan) 品結構,淘汰老舊小型車產(chan) 品,更替單車售價(jia) 相對的新車型。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長安汽車將推出CS75 PLUS,銷量目標10萬(wan) ~15萬(wan) 輛。業(ye) 內(nei) 預測該車型售價(jia) 將在9萬(wan) ~17萬(wan) 元,處於(yu) 現款CS75車型的售價(jia) 區間之上。
第三次創業(ye) 成效待考
事實上,早在一年前,長安汽車就已對危急有所察覺。“如果我們(men) 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那麽(me) ,將來的某一天,這個(ge) 時代淘汰了你,就真的與(yu) 你無關(guan) 了。”在去年4月宣布進行第三次創業(ye) 時,張寶林曾如此感慨。
在長安方麵看來,第三次創新創業(ye) 計劃是其應對市場危機的有力舉(ju) 措,在此戰略的指引下,一年來,長安汽車也相繼發布了“香格裏拉夥(huo) 伴計劃”“北鬥天樞計劃”等具體(ti) 行動方案,但從(cong) 上半年的業(ye) 績情況看,顯然第三次創業(ye) 的成效還未顯現出來。
“第三次創新創業(ye) 計劃是引領長安未來長遠發展的一個(ge) 戰略規劃,但由於(yu) 公司體(ti) 量很大,所以各方麵措施落地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短期內(nei) 在業(ye) 績上很難有所體(ti) 現。” 上述董秘辦公室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如此解釋。
在鍾師看來,長安的第三次創業(ye) 計劃和新造車勢力的PPT很像,盡管紙麵上看似很美好,但能否具體(ti) 落地是有待市場檢驗的。
一個(ge) 利好消息是,盡管長安汽車眼下陷入不小的發展困境,但資本市場對其發展仍較為(wei) 看好。在7月15日發布業(ye) 績預告後,長安汽車股價(jia) 不跌反升,截至收盤時上漲7.54%,為(wei) 最近兩(liang) 個(ge) 月以來長安汽車的最大單日漲幅。
中銀國際證券、西南證券(4.960, 0.02, 0.40%)、中銀國際證券等公司也發布相關(guan) 研報,表示長安汽車二季度業(ye) 績情況與(yu) 一季度相比有明顯提升,自主品牌與(yu) 長安福特業(ye) 務均已到發展拐點,預計下半年將有望逐季改善。
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長安汽車全年經營目標並未調整,全年將挑戰銷量215萬(wan) 輛。如以此計算,上半年長安汽車目標完成率僅(jin) 為(wei) 38.38%,想要達成年度銷量目標仍存很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