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小牛電動繼續進軍美國市場 計劃開設新門店

小牛電動的首席執行官上周在香港接受采訪時表示,關(guan) 稅推高了公司的產(chan) 品在美國市場的價(jia) 格。

“我們(men) 在美國的客戶不得不承擔損失,”李彥說,“我也當然希望關(guan) 稅能夠降低。”


李彥稱,盡管小牛電動部署了包括美國芯片在內(nei) 的一些技術,但鋰電池等核心技術大多來自中國和日本。


李彥2016年從(cong) 投資公司KKR&Co加入小牛電動,自2017年以來一直擔任小牛電動的首席執行官。小牛電動是在2014年由百度前首席技術官李一男和前微軟設計師胡依林共同創立的。該公司於(yu) 去年10月在美國上市


灼識谘詢(CIC)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本土市場取得成功後,小牛電動一直在加大國際擴張努力。在中國,小牛電動已成長為(wei) 中國最大的鋰離子電池電動車製造商。根據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Markets去年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到2025年,全球電動摩托車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90億(yi) 美元,其中北美是增長最快的地區。


小牛電動在今年3月從(cong) 聯邦政府取得牌照後,擴張到美國市場。由小牛電動提供的1000輛電動摩托車出現在了紐約布魯克林的街上,這些車由該城市的摩托車共享服務Revel運營。

李彥表示,與(yu) 深受年輕人歡迎的Revel合作,將有助於(yu) 小牛電動推廣,並在目前兩(liang) 輪車還不是主流交通選擇的市場培育一種電動車文化。


“我們(men) 想要展示小牛電動摩托車的酷炫設計,而不僅(jin) 僅(jin) 是提供一種交通工具。”他說道。

在美國,共享出行的概念已從(cong) Uber和Lyft率先推出的打車服務,擴展到針對短程出行用戶的更廣泛的出行工具,比如LimeBike、Spin和Bird運營的無樁式自行車和電動滑板車。Uber和Lyft也相繼加入了新的交通出行領域的戰局,前者收購了JumpBikes共享單車公司,並入股Lime,Lyft也推出了自己的共享滑板車平台。

李彥表示,在通過共享服務部署了自己的電動摩托車後,小牛電動計劃進軍(jun) 零售領域,在美國開設新的門店。


小牛電動在美國的擴張計劃與(yu) 其在歐洲的發展曆程不無相似。歐洲目前是小牛電動最大的海外市場,其擴張受到了比利時共享電動摩托車公司Scooty等共享平台和零售商的驅動。據李彥表示,2018年,公司在歐洲的銷量已從(cong) 2016年首次進入歐洲大陸時的幾百輛增至1.6萬(wan) 輛。


在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售出的66284輛電動摩托車中,海外市場占到小牛電動總銷量的18.8%。李彥拒絕透露公司對未來這一比例的預期,但預計海外市場將繼續增長,因為(wei) 消費者對更多出行工具選擇的需求並非中國市場獨有。李彥說,比其它交通出行工具便宜的兩(liang) 輪車電動車在全球範圍有著巨大的需求。

2019年第一季度,小牛電動首次取得盈利,實現淨利潤1200萬(wan) 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則淨虧(kui) 損6200萬(wan) 元人民幣。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