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皮爾·卡丹”事件沸沸揚揚,有媒體(ti) 甚至認為(wei) 這是中國代理商對國際奢侈品牌商們(men) “過河拆橋”收回代理權作出的反擊。不過,對於(yu) 那些雄心勃勃的國際品牌代理商來說,收購一個(ge) 品牌絕不是拍腦袋花大錢就能搞定的一錘子買(mai) 賣。
一個(ge) 在上海經商的溫州老板,從(cong) 代理一個(ge) 英國服飾鞋業(ye) 品牌到租賃到最後將品牌收入囊中,前後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從(cong) 代理到租賃到收購,這三步棋應該怎麽(me) 走?什麽(me) 時候才是收購品牌的最佳時機?
林昌軍(jun) 的收購戰
1995年,林昌軍(jun) 在上海鞋城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因為(wei) 眼光獨到,他的攤位前總是人頭攢動,有了不小的資金積累。2002年7月,林昌軍(jun) 拿到了注冊(ce) 地在英國的品牌AAA在上海的代理權。然而, 一年以後,全國20來家代理商因為(wei) 經營不善紛紛退出,許多代理商埋怨:我們(men) 是衝(chong) 著AAA的牌子去的,但總公司並沒有在中國組織產(chan) 品和形象塑造上下功夫,消費者沒幾個(ge) 人知道這個(ge) 品牌。正當大家灰心喪(sang) 氣時,林昌軍(jun) 卻按照自己的銷售思路,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到2004年10月底,林昌軍(jun) 的上海“AAA”分公司做到了3000萬(wan) 元以上的銷售業(ye) 績。
全國幾十個(ge) 代理商的相繼退出,給了英國AAA公司中國業(ye) 務的開展一記重拳。總公司坐不住了,AAA中國區的負責人主動找上林昌軍(jun) :如果你有信心,就把中國區域的品牌租賃給你。
林昌軍(jun) 等待的就是這句話,便毫不遲疑地攬下了。2005年6月,幾乎沒有經過正式的談判,林昌軍(jun) 支付給英國公司一年象征性的租賃費40萬(wan) 元。而這一次租賃協議,林昌軍(jun) 還“撿”了個(ge) 便宜:AAA授權中國上海華倫(lun) 士紳服飾鞋業(ye) 有限公司為(wei) 其在中國地區總代理,全權負責AAA品牌的皮具、服裝、鞋類等產(chan) 品在中國市場的拓展業(ye) 務。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大半個(ge) 中國市場被林昌軍(jun) 慢慢拓展開來,業(ye) 績穩步提升。
盡管租賃期間,AAA在國內(nei) 的品牌知名度與(yu) 業(ye) 績穩步提升,但林昌軍(jun) 很清楚,做得再好,也是在給別人做嫁衣。一個(ge) 直接要麵臨(lin) 的問題是:簽下一次的租賃協議時,對方的價(jia) 格籌碼肯定會(hui) 大幅提高。有人提醒林昌軍(jun) ,乘對方公司在中國經營的低穀期提出買(mai) 斷,應該是最好的機會(hui) 。
一場艱苦的談判拉開了序幕,林昌軍(jun)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與(yu) 對方談判不下10次。最終英國AAA發展有限公司看到了他們(men) 的誠意與(yu) 決(jue) 心。2007年4月,他們(men) 綜合考察了包括上海在內(nei) 的十幾個(ge) 全國AAA品牌代理區的實際網絡經營情況,並對上海華倫(lun) 士紳服飾鞋業(ye) 有限公司的人員結構、產(chan) 品組織、經營管理能力進行逐項考核,最終決(jue) 定將英國AAA品牌在中國大陸區(香港、台灣除外)的商標權轉讓給上海華倫(lun) 士紳,並把商標注冊(ce) 25大類中的服飾、帽、皮帶免費轉讓給上海華倫(lun) 士紳使用。2007年5月9日,雙方在上海金茂大廈簽訂商標轉讓協議,至此,溫州老板林昌軍(jun) 完成英國AAA品牌的商標權收購。
收購前的準備
自2004年以來,中國的代理商們(men) 就已經很難拿到真正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國際品牌代理權了。即使有,也被品牌持有人以漲價(jia) 、區域限製等方式陸續的收回。如今,越來越多在溫州的國外品牌代理商腦子裏有了收購品牌的念頭。從(cong) 代理權到所有權,成為(wei) 國際品牌代理商的集體(ti) 選擇。
在收購AAA之前,林昌軍(jun) 也完善了自己的管理團隊,他打的是有準備之仗。什麽(me) 樣的品牌適合企業(ye) 收購?如何操作品牌收購?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需要一個(ge) 理性的思考與(yu) 決(jue) 策過程,品牌收購是戰略思想指導下的理性行為(wei) 。品牌作為(wei) “獵物”是否可口,這要考慮很多因素,而不是把獵物“活剝硬吞”結果導致梗阻。
以下是代理商在收購一個(ge) 品牌前要做的準備工作:研究品牌收購是否符合自身發展戰略、調查被收購品牌經營史上有無重大“劣跡”、充分對擬收購品牌資產(chan) 進行評估、要恰當地把握品牌收購的最佳時機、充分研究擬收購品牌的所處壽命周期、充分考慮企業(ye) 在收購品牌後對品牌的管理能力等。
無論代理商是為(wei) 增強自身競爭(zheng) 能力的適應性品牌收購,還是企業(ye) 在並購重組中非目的性地獲得新品牌,都必須認真審視所收購品牌。因為(wei) 收購的品牌可能老態龍鍾,也可能年富力強,還可能童稚幼小,甚至處於(yu) 一種病態,這決(jue) 定了品牌價(jia) 值。因此,並非每一個(ge) 收購來的品牌,都能為(wei) 企業(ye) 創造價(jia) 值,甚至“垃圾品牌”還會(hui) 拖企業(ye) 後腿。在品牌收購後,還有很多麻煩和困難在等待著代理商,需要去整合或再造。
服裝營銷專(zhuan) 家鄭磊認為(wei) :現階段中國企業(ye) 所擁有國際品牌的經營權力更多的是品牌代理權。中國企業(ye) 對於(yu) 品牌的市場推廣手段、管理方法、營銷策略及產(chan) 品供應體(ti) 係往往受製於(yu) 國外總公司,僅(jin) 僅(jin) 獲得品牌在中國地區的產(chan) 品銷售收益。這種地位的不平等既來源於(yu) 中國企業(ye) 在國際品牌操作能力上的弱勢,也來源於(yu) 中國企業(ye) 的自身經營展示不明而帶來的交流隔閡。
在西方主流國家通過收購一些初始階段或經營規模較小的服飾品牌,是能夠快速實現品牌文化融入與(yu) 品牌國際化的一種手段。這種收購可分為(wei) 三種資源類型,服飾品牌的收購、設計室的收購、生產(chan) 企業(ye) 的收購。然而,鄭磊認為(wei) ,目前的代理商階層總體(ti) 上還不具備那麽(me) 大的實力,除非一批從(cong)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開始代理國外品牌的代理商。代理商收購一個(ge) 自己曾經代理的品牌,他所擁有的優(you) 勢是已經有固定的銷售渠道,有穩定的經銷商隊伍和人脈,但最致命的是設計力量的缺乏,這一點會(hui) 導致收購過來的品牌逐漸衰退甚至消失。
收購後的經營
林昌軍(jun) 的收購成功後,由於(yu) “AAA”的出生地在以世界高檔皮鞋著稱的英國,國內(nei) 無論是商場還是消費者都很認同歐洲款式。“最關(guan) 鍵的是,一般像鞋子這樣的日常消費品一年都需要投入相當比例的廣告費,而AAA憑著舶來的牌子,可以冠冕堂皇地走進高檔商場,一舉(ju) 省下了大筆的廣告費用,然後用這筆錢去投入研發,AAA的日子過得逍遙多了。”一位鞋業(ye) 老板談起AAA,言語間流露出幾許羨慕。
當然,“AAA”對於(yu) 林昌軍(jun) 他們(men) 還是剛剛開始。林昌軍(jun) 曾經想過在英國設立一個(ge) 設計中心,使這個(ge) 牌子的產(chan) 品區別於(yu) 國內(nei) 產(chan) 品?也想過在英國開辦一個(ge) 小企業(ye) ,專(zhuan) 門製作該品牌高檔皮鞋,零售價(jia) 格在2000元以上,以鞏固和提升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國際品牌地位……這是一張從(cong) 來沒有人考過的試卷,一個(ge) 國外品牌完全到中國人手裏,該怎樣出牌都還沒有太多的經驗。
然而,花巨資收購AAA品牌之後,林昌軍(jun) 其實除了牌子,一無所有。因為(wei) AAA是屬於(yu) 虛擬經營的牌子,英國公司不會(hui) 給他提供一雙鞋子或一個(ge) 樣本,而他要憑著自己的慧眼,去尋找符合AAA定位的鞋子。現在,全國各地的生產(chan) 基地都已經進入AAA貼牌的視線,溫州鞋、成都鞋、廣州鞋、桐鄉(xiang) 鞋、福建鞋等整合在一起然後按照南北不同要求進行采購。這樣一個(ge) 完全在中國設計生產(chan) 銷售的英國品牌,它的前景會(hui) 如何,林昌軍(jun) 自己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