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萬(wan) 寶龍單方麵終止了與(yu) 中國地區總代理上海國瑞信的代理協議。
2008年3月,法國夢特嬌開始收回中國市場的產(chan) 品代理權。
2008年,傑尼亞(ya) 、coach、Loewe、登喜路等品牌都在逐步收回中國地區的代理權。
2008年,僅(jin) 永嘉橋頭在外商人就代理各種國際品牌113個(ge) ,銷售額超過400億(yi) 元。隨著中國奢侈品消費額的逐年增長,國際品牌正一步步收回對這個(ge) 市場的掌控權,頂級國際品牌的代理權被抓得越來越緊,而中途終止代理協議或合同到期不再續簽屢見不鮮……溫州的國際品牌代理商們(men) 再次麵臨(lin) 轉型的考驗。
1.離婚
2009年3月,萬(wan) 寶龍在中國最早的代理商朱興(xing) 宜與(yu) 萬(wan) 寶龍正在進行著一場4500萬(wan) 元賠償(chang) 官司。
朱興(xing) 宜與(yu) 萬(wan) 寶龍的合作關(guan) 係開始於(yu) 2002年,當時雙方簽訂的是無期限授權協議。“萬(wan) 寶龍太平洋有限公司現委托上海國瑞信鍾表有限公司開發中國零售市場及售後跟進服務。”這39個(ge) 字便是協議的全部內(nei) 容。
從(cong) 2002年到2006年,朱興(xing) 宜的上海國瑞信為(wei) 了品牌的推廣投入了幾千萬(wan) 元。2006年下半年,銷售開始好轉,代理商轉向盈利。
這個(ge) 時候,萬(wan) 寶龍提出重簽協議。朱興(xing) 宜拒絕了這個(ge) 提議。
2007年5月,萬(wan) 寶龍中國公司以朱興(xing) 宜未經萬(wan) 寶龍公司同意,擅自設立銷售點為(wei) 由,停止了對國瑞信供貨。而此時,朱興(xing) 宜已經為(wei) 萬(wan) 寶龍鋪設了大量網點,並組建了16個(ge) 銷售團隊。這些人員在雙方撕破臉皮後,隻得重新安置。而國瑞信也遭到了零售商們(men) 的違約追究。
許多的溫州代理商在代理國際品牌過程中有著和朱興(xing) 宜類似的經曆。
橋頭人葉黎明曾經代理過15個(ge) 國際品牌。幾年前,他與(yu) 意大利品牌卓凡妮·華倫(lun) 天奴簽訂了3+2的代理協議,代理其女裝在中國地區的銷售。所謂的3+2,指的是雙方簽訂3年的代理協議,到期後,如無特別的情況,雙方可再簽字增加2年合同。對於(yu) 這個(ge) 品牌,葉黎明用了2年時間做推廣,在第三年進行廣泛鋪點。他先後與(yu) 北京燕莎、上海東(dong) 方等國內(nei) 30多家大商場簽訂協議準備進場。然而這時卻得到對方的通知,合同不再續簽,所有付出都打了水漂。那一年,在卓凡妮·華倫(lun) 天奴代理權上栽了跟頭的不止他一人,葉黎明拿到的是女裝代理,這個(ge) 品牌的男裝、皮具等代理商同樣是溫州商人,他們(men) 同樣吃了個(ge) 啞巴虧(kui) 。
“國際品牌中途毀約還是很少見的,但是合同到期不再續簽的情況相對多一點。在以前,運作一個(ge) 國際品牌,從(cong) 投入到盈利是很快的,但隨著消費市場的成熟,這個(ge) 周期就越來越長了,3年時間想收回成本是很難的。”葉黎明說,與(yu) 上世紀90年代相比,想通過代理國際品牌賺大錢是越來越難了,而國際品牌對於(yu) 代理商的信任程度也越來越低。今年,他手頭又有一個(ge) 品牌到期不再續簽。
2.殊途同歸的轉型
除了國際品牌自身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之外,國際品牌代理商們(men) 還承受著來自民族品牌和國際一線品牌的衝(chong) 擊。
“對於(yu) 這個(ge) 行業(ye) 來說,轉折點是2004年之後,中國兌(dui) 現入世承諾,向外資開放零售業(ye) ,頂級國際品牌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七好集團董事長周建雲(yun) 說,“另一方麵,國內(nei) 的民族品牌也在快速地崛起,拉走了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這些都將二、三線的國際品牌逼到了一個(ge) 相當尷尬的位置。”
在2004年前後,國際品牌代理商們(men) 就已經很難拿到真正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國際品牌代理權了,盡管與(yu) 十年前相比,此時他們(men) 在國際品牌市場上對信息的投入要多得多。
在十多年時間裏,金利來、花花公子、皮爾卡丹等眾(zhong) 多國際品牌在代理商中經曆了從(cong) 一線品牌到二線、三線甚至轉入農(nong) 村市場的變化。
“在沒有廠房、沒有資金的情況下,通過代理國際品牌積累資本是一種無奈之舉(ju) ,它的代價(jia) 是將許多品牌的檔次做低,一個(ge) 品牌,檔次下去之後就很難上來了。所以當年的那種代理模式隻能算是一種積累資金的手段,想要真正地將一個(ge) 品牌做好,還是要創自有品牌。”同樣是永嘉人,一直堅持創造自有品牌的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這樣評價(jia) 品牌代理。
事實上,許多的溫州國際品牌代理商們(men) 如今的工作與(yu) 溫州的這些自有品牌創造者們(men) 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現在進入這個(ge) 行業(ye) ,拿下一個(ge) 品牌的代理權順利運作幾年然後保持一個(ge) 較長的盈利期,這已經不太可能了。”周建雲(yun) 說,代理商永遠在投入多了怕品牌總部收回,投入不夠怕賺不了錢之間矛盾著。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的最佳方式,就是收購或者買(mai) 斷這個(ge) 品牌。
在幾年前,周建雲(yun) 買(mai) 下了意大利品牌袋鼠、葉黎明買(mai) 下了法國品牌LOSACOS和HOPTAHE,而他們(men) 的老鄉(xiang) 孫小飛則是收購了意大利的卡丹路。如今,這個(ge) 行業(ye) 裏,效仿他們(men) 的企業(ye) 家越來越多。
BOSS SUNWWEN(博斯紳威)的代理商吳旭南是永嘉“KGG”拉鏈的老板,2002年開始,他以幾十萬(wan) 元為(wei) 代價(jia) 取得了BOSS SUNWWEN在中國的代理權。如今,BOSS SUNWWEN一年的銷售收入已經是他拉鏈銷售收入的20倍。3年前,他用1800萬(wan) 元將這個(ge) 品牌在大中華區的一切利益終生買(mai) 斷,成為(wei) 了品牌所有者。
最近,他又與(yu) 這個(ge) 品牌的外方公司合作,在中國建廠,實現了部分產(chan) 品的國產(chan) 化。
“除了它的名字是一個(ge) 洋名以外,我想不出它與(yu) 一個(ge) 普通的民族品牌有什麽(me) 不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