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媒體(ti) 都關(guan) 心,顯示產(chan) 業(ye) 發展這麽(me) 快,會(hui) 不會(hui) 造成資源過剩?事實上,經過市場分析後我們(men) 發現,人們(men) 對顯示產(chan) 品的需求明年還會(hui) 增長,這種增長能持續幾十年。”近日,首屆世界顯示產(chan) 業(ye) 大會(hui) 在合肥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鍾燦在大會(hui) 上指出,5G給顯示產(chan) 業(ye) 帶來新的機遇。
顯示是人機交互的關(guan) 鍵環節,也是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最重要的基礎之一。據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qiao) 躍山介紹,中國顯示產(chan) 業(ye) 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擴大,新技術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步伐不斷加快,僅(jin) 麵板環節累計投資就超過1.2萬(wan) 億(yi) 元,已建的產(chan) 線數量達到50條。
超高清帶來電視換機需求
今年3月,我國《超高清視頻產(chan) 業(ye) 行動計劃(2019—2022)》(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發布;今年6月,5G牌照發布。這一係列事件,都讓顯示產(chan) 業(ye) 未來可期。
《行動計劃》中提出了“4K先行、兼顧8K”的總體(ti) 技術路線;對4K電視和8K電視也提出了不同的發展目標:2022年,4K電視終端全麵普及,8K電視占比要達到5%。
超高清能呈現更為(wei) 立體(ti) 、精細的畫麵,展現更多層次的顏色細節,讓人產(chan) 生更強烈的“在場感”。而且,競技賽事對顯示產(chan) 業(ye) 的帶動作用不容小覷。2022年中國即將舉(ju) 辦冬奧會(hui) ,屆時會(hui) 進行4K/8K直播和轉播。
這一切意味著,普通消費者可能需要換電視了。
據歐陽鍾燦介紹,目前中國的2K電視有2億(yi) 台,就算現有的幾條顯示產(chan) 線同時開工,最多也隻能提供4000萬(wan) 台電視,要將2億(yi) 台2K電視升級到4K或8K電視,在產(chan) 能上還有很大空間。
今年7月,海信推出了疊屏電視,采用了上下兩(liang) 塊麵板的疊屏顯示方案;小米、華為(wei) 等企業(ye) 在做智慧屏,並將其作為(wei) 未來智慧家庭的控製中心……歐陽鍾燦表示,太多新的技術創新正在發生,5G帶給顯示產(chan) 業(ye) 超乎想象的大變革。
折疊屏將讓麵板消耗成倍增長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消費者要換電視,也要換手機。不僅(jin) 如此,越來越多地方會(hui) 出現多種類型屏幕融合在一起的新型“大屏幕”。
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指出,尺寸大型化和形態柔性化是當前顯示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未來,個(ge) 人消費者網絡流量的80%以上和行業(ye) 應用流量的70%以上是視頻數據,顯示應用場景將向“多點開花”轉變。
“5G會(hui) 對顯示屏產(chan) 生重大影響。它能提供海量信息,消費者的觀影體(ti) 驗將更為(wei) 個(ge) 性化。”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趙勇指出,看同樣的視頻內(nei) 容,消費者可以選擇不同視角,這也意味著,他們(men) 需要更多窗口。5G時代到來後,屏幕自然越大越好;但在使用上,當然是越便攜越好。折疊,可能是最好的解決(jue) 方案。
“屆時,我們(men) 對屏幕尺寸概念可能也會(hui) 發生一些變化。過去一般認為(wei) ,10寸以下叫小尺寸,30寸以上是大尺寸。未來屏幕能折疊了,這個(ge) 界限會(hui) 變得模糊。”趙勇說,“能疊了,顯示屏的麵積就會(hui) 翻倍,未來對於(yu) 麵板麵積的消耗,也會(hui) 成倍增長。”
盡管需求真實存在,但若真要滿足這些需求,技術創新仍是顯示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核心動力。
劉文強認為(wei) ,在技術方麵,柔性、高分辨、高性價(jia) 比是顯示技術發展重點。隨著顯示技術不斷演進,追求視覺效果的真實性變得越發重要,消費者也更為(wei) 關(guan) 注顯示技術與(yu) 產(chan) 品成本之間的平衡。他建議,顯示產(chan) 業(ye) 要加強超高清顯示麵板的創新,加快超高清顯示器開發和量產(chan) ;突破曲麵、折疊、柔性等關(guan) 鍵技術,還要開發對比度好、顯示效果優(you) 的新興(xing) 技術;並注重新興(xing) 技術的研究和儲(chu) 備,比如加強Micro LED等新技術的專(zhuan) 利、標準建設。
“健康的產(chan) 業(ye) 生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劉文強坦言,我國在高端產(chan) 品和新技術領域的配套能力還存在不足,產(chan) 業(ye) 鏈配套能力薄弱,生態體(ti) 係不健全,也製約了企業(ye) 提升競爭(zheng) 力的進程。接下來,還應橫向打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顯示生態鏈,加快共性和前瞻性技術突破;縱向打通供應鏈,鼓勵以麵板企業(ye) 為(wei) 龍頭,采用市場手段帶動上遊企業(ye) 發展。“我們(men) 還要重視知識產(chan) 權,重視人才,希望能最終打造具備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劉文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