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爆革命。在“支付”這件事情上,也許一個(ge) 新玩意還沒來得及完全玩上手,我們(men) 就該準備迎接下一個(ge) 新玩意了。
兩(liang) 三年前,當我們(men) 還隻是拿著支付寶給淘寶購物買(mai) 買(mai) 單、打開微信還隻是為(wei) 了聊聊天,當我們(men) 還沒有用手機軟件打過車或發過紅包,還沒有在商家收銀台前掏出手機“滴滴”一聲掃碼就付了錢,我們(men) 或許沒料到,隻需要兩(liang) 年的時間,移動互聯網支付會(hui) 如此席卷而來,以至於(yu) 有標題黨(dang) 已經喊出了“銀行卡淪為(wei) 廢品”的大標語。
我們(men) “沒料到”的也許還有一樣:[盧森堡投資基金協會(hui) ]當我們(men) 以為(wei) 移動支付就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就是掃掃二維碼的時候,另一大“派別”NFC(近場通信)大軍(jun) 已經悄然集合,憋好了大招。
對顧客而言,在收銀台前如果不掏出銀行卡而掏出手機,可以選擇的支付方式有兩(liang) 樣:掃二維碼或是把手機靠近刷卡機,你的選擇決(jue) 定了誰賺走了這筆支付的交易費用和賬戶數據;對行業(ye) 而言,移動近場支付的“蛋糕”即將被大塊切分。
這塊“蛋糕”有多大?根據易觀智庫的調研,2015年前三個(ge) 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分別為(wei) 2.8萬(wan) 億(yi) 元、3.5萬(wan) 億(yi) 元、4.4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2015年上半年,手機支付、手機網購、手機旅行預訂用戶規模分別達到2.76億(yi) 、2.70億(yi) 和1.68億(yi) ,半年度增長率分別為(wei) 26.9%、14.5%和25.0%。
在業(ye) 內(nei) ,兩(liang) 大“派別”之爭(zheng) 也被說成“機槍之爭(zheng) ”。亦即,刷卡“機”和掃碼“槍”就要開戰了。《第一財經日報》獨家視點來預覽這場爭(zheng) 奪戰。
“機槍”之爭(zheng)
兵臨(lin) 城下。
有一些新聞、一些傳(chuan) 聞,我們(men) 可能零散聽說了,但卻沒反應過來,這是各方力量正在往一個(ge) 地方匯聚。
比如,如果我們(men) 訂閱了建行、招行、平安、中信、浦發等銀行的信用卡部門或一些分行的微信公眾(zhong) 號,就已經收到過各行“雲(yun) 閃付”的內(nei) 容推送。以平安信用卡公眾(zhong) 號近期一則《無需有卡!手機變身錢包啦》內(nei) 容為(wei) 例,其中已經流露出火藥味:“不用再苦苦找網絡、找WiFi刷某寶某信的二維碼!不用在各種APP裏背卡號、輸驗證碼!至IN、安全、秒速的平安雲(yun) 閃付就將來到你身邊。”無獨有偶,浦發信用卡中心的公眾(zhong) 號內(nei) 容用語也是“當你打開手機準備聯網刷下某信某寶的二維碼,網絡卻斷了的時候,我將手機輕輕地靠近旁邊的POS機,一秒完成支付,瀟灑離去”。
對壘之勢溢於(yu) 言表。本報記者獨家從(cong) 業(ye) 內(nei) 各方獲悉,國內(nei) 多家主流銀行,已經利用HCE(主機卡模擬)技術推出標準統一的NFC近場支付產(chan) 品,即將大規模發布。預計在接下來的幾個(ge) 月裏,一眾(zhong) 銀行就會(hui) 聯手用各種刷卡金、打折券、優(you) 惠支付等地推攻勢來獲客,搶占市場。簡單地說,這種支付手段需要持卡人將銀行卡綁定對應銀行的APP,然後打開手機上的NFC功能,手機就變成了信用卡,不用掃碼“槍”而是手機靠近刷卡“機”就能完成支付。
初期,有安卓係統4.4版本以上的手機用戶,都將成為(wei) 銀行們(men) 這一近場支付圈地的目標。據谘詢公司ABI的數據,預計2017年,NFC手機設備總數量將達19.5億(yi) 台。
不得不承認,在上一段互聯網金融賽程中,“老土”的商業(ye) 銀行反應遲鈍。倘若有人因此預判銀行們(men) 即便集合起來搶“蛋糕”,其勢頭也不足為(wei) 懼的話,還有一股NFC的力量也在暗中湧入。
蘋果公司、三星公司將和中國銀聯合作的傳(chuan) 聞已經發酵,本報記者也從(cong) 業(ye) 內(nei) 多方聽聞,相關(guan) 談判在推進中,所涉各方在公開接受采訪時也隻表示對合作事宜“不予置評”,並未否認。所謂“空穴來風”,要“來風”總得先有個(ge) “空穴”,如果足夠敏感就會(hui) 發現,同樣隸屬於(yu) NFC陣營的SamsungPay今年8月已在韓國成功上線,這之後,三星豈會(hui) 放棄最火熱的中國市場?而蘋果那頭,即便過去並沒那麽(me) 認同NFC模式,為(wei) 了對壘安卓,現在最新的蘋果6S已經搭載了NFC功能。
除了手機能“變”信用卡,智能手環、傳(chuan) 統手表也要“變”。[注冊(ce) 特拉華公司特拉華州公司注冊(ce) 介紹]已經有銀行和銀聯合作發布可穿戴手環,SWATCH也推出非接觸式支付腕表,其選擇的也是NFC模式。
“博弈”之局
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移動支付領域充滿著“競合關(guan) 係”。
掃了二維碼就不會(hui) 用NFC模式,於(yu) 是大類裏有了“機槍之爭(zheng) ”。但大類裏還有小類。在掃碼時,打開了支付寶就不用打開微信支付了,如同未來如果選擇了手機默認綁定A銀行的卡片,就沒了B銀行的生意;萬(wan) 一安卓的支付方便更有黏性,用ioses的蘋果手機吸引力就會(hui) 打折。但是即便如此,在培養(yang) 用戶習(xi) 慣、布放機具等方麵,相同的陣營又能共享更多相同的利益。
NFC之所以發展得磨磨蹭蹭,一來和曾經摸索過的模式產(chan) 業(ye) 鏈都較長,製造商、運營商全在裏麵張口要“羹”有關(guan) 。趁著你們(men) 在那兒(er) 角力,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有自己的閉環,三下五除二就培養(yang) 了超過1億(yi) 的活躍用戶,兩(liang) 者合計拿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九成。二來,也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需要時間,以及一直沒有一個(ge) 統一的支付平台有關(guan) 。
銀行和銀行之間,也是這麽(me) 一回事。初期誰不想打造自己的一套HCE近場支付品牌和功能?於(yu) 是各家各走各道、產(chan) 品各叫各名,即便是標準一致基於(yu) HCE的近場支付,各個(ge) 銀行也試圖打造出各自的品牌。但今天,它們(men) 已一起生了一個(ge) 娃:“雲(yun) 閃付”。
有業(ye) 內(nei) 人士向本報記者提供了這樣一個(ge) 視角:NFC陣營內(nei) 部的一些“妥協”,和掃碼支付迅猛發展包抄掉了他們(men) 的利益有關(guan) 。支付寶、微信從(cong) 線上反撲線下,拿走的不僅(jin) 僅(jin) 是銀聯,是清算、銀行或其他第三方支付的收單,還有銀行們(men) 看重的交易信息,即“數據”。
如果我們(men) 拿出信用卡賬單,除個(ge) 別叫板能力特別強的銀行外,絕大多數銀行的賬單上,用支付寶完成的交易,賬單都隻記錄到支付寶,而沒有最後去向的商戶名。不隻是賬單上沒有,事實上銀行們(men) 也兩(liang) 眼一抹黑。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玩的是在自己賬戶體(ti) 係內(nei) 的“轉存”,因此隻有它們(men) 看得見具體(ti) 交易信息,知道誰愛在哪裏買(mai) 東(dong) 西、消費能力有多大、有什麽(me) 偏好,也就有了“肖像”功能。
往深裏說,如果一個(ge) 持卡人持有三張卡並全部綁在了同一個(ge) 支付寶或微信賬戶上,它們(men) 就具有了“賬戶功能”,知道這三張卡同屬一個(ge) 人,可以依據三張卡上的交易判斷這個(ge) 人的現金流、消費習(xi) 慣、信用程度等。但是,這三張背後的ABC銀行,互相之間是“隔絕”的,看不到彼此的具體(ti) 信息。賬戶信息向來都是銀行的核心資產(chan) ,沒人願意在這事上當雷鋒。即便是清算了所有卡片的銀聯,事實上也隻是個(ge) 通道,並不知曉ABC卡屬於(yu) 同一人。
說到這裏,你或許能理解,當阿裏和騰訊都有了各自主導的民營銀行、開始發力各自的征信、手握各方眼饞的數據、推出各自相當於(yu) 消費信貸的產(chan) 品,對於(yu) 銀行來說的“刺激”了吧。也正是因此,NFC模式裏,不管是安卓還是ioses,走銀聯還是未來走VISA或萬(wan) 事達(EMV標準信用卡底層技術標準兼容),都沒跳出有卡組織的四方模式,即其中沒有交易信息盲點。
而在VISA和萬(wan) 事達入局人民幣清算尚待時日之際,NFC各派發力的背後,還藏著一個(ge) 憋足了勁的中國銀聯。在移動支付端一直挨罵“落後一步”的銀聯,一直不動聲色謀一盤大棋。隻是,受理環境改善需要時間,聚集各方需要時機,而和ApplePay等巨頭談判需要擺平利潤分配。
至於(yu)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些年來,它們(men) 勇敢的創新已經且還將帶領它們(men) 走得更遠。對強者而言,競爭(zheng) 從(cong) 不是壞事,隻會(hui) 讓市場進步得更快,讓參與(yu) 方都能從(cong) 對手身上取長補短——如果傳(chuan) 統金融機構能從(cong) 互聯網金融機構那裏學會(hui) 真正尊重用戶體(ti) 驗,如果互聯網金融機構能從(cong) 傳(chuan) 統金融機構那裏學會(hui) 真正敬畏規則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