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專家破題“提速降費”:運營商不該背黑鍋

  北郵教授呂廷傑認為(wei) ,政府幹預與(yu) 行業(ye) 定價(jia) 之間存在“悖論”,通信業(ye) 體(ti) 製和監管架構需要變革。

  自國務院提出“提速降費”以來,用戶的“不滿”和運營商的“委屈”成為(wei) 市場上彌漫的主流情緒,而在這背後,上網費到底貴不貴?網速到底快不快?運營商到底作為(wei) 不作為(wei) ?都成為(wei) 社會(hui) 輿論討論的焦點。

  近日,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在第一財經頻道的《頭腦風暴》節目中針對目前社會(hui) 上的這些熱點話題一一作了分析和解釋,在他看來,[如何注冊(ce) 香港協會(hui) 社團]運營商確實被委屈了,但運營商的創新步子也確實不夠大,想要依靠市場和行業(ye) 力量徹底實現“提速降費”,通信業(ye) 體(ti) 製和監管架構還需進行改革。

  熱點一

  中國的互聯網收費,到底貴不貴?

  國內(nei) 媒體(ti) 幫運營商算過很多筆賬,例如中國的上網資費是100元(人民幣)/GB,而美國隻需要折合60元(人民幣)/GB,日本是40元(人民幣)/GB……雖然上述數據並不完全準確,但為(wei) 什麽(me) 從(cong) 直觀折算之後,中國的網費顯然比其他發達國家要貴?

  呂廷傑:我國的上網資費在國際電信聯盟的統計表上是偏貴的,絕對資費和相對資費都比較貴,這是事實。但這中間存在結構性的問題,這就好比,你出行時有兩(liang) 種選擇,一是坐便宜的公交,另一種是坐出租車,天天打車當然貴了。中國最大的問題是Wi-Fi不是很普及,在國外,Wi-Fi不是由運營商為(wei) 主體(ti) 建的,而是由很多民營資本在建、政府在建,讓老百姓(603883,股吧)免費上網,如果一出門就有低廉的公交車,那麽(me) 人均上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就會(hui) 下降。

  中國老百姓到處都在用移動通信技術上網,就相當於(yu) 天天在打的,所以現在要解決(jue) 的就是如何開放用戶寬帶接入網的市場,讓更多的投資主體(ti) 進入這個(ge) 市場。否則,960萬(wan) 平方公裏的全覆蓋,一點接入,全程全網服務,所有的網絡成本都會(hui) 攤在每一個(ge) 通信用戶身上。

  舉(ju) 個(ge) 例子,有一年我去珠峰,半途中發現一個(ge) 基站倒了,馬上打電話讓人來修,我說“你們(men) 兩(liang) 個(ge) 小時出來修,還要兩(liang) 個(ge) 小時回去,維修還要花時間,你們(men) 就不能把這個(ge) 基站做得結實一點嗎?”對方回答,這不是風吹雨打的問題,而是有野犛牛在那蹭癢癢,給拱倒了。這種地方五百年都不一定收得回投資,這些錢豈不是都攤在大家身上了,所以通信業(ye) 的沉澱資本太高了,叫“重資產(chan) 經營”,使得行業(ye) 根本沒有辦法充分競爭(zheng) ,隻能夠叫做“自然壟斷”。

  我認為(wei) ,通信產(chan) 業(ye) 亟待結構性調整,我國現有三家運營商,可是每家都修了“一條路”,而且這路還隻給自己用。這樣的重複建設成本什麽(me) 時候收回來?[注冊(ce) 香港公司條件]豈不是都攤在消費者身上了?結構性調整已經到了非常緊迫的時候。

  熱點二

  我國的網速為(wei) 什麽(me) 慢?

  數據顯示,網速排在首位的韓國是22.2M/秒,世界的平均水平是4.5M/秒,中國隻有3.4M/秒。這樣的數據到底說明了什麽(me) ?我國的網速真的這麽(me) 慢嗎?

  呂廷傑:路上車開得多快,不僅(jin) 僅(jin) 取決(jue) 於(yu) 路有多寬,還取決(jue) 於(yu) 同時有多少人在使用這條路,理論上這叫“擁塞係統”。

  今天的網速問題不是運營商不斷擴容就能解決(jue) 的,例如,北京的長安街夠寬了,為(wei) 什麽(me) 還堵車?有人說,那你把路修得再寬點,堵車情況就會(hui) 好點。注意,那不是經濟和科學的網絡設計。我曾經在中國大飯店講座時舉(ju) 例,中國大飯店最高的時候能容納一萬(wan) 個(ge) 人,但會(hui) 有一萬(wan) 個(ge) 蹲坑廁所嗎?

  其實,影響網速的因素有很多。假如你手機有病毒了,它不斷侵占你的資源,網速會(hui) 慢;購物節、狂歡節的時候,大家集中訪問電商網站,網速會(hui) 慢;水軍(jun) 亂(luan) 扔帖子,封堵別人的網站,這也會(hui) 慢……目前,我國互聯網骨幹網帶寬已經與(yu) 國際接軌,基本是持平的。

  熱點三

  互聯網公司接管運營商真的靠譜嗎?

  我國政府已經明確提出了“提速降費”的目標,希望能讓老百姓更“便宜”地上網,就連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也來湊熱鬧,他說“中國移動要是請我去當老總的話,我就上網免費,電話免費,真正實現全部免費。”那麽(me) 老周的夢想真的可以實現嗎?

  呂廷傑:我認為(wei) 如果周鴻禕來執掌中國移動,那麽(me) 可能帶來的變化是——收費比現在還貴,因為(wei) 他錯誤地用互聯網思維在看電信業(ye) 。

  很多人認為(wei) 所謂OTT(利用運營商網絡提供第三方服務)是一種互聯網創新,但在OTT的商務模式中,說白了就叫羊毛出在狗身上,讓驢付費。很多人沒看清這點——就是你租我的房子,開了個(ge) 互聯網餐館,然後你不給我付基礎設施的錢(互聯網公司從(cong) 來不付基礎設施的錢),讓我自己找來餐館的客人收費。更可惡的是,你還大言不慚地說:“我要是房東(dong) ,我就不跟你們(men) 收費。這是胡說八道,得了便宜還賣乖。”

  OTT是一個(ge) 在運營商網絡上占便宜的模式,存在著很多將被顛覆的新動態。有個(ge) 叫騰訊的運輸公司,經營著一輛叫微信的大巴,拉著八個(ge) 億(yi) 的網民,開到你們(men) 家的信息高速公路了,請問,向誰收費?肯定向司機收,向騰訊收,對吧!可是今天運營商卻敲著窗戶向每一個(ge) 網民在收流量費,也就是向大巴上的乘客收費。

  我認為(wei) ,目前的商業(ye) 模式和生態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其實網民上網根本不是該降多少費的問題,網民就不應該付流量費,就應該由互聯網公司埋單。周鴻禕隨便放了一炮,這一炮是錯的,因為(wei) 這個(ge) 基礎設施費應該由互聯網公司付。

  熱點四

  通信資費到底誰說了算?

  在“提速降費”問題上,運營商一直是通信用戶的矛頭所指,一些人認為(wei) 正是因為(wei) 運營商的不作為(wei) ,甚至壟斷,才造成了現在的資費現狀。真是這樣的嗎?

  呂廷傑:在我國加入WTO的時候,國家明確宣布金融行業(ye) 、通信行業(ye) 、能源行業(ye) 涉及到國家主權和安全必須國資控股,這是我們(men) 的底線。

  在這個(ge) 大前提下,改革開放以來,所有的價(jia) 格都在漲的同時,隻有一個(ge) 東(dong) 西一直在降,就是通信資費,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金融行業(ye) 也好,能源行業(ye) 也罷,其實沒有真正的競爭(zheng) ,因為(wei) 銀行的利息是央行定的,油價(jia) 、電價(jia) 是發改委定的,隻有通信行業(ye) 把定價(jia) 權交給了通信企業(ye) 自己,現在政府要用行政來幹預價(jia) 格,你們(men) 說這對嗎?

  通信行業(ye) 麵臨(lin) 體(ti) 製調整,但如何改變目前的監管和治理格局,這個(ge) 問題在所有的電信業(ye) 重組方案中都沒有提及,這個(ge) 問題不解決(jue) ,老百姓期待的“提速降費”是實現不了的。

  熱點五

  如果通信業(ye) 重組,目標是什麽(me) ?

  重組,是通信業(ye) 中的一個(ge) 敏感話題。在支持派的觀點中,中國移動的一家獨大,避免通信基礎設施重複建設,都是電信業(ye) 需要重組的理由。雖然目前主管部門仍未透露一絲(si) 風聲,但重組真的是一條可行的路嗎?

  呂廷傑:電信思維就是鐵路的思維。網絡和業(ye) 務不分離,這軌道是我修的,客運、貨運都得我們(men) 自己家做。所以現在的虛擬運營商就活得很累,運營商給虛商的批發價(jia) 比零售價(jia) 還貴,你說它怎麽(me) 活。正是這種鐵路思維導致通信業(ye) 想引入競爭(zheng) ,但競爭(zheng) 不了。

  互聯網是新的機會(hui) ,互聯網導致了流量消費的出現,鐵路變成了公路。誰修的路,路上跑的誰家的車,車上拉的誰家的貨,全都沒關(guan) 係了。網絡和業(ye) 務分離了,可惜的是,主管部門還是在用“鐵路時代”的利潤考核現在的運營商,這就導致了運營商不願意降費。

  如果說未來還將進行電信業(ye) 重組,那麽(me) 應該將基礎設施部門剝離出來,形成一個(ge) 網絡和業(ye) 務分離的整體(ti) 監管架構。

  熱點六

  運營商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

  拋開體(ti) 製掣肘,當下互聯網公司大兵壓境,運營商絕對不能坐以待斃,那麽(me) 在運營商自身可控範圍內(nei) ,創新和改革的餘(yu) 地還有多大,麵向未來,運營商勝算幾何?

  呂廷傑:我希望讓互聯網公司自己來參加基礎設施建設,也許會(hui) 帶來新的思維。我提一個(ge) 小小的建議,為(wei) 什麽(me) 不能在每一個(ge) 手機用戶的客戶端軟件上加一個(ge) 綠色通道的標識?因為(wei) 現在有的是公司,包括BAT中都想買(mai) 流量,希望運營商批發流量給它們(men) ,讓它們(men) 來做經營。

  舉(ju) 例來說,假如在網上開個(ge) 購物中心,還要買(mai) 張票才能進去,人家就不進來了;如果不用花錢也能去轉轉,用戶自然樂(le) 意。

  在這種情況下,讓客戶來選擇,運營商應該建立綠色通道,告訴客戶上麵打綠色標簽的,一律不需付流量費,因為(wei) 互聯網公司已經為(wei) 你買(mai) 單了。

  運營商要做到這一點,就要開發數據資源。未來能不能真的實現上網不付錢,就看運營商能不能盤活數據資源。

  農(nong) 業(ye) 文明時代,誰有地,誰家是地主,最有錢。工業(ye) 文明誰有礦,誰有油田,誰最有錢;那信息文明誰最有錢?誰掌控了數據。運營商掌控那麽(me) 多的數據,為(wei) 什麽(me) 不能盤活這個(ge) 數據的財富,這是當下最大的一個(ge) 戰略性問題。

  穀歌最近推出了一款手機叫Google Project Fi,它在怎麽(me) 做?它將原來運營商的通信用戶變成自己的了。對用戶來說,當他來到上海想上網,手機自動為(wei) 其選擇資費最便宜的運營商接入;而當其來到北京,有很多電話要打,那麽(me) 手機則自動接入通話最便宜的運營商。到那個(ge) 時候,所有運營商都成了為(wei) Google或此類虛擬運營商打工的,傳(chuan) 統運營商都得來求他們(men) 。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