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駕市場也正變得熱鬧起來,盡管隻有兩(liang) 家“巨頭”公司在默默的較勁。
如果你有留意的話,餐廳裏、廣播中滴滴代駕正以猛烈的勢頭轟炸你的視覺和聽覺。沒錯,這正是滴滴代駕發起的攻勢,[百慕大公司注冊(ce) ]滴滴代駕的負責人曾表示,年底要做的市場第一。
7月28日,滴滴代駕正式上線。上線首日,滴滴打車CEO程維便宣布,滴滴代駕有100萬(wan) 的注冊(ce) 司機。背靠數億(yi) 用戶和百萬(wan) 司機,含著金湯勺出生的滴滴代駕一出生就刷新了數據紀錄——上線20天覆蓋80座城市,“桔色星期一”免費活動兩(liang) 周,單日訂單峰值突破50萬(wan) 。和市場上份額第一的e代駕15萬(wan) 司機、單日峰值40萬(wan) 比起來,這個(ge) 成績似乎太過優(you) 秀。
滴滴被稱為(wei) 入侵者的原因之一在於(yu) ,不僅(jin) 有著百萬(wan) 司機和數億(yi) 用戶的大數據支撐,而且有足夠的資金和品牌,可以迅速在短期內(nei) 燒出市場份額來。
拚價(jia) 格
這場戰爭(zheng) 在8月初的時候正式拉開帷幕。盡管雙方對外的口徑都是全然不屑與(yu) 對方競爭(zheng) 的語氣:
e代駕:“非常歡迎滴滴快的這樣有影響力的企業(ye) 進入,追隨e代駕的腳步”
滴滴:“我們(men) 真正的目標是整個(ge) 把代駕市場做起來,如果隻是針對今天某一個(ge) 競爭(zheng) 對手,反而我覺得我們(men) 自己把自己的視野放低了。”
然而,滴滴殺入代駕的第一時間,e代駕還是推出了對應措施。7月28日,其推出“極速服務體(ti) 驗月”活動,在全國推行“8.08”快計劃,即每晚20點至22點,代駕司機如果在8分08秒之內(nei) 沒能抵達用戶指定位置,用戶就可以享受免起步價(jia) 的優(you) 惠。
8月初,滴滴代駕推出“桔色星期一”兩(liang) 周免費,而e代駕再次推出“周三免費”的活動來進行一場硬碰硬的燒錢戰爭(zheng) 。滴滴的補貼顯然起到了明顯的作用,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其活動期間單日訂單峰值已超50萬(wan) 單,並已累計安全送達超過200萬(wan) 車主。而e代駕卻因恰逢天津爆炸事件,取消了剩餘(yu) 兩(liang) 周的補貼。
8月10日,e代駕方麵再次發起補貼戰爭(zheng) ,推出升級版的“首單0元”優(you) 惠策略,全國25個(ge) 城市的新用戶在8月份可以享受“首單免費”使用代駕服務,每單限額提升至200元。2015年5月,e代駕剛剛完成了一億(yi) 美元的D輪融資,一個(ge) 是估值150億(yi) 美元出行平台,一個(ge) 是背靠58同城的代駕市場“老大”(目前占據代駕市場約四分之一的份額),在燒錢這件事情上,似乎誰都不肯先認輸。
滴滴代駕事業(ye) 部產(chan) 品總監龔昕在接受鈦媒體(ti) 采訪時曾表示,[百慕大注冊(ce) 公司]不是因為(wei) 滴滴快的有錢才去做補貼,是因為(wei) 市場需要,“我們(men) 想通過降低門檻的方式讓更多的用戶過來體(ti) 驗我們(men) 的產(chan) 品,拿到更多的用戶數據來做好服務。”
拚速度
如果說補貼是通過降低門檻來吸引用戶,那平台提供的服務就是提高競爭(zheng) 門檻的壁壘,對於(yu) 代駕來說快和安全,是最主要的競爭(zheng) 因素。
如何讓代駕司機更快的到達用戶麵前?無論是滴滴還是e代駕,都有著其自己的調度係統和算法。
滴滴快的代駕事業(ye) 部總經理付強表示,“滴滴代駕”內(nei) 部為(wei) 此創造了一套基於(yu) 大數據的動態智能調度係統。車主發送訂單後,係統會(hui) 在後台快速地對司機畫像、路況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在最短時間內(nei) 為(wei) 車主篩選出最匹配的司機。此外,為(wei) 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采用的是“派單+搶單”的模式,係統會(hui) 優(you) 先25秒推送附近的訂單給優(you) 質司機,25秒之後,所有的司機都可以進行搶單。
讓乘客找到他最適合的司機,讓司機找到他最想要的訂單,這是代駕最理想的狀態。
和滴滴貫用得搶單製度相比,e代駕的“派單製”更帶有調度的意味。e代駕的CTO李偉(wei) 告訴鈦媒體(ti) ,為(wei) 了保證代駕司機的最快到達,他們(men) 利用派單和調度兩(liang) 套係統來保證服務的質量。李偉(wei) 表示,因為(wei) 掌握了量的司機信息和用戶行為(wei) 數據,所以利用係統對資源進行配置才能夠保證最高的效率。
“我們(men) 一般選司機有兩(liang) 點,一個(ge) 是到達快,第二個(ge) 是服務品質好。一般情況下會(hui) 發送訂單給五公裏內(nei) 的司機,惡劣天氣下會(hui) 自動縮減到三公裏。我們(men) 基本上派單選擇考慮距離耗費時間的長短”李偉(wei) 說。和滴滴的調度係統有些相似的是,e代駕也有一個(ge) “燈塔體(ti) 係”,通過智能調度來指揮司機需不需要上線、哪裏訂單多。
但同時他也坦然,盡管派單製在他們(men) 看來更加高效,但是也存在著不好解決(jue) 的技術難點。派單的難點在於(yu) ,在運營商信號網路等因素的影響下,如何將訂單最快的推給指定的司機,“這是很難解決(jue) 的技術問題,而市麵上最好的第三方引擎解決(jue) 能到95%到97%。”李偉(wei) 略帶焦慮的說道。
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他們(men) 采用了“三通道”推送的機製,除了第三方推送之外,還自建了3G網絡的推送體(ti) 係,以及最後的短信通知。這樣的努力並不是沒有效果,李偉(wei) 告訴鈦媒體(ti) ,在工作狀態下,6秒鍾左右司機就會(hui) 接單,平均6分鍾到達用戶。
搶司機
司機是代駕平台競爭(zheng) 的另外一個(ge) 核心要素。“滴滴代駕有100萬(wan) 的注冊(ce) 用戶”,在上線首日的發布會(hui) 上程維頗為(wei) 驕傲的說道。然而,它的對手e代駕隻有15萬(wan) 的司機。“這是一個(ge) 供需平衡的事情,e代駕也可以招募百萬(wan) 司機,但是其實用戶需求並沒有那麽(me) 大。”李偉(wei) 說出這句話的同時,表達了對滴滴代駕桔色星期一活動的數據質疑。
據鈦媒體(ti) 了解,滴滴方麵除了招募的代駕司機之外,專(zhuan) 車、快車、順風車其他業(ye) 務線的司機也可以兼職做代駕司機,以此來擴大司機數量和激活一部分注冊(ce) 的專(zhuan) 車、快車等司機;而為(wei) 了防止司機被其他平台挖走,e代駕則與(yu) 平台的司機簽署了排他協議。李偉(wei) 向鈦媒體(ti) 表示,平台會(hui) 為(wei) 司機定製專(zhuan) 門的工作手機,將手機號和工牌進行綁定。“這個(ge) 一方麵是為(wei) 了獲取更多司機的數據和動態,另一方麵來防止刷單。”
然而留住司機並不是那麽(me) 簡單。除了利用技術讓他們(men) 更快的接單之外,如何更舒服的接單,也是兩(liang) 家平台試圖正在努力改善的。
今年8月25日,e代駕正式對外公開了已經在內(nei) 部悄然運營一年多的KK拚車和KK巴士。據了解,這是兩(liang) 款專(zhuan) 門針對代駕司機夜間返程的產(chan) 品,KK拚車主要針夜間對從(cong) 郊區回市區的代駕司機們(men) ,而巴士則主要是提高司機移動效率,在城區的三環線上有十輛左右。
而滴滴代駕方麵有著天然的車輛優(you) 勢,付強告訴我們(men) ,為(wei) 了幫助司機解決(jue) 返程的問題,滴滴代駕開發了“結伴返程”功能。司機在結束訂單後,開啟該功能就可以快速找到周圍的同伴,相約返程並分攤車費。此外,他還表示,滴滴代駕將在代駕需求旺盛的城市率先嚐試“夜行巴士”服務,來方便司機返程。
“當地鐵和公交都停運,司機想回家的時候,通過大數據將司機家庭位置和訂單進行匹配,判斷出來他想去的位置,既能幫助司機解決(jue) 回家問題,又幫他賺到一筆錢。”這個(ge) 解決(jue) 方案,是兩(liang) 家平台都期待達成的理想狀態。
相對於(yu) 實力來說,這是兩(liang) 家硬對硬的公司,而市場的盤子還是非常大的。對標韓國市場,2015年中國代駕市場的交易規模預計將達26.9億(yi) 元,而韓國人口不及中國的1/20,代駕市場規模卻高達250億(yi) 元。這群競爭(zheng) 者認為(wei) ,相比之下中國代駕服務的滲透率還非常低。
在互聯網領域,時常有“起了個(ge) 大早,趕了個(ge) 晚集”的情況,如在專(zhuan) 車市場被滴滴碾壓的易到專(zhuan) 車,但同樣的我們(men) 也看到有很多在滴滴的攻勢之下暫時保持地位的公司,如嘀嗒拚車。然而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這場阻擊戰對於(yu) e代駕而言,並不那麽(me) 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