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月淨買(mai) 入規模重新逼近1千億(yi) 元,前11個(ge) 月累計淨買(mai) 入規模逼近1萬(wan) 億(yi) 元,前11個(ge) 月入場的機構數量超過此前全部年份總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ye) 拆借中心(簡稱“交易中心”)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境外機構投資者繼續並加大力度增持中國債(zhai) 券。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當前中國債(zhai) 券對外十分具有吸引力。一些機構預測,2020年境外機構的中國債(zhai) 券持倉(cang) 增長可能達萬(wan) 億(yi) 元量級。
11月淨買(mai) 入988億(yi) 元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9年11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買(mai) 入債(zhai) 券3329億(yi) 元,賣出債(zhai) 券2341億(yi) 元,淨買(mai) 入988億(yi) 元,在前一月短暫回落之後,回到千億(yi) 元附近。
曆史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境外機構投資者淨買(mai) 入約5000億(yi) 元;7月至11月,分別淨買(mai) 入1404億(yi) 元、699億(yi) 元、1108億(yi) 元、503億(yi) 元、988億(yi) 元。據此測算,前11個(ge) 月,境外機構投資者累計淨買(mai) 入超過9700億(yi) 元中國債(zhai) 券,全年有望突破1萬(wan) 億(yi) 元。
在中國債(zhai) 券市場上,境外機構投資者逐漸成為(wei) 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交易中心公布,2019年11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共達成交易5670億(yi) 元,交易量環比上升5%,同比增長127%,占同期現券市場總成交量的3%。前11個(ge) 月,累計成交約4.8萬(wan) 億(yi) 元。
外資機構跑步入場
交易中心公布,截至2019年11月底,共有2517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央行此前公布,參與(yu) 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數量在2018年增加380家,達1186家。即今年前11個(ge) 月,新進入中國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數量達1331家,超過以前所有年份的總和。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債(zhai) 券通上線運行以來,已逐漸超越結算代理模式,成為(wei) 境外機構投資者交易中國債(zhai) 券的第一大渠道。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1106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結算代理模式入市,較去年末增加332家;1531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債(zhai) 券通模式入市,較去年末增加1028家。成交方麵,11月,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結算代理模式達成1914億(yi) 元,通過債(zhai) 券通模式達成3756億(yi) 元。
中國債(zhai) 券性價(jia) 比較高
3月以來,外資掀起新一輪增持中國債(zhai) 券的熱潮。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當前市場開放、利差誘人、匯率趨穩,三大因素共同支撐外資增持中國債(zhai) 券。
首先,政策更加友好。我國債(zhai) 券市場持續深化開放,不斷便利外資入市渠道,有利於(yu) 外資擴大對中國債(zhai) 券的投資。
其次,估值更有優(you) 勢。2019年是全球債(zhai) 券收益率創出新低的一年,中國債(zhai) 券收益率下行相對不明顯,中外利差擴大至曆史較高水平,提升了中國債(zhai) 券對於(yu) 外資的吸引力。據統計,當前中美10年期國債(zhai) 利差超過140基點,處於(yu) 曆史較高水平。
最後,人民幣貶值預期減弱。自從(cong) 2014年人民幣結束長期單邊升值之後,匯率風險就成了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chan) 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之一。9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觸底回升,匯率預期趨穩,緩解了外資投資人民幣資產(chan) 的一大顧慮。
由此來看,當前中國債(zhai) 券相比海外債(zhai) 券,性價(jia) 比較高。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海外利率持續下降以及海外央行持續放鬆流動性的背景下,中國債(zhai) 券成為(wei) 全球估值窪地,若時機合適,境外機構會(hui) 持續增持,預計今年淨增持規模在4000億(yi) 元左右。該機構最近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債(zhai) 券投資人士認為(wei) ,明年境外機構配置中國債(zhai) 券的力度會(hui) 明顯上升,持倉(cang) 量可能淨增加7000億(yi) 元甚至1萬(wan) 億(yi) 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