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dong) 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11月20日,滬深兩(liang) 市再融資規模(包括增發、可轉債(zhai) 、配股和優(you) 先股)為(wei) 1.09萬(wan) 億(yi) 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5.1%。其中,可轉債(zhai) 發行規模大幅提升,同比增近三倍。
11月8日,證監會(hui) 對再融資政策進行修訂,並公開征求意見,這是對2017年發布的“再融資新政”和“減持新規”的再次修訂。
“再融資鬆綁有助於(yu) 上市公司,尤其是符合再融資條件的高質量上市公司發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記者表示,再融資鬆綁增加了上市公司再次從(cong) 資本市場獲得直接融資的機會(hui) ,有助於(yu) 解決(jue) 上市公司融資難的問題,同時,減少上市公司通過股權質押等方式進一步間接融資,降低相關(guan) 風險。
具體(ti) 來看,截至11月20日,年內(nei) 可轉債(zhai) 發行規模2376.48億(yi) 元,同比增長295.78%,增發募集資金(以上市日計算)5777億(yi) 元,同比下降15.71%,配股募集資金133.88億(yi) 元,同比下降29.08%,優(you) 先股募集資金2650億(yi) 元,同比增長140.96%。
年內(nei) 增發、可轉債(zhai) 、配股和優(you) 先股募資規模占比分別為(wei) 52.82%、21.73%、1.22%和24.23%,而在2018年,增發、可轉債(zhai) 、配股和優(you) 先股募資規模占比分別為(wei) 77.26%、8.06%、1.93%和12.76%。年內(nei) 可轉債(zhai) 募資在再融資中占比提升了近14個(ge) 百分點。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可轉債(zhai) 募資規模大增,是因為(wei) 其既有股性又有債(zhai) 性,適應了市場的需求。今年股市回升,對於(yu) 機構投資者來說,可轉債(zhai) 既提供了一定的利息收入,也給予了比較好的回報。
東(dong) 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1月20日,中證轉債(zhai) 指數累計上漲19.37%,跑贏上證指數2.64個(ge) 百分點。
據東(dong) 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1月20日,再融資政策鬆綁消息出爐後的8個(ge) 工作日內(nei) ,已有10上市公司發布15份定增預案(預案公告日),而去年同期隻有9份定增預案出爐。
業(ye) 內(nei) 人士預計,定增市場需求或將加速回暖,上市公司定增的積極性也將提升,對於(yu) 可轉債(zhai) 發行可能形成擠出效應,造成一定衝(chong) 擊。
盤和林認為(wei) ,雖然定增和可轉債(zhai) 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產(chan) 品,但從(cong) 資金角度來說,假定在同一時期的市場流動性是相當的,那麽(me) ,定增與(yu) 可轉債(zhai) 資金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此消彼長的關(guan) 係,定增回暖會(hui) 對可轉債(zhai) 形成一定的擠壓效應。
“不過可轉債(zhai) 也有自身的優(you) 勢,如利率較低且可以稅前支付,不會(hui) 攤薄股本,熊市時定增對市場情緒即股價(jia) 可能有抑製效應,而可轉債(zhai) 則是機構的長期配置,對市場情緒或有積極影響。”盤和林表示。
楊德龍認為(wei) ,定增對可轉債(zhai) 發行衝(chong) 擊不大,定增市場回暖是逐步的,目前市場並沒有大幅上漲,所以投資者對定增的需求沒有太大,除非是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企業(ye) 。
楊德龍表示,對於(yu) 企業(ye) 來說,定增和可轉債(zhai) 是兩(liang) 種不同的融資方式,定增是股權融資,不需要還本付息,行情低迷的時候,發行難度較大。但是可轉債(zhai) 既有股性又有債(zhai) 性,在轉股之前,企業(ye) 有還本付息壓力,但是如果公司經營好、股價(jia) 上漲,就會(hui) 有大量可轉債(zhai) 轉股,公司就沒有還本付息壓力。“公司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根據發行難度和壓力,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
國信證券認為(wei) ,隨著可轉債(zhai) 市場近兩(liang) 年的快速發展,已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及上市公司所熟悉,市場結構和參與(yu) 熱度也與(yu) 從(cong) 前大不相同,在金融供給側(ce) 改革過程中,多樣化投融資結構仍是主要趨勢,可轉債(zhai) 作為(wei) 混合型融資品種,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