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A股三大股指下跌,截至收盤,滬指跌幅為(wei) 1.56%,深證成指跌1.39%,創業(ye) 板指跌1.53%。有券商分析師表示,市場或迎來暫時性的風格切換,但指數隨時有可能開啟短期反彈模式。
在大盤震蕩的背景下,昨日券商股卻盤中異動,紅塔證券一度漲停,長城證券漲逾8%。截至收盤,共有13家券商股上漲,華林證券、中信建投、天風證券漲幅均居前。此外,昨日午後拉升的券商板塊在業(ye) 績上也有“喜報”。8月6日晚間發布的23家上市券商7月份業(ye) 績報告中,有13家券商業(ye) 績飄紅。
7月份券商繼續“穩賺”
截至昨日晚間,已有23家上市券商發布7月份財務數據簡報。7月份,23家上市券商(母公司數據,下同)合計實現營業(ye) 收入143.11億(yi) 元,實現淨利潤53.63億(yi) 元。其中有13家上市券商淨利潤環比飄紅。
單月淨利增長幅度較大的有:西部證券和方正證券,淨利環比大增171%和161%。頭部券商中,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的淨利也實現環比增長。
華泰證券沈娟團隊認為(wei) ,長周期看好市場化改革紅利下行業(ye) 前景,推薦關(guan) 注頭部券商。
從(cong) 業(ye) 績排行榜單來看,目前已公布7月份業(ye) 績報告的23家上市券中,淨利排名第一的仍是中信證券,單月實現6.96億(yi) 元。淨利排名暫列第二的是中信建投證券,單月實現6.18億(yi) 元,力壓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位居前五的上市券商還有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和中國銀河證券,淨利潤分別為(wei) 5.56億(yi) 元、5.32億(yi) 元和4.22億(yi) 元。
對於(yu) 上市券商7月份業(ye) 績表現,多家券商認為(wei) ,科創板已初步為(wei) 券商帶來增量收入,助力券商業(ye) 績。愛建證券表示,在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的背景下,龍頭券商將更受益於(yu) 行業(ye) 變化所帶來的紅利,應關(guan) 注政策紅利對券商業(ye) 績的驅動。聯訊證券非銀分析師李興(xing) 也曾預測,受科創板項目帶來增量收入影響,預計2019年全年券商投行業(ye) 務收入有望增長50%以上。
事實上,科創板開市後,首批參與(yu) 科創板項目上市的券商已順利攬入科創板項目承銷收入的“第一桶金”。據媒體(ti) 記者統計,7月份首發承銷與(yu) 保薦費用共計23.42億(yi) 元,其中科創板項目承銷費用占比達八成,共計18.82億(yi) 元。
券商板塊仍被低估?
以科創板開通為(wei) 契機,多項資本市場改革政策陸續落地,多家機構看好今年下半年券商板塊行情。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wei) ,投資者普遍低估了券商板塊的業(ye) 績彈性。基於(yu) 已披露業(ye) 績預告和業(ye) 績快報信息,上半年證券業(ye) 淨利潤將同比翻倍,多家上市中小券商的淨利潤也將同比翻倍,建議投資者密切關(guan) 注上市券商半年報業(ye) 績預期差的兌(dui) 現。繼續看好下半年券商板塊行情。
國信證券王劍團隊昨日最新研報也指出,加杠杆是券商長期ROE提升的隱含邏輯,杠杆能力的提升包括豐(feng) 富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增強使用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為(wei) 客戶提供綜合服務的能力,特別是機構投資者在交易、對衝(chong) 風險等方麵的需求。雖然提升杠杆與(yu) 目前的監管環境相悖,但是在分類監管的框架下,龍頭券商可以享受政策紅利,有望實現差異化加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