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最大的事兒可能不是注冊製:深港通引關注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年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是非常複雜,結構轉型和經濟複蘇都很有挑戰。股民、基民們不免要問了:今年還有沒有投資理財的機會啦?別著急,記者替您在兩會上捕捉賺錢的信號。
一進入3月就按下了“反彈鍵”的滬深股市,[注冊紐約州公司]昨天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大幅低開”。盡管最後走了個“V字型”,但仍舊徘徊在2000億多的滬市日成交不免讓人們感歎,還是那熟悉的“存量博弈”,搞不好股市又要跌了。不過,作為消息源相對滯後、對衝工具又有限的普通股民,盯著一兩天的行情意義其實不大。一年裏像樣的波段行情能抓住兩撥,其他的時候不要像小蜜蜂一樣瞎搗鼓,就已經足夠你跑贏很多投資品的收益率了。那麽,今年股市已經能夠預知的最大事件是什麽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是這麽說的:“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化建設,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適時啟動深港通。”
隻字未提“注冊製”讓很多人鬆了一口氣,而總理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其實是最後三個字“深港通”。猶記得2014年11月開通的滬港通,那前後幾個月波瀾壯闊的翻倍行情,雖然不完全是因為滬港通,卻成就了當時借這個渠道進來的很多賺錢夢。
為什麽說即將到來的“深港通”大家值得關注呢?往最直觀的層麵想一想,其實A股每一輪牛市的到來,都是場外資金大舉入市推動的結果。經曆了去年後半年A股的幾次大幅下跌之後,現在的滬深股市裏,單說滬市,每天兩三千億的成交額,根本不足以支撐什麽大幅的反彈。相反,正因為人氣不足,加之盡管新股無風險套利的機會存在,但中簽率太低,所以場外資金不可能願意持續進入市場。
那麽,誰來改變這個局麵?或者,經濟基本麵出現大的改觀,GDP增速目標已經告訴我們,短期不大可能;或者,監管層同意資本市場加杠杆,撬動市場,這與今年的主要任務正相反,再加上新任證監會主席首次亮相說的就是嚴監管,所以這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再或者,引導更多資金入市,比如養老、社保,這可不是你說來,說來就能來的。
於是,深港通,就成了目前看最大的契機和希望。當然,從滬港通初期的實踐經驗看,它能夠紮紮實實地帶來多少錢?可能並不是一個特別值得期待的數字。不過最可貴的是,它帶來一種“將有場外資金進入”的希望。隻要有希望,就會有階段性的個股行情,很多分析人士告訴我們的,低價藍籌也好,稀缺品種也罷,或者AH溢價股,開通前挑自己喜歡的買,多少總有收獲。
唯一需要提醒的是,打算去炒港股的內地新手投資者們,[注冊德拉瓦州公司]港股和你以前炒的創業板、殼概念可是不一樣。機構投資者占主導的市場要理性得多,需要關注的消息以及影響漲跌的動力也與A股多有不同。比如我們最關注場內外配資政策何時鬆動的時候,國際機構可能更看重原油價格的波動對整體市場趨勢的改變。
好消息是,雖然港股市場更為“缺錢”,但已經打殘了的股價早已脫離了價值中樞,反彈的要求始終存在。同時,港股市場相對成熟,反彈的周期性更容易把握。那些看重價值,又有意出海的投資者們,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