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框架構建已近5個月,監管細則遲遲未見落地卻傳聞不斷。又有傳聞稱由銀監會牽頭製定的P2P管理辦法已基本成型,將於年內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對此銀監會相關人士表示,不予置評。另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監管細則確實已遞交,正在等待最終批複,具體時間尚不確定。
有消息稱,P2P行業監管細則會實行負麵清單製,[注冊
法國商標程序]同時還會取消注冊門檻限製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特別是P2P行業已經到了不得不管的時刻。特別是近期P2P行業頻現商標侵權、打擊恐嚇、黑客攻擊、限製提現等負麵事件,行業亂象叢生。據銀率網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 “跑路”平台共64家,環比10月激增433%。
其實,對於P2P行業的監管方式,業界多聚焦於三種方案,備案製、牌照製以及負麵清單製。在采訪過程中,不少業內專家認為,采取負麵清單的可能性很大。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直言,P2P行業不會采用發牌照的做法,基於“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發牌照就會涉及審批,而監管層不想承擔如此大的責任。
民信董事長付東海表示,P2P平台實行負麵清單製將是一種趨勢。監管機構細化負麵清單,明確處罰機製,並樹立基礎的行業規範(如信息披露機製、資金托管機製等),這樣既保護P2P行業的健康發展,防止劣幣驅逐良幣,同時避免給自己背上沉重的監管負擔。
同時,網貸之家首席分析師馬駿也持類似看法,業內普遍呼籲負麵清單製的監管,這樣會給P2P創新發展預留更多空間。“負麵清單有一定的優勢,監管層先不一棍子打死,依靠市場的自我淘汰和自我優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現有平台的衝擊”, 和信貸COO周歆明認為。
然而,實行負麵清單製真的能整治亂象叢生的P2P行業嗎?對此,周歆明坦言,負麵清單肯定無法杜絕行業亂象,即使實行“白名單”製,對於監管的要求很高,目前一共有2000多家平台,監管層無法完全做出判斷。不過,黃震補充道,負麵清單製不會單獨實行,還會有一係列配套措施,也可能和備案製相結合。對此,馬駿也表示讚成,監管機構可以通過采取備案的做法獲取平台的一些數據,再結合負麵清單的原則進行監管。
對於業界關注的另一監管核心——P2P資金存管問題,黃震表示,銀行和第三方支付聯合存管更加可行,銀行的精力有限,短時間內接收如此多的平台存在困難。翼龍貸董事長王思聰也表示,銀行獨立存管的模式會存在客戶體驗差、對接困難等問題。馬駿則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銀行雖然目前在資金存管方麵動力不足,但如果相應的監管細則下發,也會推動銀行進一步拓展此類業務。
而對於取消注冊資金的限製,王思聰有不同看法,鑒於近期網貸行業的各種亂象,監管政策會更加嚴格,應該設置較高的注冊金門檻,而不會再實行之前的“底線監管”。黃震分析道,對注冊資金將是動態調整,根據不同的業務模式和區域應該會有所不同,但是能保障持續經營的實繳注冊資本還是需要的。
北京商報記者 崔啟斌 實習記者 劉雙霞
記者手記
P2P監管該來了
在年底集中爆發P2P“跑路”潮後,[
法國商標注冊製度]市場期盼的P2P監管細則傳來了最新消息。昨日市場傳聞稱,由銀監會牽頭製定的P2P行業管理辦法將於年內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也讓市場深吸了一口氣。其實,P2P監管早該來了。
借著“互聯網+”的東風,P2P一度成為了互聯網金融行業最火熱的名詞。在沒有監管的時代,P2P行業得到飛速發展。在平台數量飛速發展的同時,P2P行業亂象橫生,各種問題平台不斷增多。特別在今年底,問題平台開始集中爆發。
在沒有監管的時代,很多平台的運行很不規範。有P2P業內人士直言,在近3000家平台中,50%以上的平台運行不規範。很多平台成立隻是為了高息攬存。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投資人的資金並沒有投向實體經濟,轉而投向各種高收益投資渠道,最終平台卷錢跑路。
在監管未明確的情況下,平台一跑路,最遭殃的也是投資人。而監管細則的推出不僅能給行業指明方向,也能有效地保護投資人利益。總之,P2P平台雖然披上互聯網的外衣,但本質還是金融,為了防控係統性的風險,就需要監管層進行有效的引導。對於相關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希望監管層能加大處罰力度,減少各類風險事故的發生,縮小風險出現後波及的市場範圍,避免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