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年內超200名基金經理離職 離職數已超去年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葉靜) 基金經理離職一直是公募基金行業(ye) 揮之不去的夢魘。據統計,截至8月5日,今年已有224位基金經理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崗位,創出了同期離職人數的曆史新高。不過“有人辭官歸故裏,有人星夜趕科場”,就在基金經理離職潮湧時,公募基金也從(cong) 民間高手中選拔優(you) 秀的人才進行培養(yang) 。有分析認為(wei) ,基金經理是基金的“靈魂”,除了挖掘人才之外,能夠留住優(you) 秀人才更為(wei) 重要。隨著業(ye) 內(nei) 股權激勵的進一步推行,基金經理離職潮有望得以緩解。

年內(nei) 超200名基金經理離職

令人想不到的是,上半年的牛市行情助推了基金經理的離職潮。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昨日,離職的基金經理人數達到224位,而2012年、2013年、2014年全年也分別隻有111位、255位和215位基金經理離職,今年至今離職人數已高於(yu) 去年全年的數字。

數據還顯示,基金經理離職超過5人的基金公司達到17家(含5人)。此外還有一部分離職的基金經理處於(yu) “靜默期”,尚未公告,因此實際的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可能更多。

離職人群中甚至包括不少“大佬”級人員,如公募基金史上從(cong) 業(ye) 時間最久、資曆最深的“骨灰級”人物——華安基金原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尚誌民,興(xing) 業(ye) 全球明星基金經理陳揚帆,金鷹基金首席投資官楊紹基等。

離職基金經理多了“文藝範”

有意思的是,相比以往悄無聲息的離開,今年基金經理的離任多了不少“文藝範”,洋洋灑灑的辭職信成為(wei) 標配。如興(xing) 業(ye) 全球明星基金經理陳揚帆的辭職信中寫(xie) 道:“興(xing) 全十年間,從(cong) 研究到投資,從(cong) 5億(yi) 到60億(yi) ,從(cong) 青澀到成熟,如同當年我負劍上山,十年間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於(yu) 磨礪和習(xi) 練……十年之後,我將要下山去找尋屬於(yu) 我的江湖。”

景順長城基金經理王鵬輝離職前也在告別信中坦言:“在景順長城是快樂(le) 的,這裏有逆境中支持鼓勵的領導,有一群勤於(yu) 研究、積極分享的投研同事,但是創業(ye) 這樣一個(ge) 原以為(wei) 離我很遠的事情,不知怎麽(me) 在我腦海中出現,頑強生長,不可遏製。”

不過這些文字相比日前離職的金鷹基金的楊紹基,則遜色不少。楊紹基在《歸去來兮》一文中是這麽(me) 寫(xie) 的:“吾本三尺書(shu) 生,一介俗人,沒身銀行,吊兒(er) 郎當。領導不因吾愚,延至此地,機構之道盡悉,江湖逸事洞明。價(jia) 值理念,得以重構,專(zhuan) 業(ye) 技藝,木接花移。由是感激,遂傾(qing) 心盡力,以報金鷹。”

基金公司對於(yu) 基金經理離職的原因在發布公告時大多解釋為(wei) “個(ge) 人原因”。但據信息時報記者觀察,“私奔”(投奔私募基金)基本是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的大趨勢。

有公募基金海選民間高手

麵對人才流失,公募基金也不能坐以待斃,除了加緊培養(yang) 人才之外,多渠道選拔人才也成為(wei) 一大舉(ju) 措。近日,華夏基金與(yu) 雪球共同推出的“網絡海選最牛投資經理”大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據記者了解,民間投資高手可通過參賽躋身華夏基金,並有機會(hui) 成為(wei) 掌管1億(yi) 元資金規模的投資經理。

不過投資是一件專(zhuan) 業(ye) 性非常強的工作,雖然民間高手、“帶頭大哥”在牛市中粉絲(si) 無數,但能夠管理大規模資金,進行有效的資產(chan) 配置,並嚴(yan) 格控製風險,獲取長期穩健的收益,需要經驗的積累和專(zhuan) 業(ye) 的錘煉,投資經理的發掘和培養(yang) 是一個(ge) 複雜的過程。對此,華夏基金也表示讚同,並稱希望通過本次大賽找到與(yu) 自身投資理念誌同道合的專(zhuan) 業(ye) 投資人才。

除了華夏基金之外,上投摩根此前也拿出超億(yi) 元的公司自有資金,推行“種子基金”計劃。所謂“種子基金”計劃,主旨是作為(wei) 公司內(nei) 部的人才孵化機製和新業(ye) 務培育機製,具體(ti) 實施流程是,有意願的投研人員可按自己的投資策略建立投資模型,然後申請進行“種子基金”模擬操作,試運行足夠長時間段後,公司對其進行績效考評,一旦被認可就可以申請設立“種子基金”。該“種子基金”將公開透明運作,如受到市場認可,也會(hui) 考慮轉為(wei) 公募基金產(chan) 品。

上投摩根基金副總經理侯明甫表示,“這其實是公司內(nei) 部人才的一個(ge) 孵化機製,激勵培養(yang) 人才。我們(men) 給有創業(ye) 衝(chong) 動的人才足夠的機會(hui) ,同時內(nei) 部也會(hui) 嚴(yan) 格控製整個(ge) 流程。”

好買基金分析師曾令華表示,基金經理就是基金的“靈魂”。公募基金這幾年人才流失是不爭的事實,選拔固然重要,把優秀的人留下來則更重要。不過可喜的是一些有效的手段逐漸開始發揮效應,比如中歐、天弘等基金先後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希望在股權激勵等更多機製的刺激之下,公募基金能夠再次吸引人才聚集。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