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唐燁
盡管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表現不錯,但下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仍舊較大。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透露的信號表明,中央“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引發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的因素有哪些?中國應采取哪些策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在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hui) 、卓越發展研究院和中國金融信息中心日前舉(ju) 辦的“2015世界和中國經濟論壇——通過改革穩定經濟”上,高盛集團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兆安、卓越發展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海影等專(zhuan) 家學者發表了觀點。
現狀:
下行壓力存在,但運行總體(ti) 平穩
多位專(zhuan) 家認為(wei) ,內(nei) 外部環境均會(hui) 引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
哈繼銘說,下半年,全球經濟的脆弱性比過去大。“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ei) ,全球總體(ti) 利率將處於(yu) 低位。很多國家的貨幣政策基本上已用到了極限,利率水平接近零; 而各國的債(zhai) 務負擔都比較重,很難通過財政政策來推動經濟。這意味著,全球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空間比過去要小很多。”張兆安更加悲觀,他認為(wei) ,全球經濟會(hui) 處於(yu) 長期性低迷的狀態。“世界經濟以前主要依靠三個(ge) ‘火車頭’(美國、日本和德法英等國家)拉動,在這三個(ge) ‘火車頭’之後,主要依靠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等金磚國家。但在2010年以後,金磚國家的經濟增速也放緩,現在除了中國經濟增長還可以,其他拉動整個(ge) 世界經濟增長的所有動力源頭幾乎都消失了。”
從(cong) 內(nei) 部看,產(chan) 能過剩、債(zhai) 務過高、房地產(chan) 供應過大等結構性因素給中國經濟造成下行壓力。張兆安指出,必須重視這些結構性因素,適當運用工具與(yu) 措施,減緩結構性因素對經濟造成的壓力。
盡管經濟下行壓力存在,但專(zhuan) 家認為(wei) ,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總體(ti) 將保持在可接受的合理增長區間。
張兆安給出五點理由:第一,影響下半年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正在不斷轉化,處於(yu) 此消彼長的狀態,總體(ti) 上可以彼此抵消;第二,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麵沒有根本改變,短時期內(nei) 發生突變的可能性不大;第三,經濟運行盡管有些起伏不定,但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運行總體(ti) 平穩;第四,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但經濟發展亮點有所顯現,經濟、產(chan) 業(ye) 、需求、區域、收入分配等結構都有積極改善;第五,經濟增長的動力和要素出現變化,但經濟發展的路徑依賴有所轉化,拚資源、拚環境、拚成本的方式有所轉變,新產(chan) 業(ye) 、新行業(ye) 、新模式等不斷湧現。總之,影響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內(nei) 外部經濟變量還在不斷變化之中,需要嚴(yan) 密關(guan) 注。
他判斷,下半年,如果內(nei) 外部經濟變量不出現重大突變,且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得當,不僅(jin) 可以確保完成全年7%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而且一係列結構調整也會(hui) 取得一定成效。
對策:
提高投資效率,降低企業(ye) 成本
為(wei) 應對下半年經濟下行風險,專(zhuan) 家提出對策。
第一,提高投資效率。劉海影指出,真正能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是有效投資。“認為(wei) ‘隻要有勞動力的投入與(yu) 資本的投入,就會(hui) 自動轉化為(wei) 經濟的產(chan) 出增長’的觀點,其實是不正確的。投資無效的時候,必須不斷通過債(zhai) 務來維持無效產(chan) 能的生存。一個(ge) 國家的經濟體(ti) 需要探索改善自己的生產(chan) 技術和經濟流程。這種探索是由個(ge) 人與(yu) 企業(ye) 作出,並最終由投資來把探索出來的新技術與(yu) 流程固化下來。”他指出,必須打破金融體(ti) 係不斷把資金借給那些得到政府隱形信用擔保卻沒有活力的企業(ye) 。
第二,進一步減稅,降低企業(ye) 成本。張兆安說,這方麵要打好一套“組合拳”。他建議,一是應該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ye) 減免稅額度。去年10月起,月銷售額3萬(wan) 元以下的小微企業(ye) ,已經免征營業(ye) 稅和增值稅,但由於(yu) 惠及企業(ye) 還不夠多,政策效應有限。當前來看,可以適當提高小微企業(ye) 營業(ye) 稅和增值稅免征額的起點,還應該適時降低部分產(chan) 品的增值稅率,減輕企業(ye) 稅負。二是在社保環節,適當降低企業(ye) 社保繳費費率。今年2月,國務院決(jue) 定把失業(ye) 保險費率由3%統一降至2%,這對於(yu) 企業(ye) 社保環節的減稅降費來講,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目前,企業(ye) 成本高企的一個(ge) 重要因素,是勞動力成本比較高; 而勞動力成本比較高的一個(ge) 重要因素,是社保成本比較高。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看,適當調整企業(ye) 社保繳費的費率,可降低企業(ye) 經營成本。三是在服務環節清除企業(ye) 成本上升的不合理因素。4月份,國務院明確提出要清理涉企收費,下調工商電價(jia) ,這對企業(ye) 成本下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除了繼續加快取消一些行政事業(ye) “任性”收費之外,還應該關(guan) 注兩(liang) 個(ge) 方麵推高企業(ye) 成本的因素。分別是:公共產(chan) 品提供方麵比較高的服務價(jia) 格; 由於(yu) 壟斷因素形成比較高的服務價(jia) 格。四是在創業(ye) 創新環節,要為(wei) “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全麵清障開路。從(cong) 製度設計、政策措施、體(ti) 製機製、社會(hui) 輿論等方麵,為(wei) 全民的創業(ye) 創新活動創造基本條件和市場氛圍。
第三,大力開放債(zhai) 券市場。日前,央行發布《關(guan) 於(yu) 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有關(guan) 事宜的通知》,進一步放開境外機構進入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由審批製改為(wei) 備案製、投資額度的限製取消,一個(ge) 相對更高收益、更富有流動性的領域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哈繼銘說,之前受投資渠道和投資額度的限製,境外機構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的持有量較低,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境外機構等持有人民幣債(zhai) 券資產(chan) 7128億(yi) 元,僅(jin) 占銀行間債(zhai) 券總量之比2%左右,遠低於(yu) 新興(xing) 市場國家在資本項目開放初期的債(zhai) 券市場平均開放度8%左右,也大幅低於(yu) 當前新興(xing) 市場的債(zhai) 市開放度13%。現在對境外機構放開債(zhai) 券市場,一方麵可以進一步降低中國企業(ye) 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麵可避免匯率貶值帶來的壓力。對於(yu) 境外投資者而言,債(zhai) 券市場是獲取人民幣資產(chan) 最便利、流動性最好的方式,預計海外機構對人民幣債(zhai) 券的總量需求將不斷提高。
本版製圖 鈺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