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具爭(zheng) 議的網貸行業(ye) ,在這個(ge) 夏天感覺到了陣陣“寒意”——最嚴(yan) 格的監管要來了。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7月31日,央行發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ye) 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第三方支付征求意見稿)。
接連出台的兩(liang) 個(ge) 文件,都直指網貸行業(ye) 的命脈——資金存管。
特別是第三方支付征求意見稿,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得為(wei) 金融機構,以及從(cong) 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dui) 換等金融業(ye) 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這意味著此前第三方支付爭(zheng) 搶的P2P資金托管業(ye) 務或被禁止。
最近,很多P2P平台的負責人坐不住了,紛紛聯係銀行求合作。
不過,由於(yu) P2P行業(ye) 存在較大風險,P2P資金要進銀行,並不那麽(me) 容易。同時,麵對互聯網金融行業(ye) 萬(wan) 億(yi) 元市場的誘惑,銀行也在艱難抉擇。
現狀
近八成P2P平台的資金未托管
據網貸數據顯示,在可統計的網貸平台中,在用戶資金托管、風險準備金托管方麵,有具體(ti) 托管機構(包括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網貸平台數量為(wei) 386家,無托管機構的數量則高達1465家,這意味著目前國內(nei) 近80%的網貸平台沒有資金托管方。
盈燦谘詢高級研究員張葉霞表示,目前P2P網貸平台主要選擇第三方支付公司進行用戶資金的托管,其中匯付天下的市場份額最大。截至目前,匯付天下P2P賬戶係統托管的平台數量已達700多家。此外,易寶支付、匯潮支付、雙乾支付、國付寶、寶付、聯動優(you) 勢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也都開發了相應的P2P資金托管係統來對接這項業(ye) 務。
張葉霞還表示,目前商業(ye) 銀行和P2P網貸平台資金托管的合作,絕大部分還隻在平台風險準備金的托管上。而且,與(yu) 銀行合作的P2P平台數量遠低於(yu) 與(yu) 第三方支付合作的平台數量。
部分平台采用了“假托管”
有知情人士透露,雖然現在有些平台宣稱資金托管在銀行,但是大部分是“假托管”,他們(men) 與(yu) 銀行的合作隻是存款業(ye) 務,並不是真正意義(yi) 上的托管。
不過,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網貸平台在資金托管方麵,首選的是銀行,但都因為(wei) 托管不了,沒有辦法才去選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
“銀子鋪”的CEO吳鬆平告訴記者,他開始做“銀子鋪”的時候,也是想把資金托管到銀行的,談了好幾個(ge) 銀行,都沒有談下來,好幾家銀行都說隻做有國資背景的平台。
P2P平台“地標金融”的總裁劉俠(xia) 風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他們(men) 選擇第三方支付公司作為(wei) 資金托管方,成本主要是充值手續費、提現手續費和一次性的托管費。他們(men) 正在與(yu) 銀行商談P2P資金托管事宜。
在費用方麵,銀行的收費可能稍高,多出的部分將占新增托管資金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多出的成本,對於(yu) 成熟的P2P平台來說可以接受。”劉俠(xia) 風說。
但對於(yu) 新成立的或規模較小的P2P平台而言,銀行托管資金的成本負擔較重。對於(yu) 運營欠規範的平台而言,風控成本也會(hui) 增加,因為(wei) 銀行在對接P2P時,對平台的風控要求較高。
“之前,很多銀行對平台方的資源、體(ti) 量都會(hui) 有比較大的限製。比如注冊(ce) 資金需要5000萬(wan) 元、要有2000萬(wan) 元的存款,要有國資背景或者有知名投資方(上市公司)背景等。我從(cong) 去年夏天就已經和銀行討論過在他們(men) 那裏做資金托管的事情,但是經過這麽(me) 長時間,仍然沒有太多進展。有的銀行雖然宣稱已經在做托管了,但是並沒有對所有P2P公司放開。”有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
平台方
“我們(men) 很著急,想早日把資金存管到銀行”
7月31日第三方支付征求意見稿發布後,浙金網CEO高航在他的朋友圈裏發起了一個(ge) 小調查:“國內(nei) 哪家平台已經切換到銀行托管了?托管在哪家銀行?”
調查發起後,高航發現,圈子裏那些朋友的網貸平台都還沒有完全切換到銀行托管,但大家都對此事很關(guan) 注。“指導意見出台了,從(cong) 之前的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和最近的征求意見稿可以看出,未來P2P的資金或許隻能存放在銀行。所以,我們(men) 現在也都很著急,希望這個(ge) 事情(把資金存放到銀行)能夠早日落實。”
高航告訴記者,他關(guan) 注這件事已經很長時間了,與(yu) 銀行也談了半年時間。
他說,2014年12月初浙金網正式上線運營時,他就想把資金托管到銀行,也與(yu) 杭州多家銀行打過交道,但最後銀行都因為(wei) 擔心聲譽風險而令合作擱淺,最後,他隻能把資金托管在第三方支付機構。
“其實銀行也早就想做這一塊的業(ye) 務,特別是城商行。但是,苦於(yu) 沒有落地的政策,而且技術也跟不上,他們(men) 沒有係統來做這個(ge) 事情。銀行原有的係統做不了網貸資金的存管,雖然他們(men) 也有第三方存管係統,但那主要是針對證券公司的,不適合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台後,銀行方麵有所鬆動。高航就接到很多銀行打來的想要合作的電話,“但是,具體(ti) 如何操作,銀行方麵現在還沒有一個(ge) 章程。”
高航說,他們(men) 已與(yu) 杭州本地幾家銀行的業(ye) 務部門做了溝通,“各種條件都過了,現在就等他們(men) 總行的政策出來。”隻要有政策,他們(men) 的資金就能“搬家”到銀行。
這幾天,他還與(yu) 沈陽的相關(guan) 銀行進行了洽談,已經談得差不多了。
一些P2P平台加班加點準備材料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台後,很多P2P平台都舍棄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積極尋求銀行存管之路。民生銀行的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這段時間,他們(men) 接到很多P2P平台的電話,要談合作。
一些P2P平台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征求意見對第三方支付作出了很多限製,很多內(nei) 容都與(yu) 網貸平台息息相關(guan) ,如果意見落地,他們(men) 的資金托管卻沒有及時切換到銀行,很可能成為(wei) 那條被殃及的“池魚”。
某P2P平台的一位高管表示:“史上最強監管來臨(lin) ,我們(men) 現在坐都坐不住了,希望快點把資金托管到銀行。周末加班加點準備材料,我們(men) 把能聯係的銀行都問了個(ge) 遍。”
不過,也有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指導意見,離網貸資金真正實現銀行托管,還有一定距離。係統切換、利息結算、交易確認、銀行與(yu) 銀行之間的切換等等,都還有待解決(jue) 。“我覺得至少得三五個(ge) 月之後,銀行那邊才能真正實現資金存管吧。”
銀行
很看好網貸這塊“蛋糕”,但擔心聲譽受損
另一邊,不少商業(ye) 銀行也已開始行動,希望與(yu) P2P平台開展合作。例如,“邦幫堂”將於(yu) 近期對電子賬戶係統實現優(you) 化升級,民生銀行將承接該平台的“資金存管”業(ye) 務;“愛錢幫”與(yu) 徽商銀行旗下的直銷銀行“徽常有財”達成了全麵戰略合作,並在行業(ye) 內(nei) 首創了“銀行資金存管+餘(yu) 額理財”模式。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商業(ye) 銀行早已著手尋覓、篩選P2P平台客戶,謀求合作,但此前因為(wei) 監管政策缺失,達成的合作寥寥無幾。
杭州某商業(ye) 銀行業(ye) 務部經理張先生告訴記者,從(cong) 銀行收益和風險來看,P2P資金托管業(ye) 務在銀行業(ye) 內(nei) 的爭(zheng) 議頗大。“目前P2P平台還是魚龍混雜,針對P2P行業(ye) 的監管細則還沒有落地,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合作的P2P平台出現‘跑路’情況,會(hui) 對銀行(聲譽、資金)造成影響。”
不過,張先生表示,從(cong) 長遠來看,這是塊“大蛋糕”。“不是說收取資金存管的費用,而是它們(men) 賬戶上的沉澱資金。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ge) 行業(ye) ‘蛋糕’可能會(hui) 達到幾十億(yi) 元甚至上百億(yi) 元。如果說前兩(liang) 年我們(men) 對P2P隻看到風險,那麽(me) 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也看到了其中的利好。監管出台後,網貸行業(ye) 結束野蠻生長,好的平台一定會(hui) 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
“很多銀行都看中了這塊‘蛋糕’,但由於(yu) 其中的風險問題,有點覺得‘無法下口’。P2P平台一旦與(yu) 銀行開展資金托管合作,就會(hui) 得到銀行隱性的信譽背書(shu) ,所以大部分銀行都會(hui) 很謹慎。”張先生說,很多P2P的資金規模並不大,也就在千萬(wan) 元級別。這類P2P的資金存管利潤不多,與(yu) 風險完全不對等,所以銀行會(hui) 更傾(qing) 向於(yu) 規模化的平台,巨型規模的P2P及國有背景的P2P平台會(hui) 比較受歡迎。
銀行的技術係統也將麵臨(lin) 挑戰
張先生告訴記者,對於(yu) 目前很多準備“吃蛋糕”的銀行來說,技術係統不匹配也是個(ge) 很糾結的問題。“銀行係統要求嚴(yan) 格,針對P2P平台進行個(ge) 性化改造難度較大,很多銀行係統對接都還處於(yu) 開發階段,要切換還得需要時間。”
“通常來說,銀行托管部的係統交易都相對數額較大,筆數並不多。而P2P的交易則麵臨(lin) 額度小、分散等特點,給托管業(ye) 務帶來了很大的改變。我們(men) 之前也想過開發一套新係統,但做了一半,擱淺了。”
張先生說,“現在我們(men) 的想法是與(yu) 第三方支付方合作進行資金托管,第三方支付出技術和係統,銀行出資質,平台投資人、借款人賬戶開在銀行。已經有這樣的模式出現了,也有第三方支付在與(yu) 我們(men) 談了。”
張葉霞認為(wei) ,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的出台對銀行來說是政策紅利,明確得到監管層對於(yu) 資金存管業(ye) 務的支持,並且由於(yu) 是“存管”而不是“托管”,也降低了銀行承擔的風險,讓銀行更有動力來發展這項業(ye) 務。
此外,隨著銀行逐漸介入P2P平台的資金存管環節,小規模P2P平台的成本承受力將受到挑戰,資信不達標的平台也將被篩除在外,部分平台將逐漸被淘汰,P2P行業將麵臨一個清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