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的數據初步統計,截至7月21日,市場上P2P平台累計數量已達到2869家(含問題平台),其中累計問題平台數量866家,這包含了276家已停運(和跑路)的平台。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伯利茲(zi) 公司注冊(ce) ]近期剛下發的《關(guan) 於(yu) 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P2P平台需備案,同時規定其資金需存管在符合條件的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另有規定除外),銀行可能會(hui) 選擇資質相對較好的P2P平台開展存管業(ye) 務,未來資金投向的安全將是P2P平台核心能力所在,隨著技術開發、係統維護等成本的大幅增加,實力薄弱的小平台將會(hui) 被收購兼並或逐漸退出市場,一輪行業(ye) 洗牌即將來臨(lin) 。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觀察,今年以來,P2P行業(ye) 內(nei) 的新增問題平台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尤其在6月份,風險暴露達到峰值。問題平台事件類型包括停業(ye) 、跑路和提現困難。網貸之家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截至7月21日,新增P2P問題平台有483家,僅(jin) 6月內(nei) 就出現了125家問題平台;7月前21天,問題平台新增68家。這遠高於(yu) 去年全年的水平。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P2P新增問題平台有367家。
大量問題平台的湧現和資金池運作模式的弊端不無關(guan) 係。一位不願具名的P2P行業(ye) 內(nei) 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坦言,“今年利用虛假標籌集資金投向股市的情況非常多,但A股在6月出乎意料的‘雪崩’行情造成一些平台資金鏈斷裂,倒閉、跑路現象陡然增加。”
實際上,銀監會(hui) 高層在多個(ge) 場合提出P2P平台不得采取資金池操作模式,但行業(ye) 內(nei) 仍舊屢禁不止,“對於(yu) 很多小平台而言,資金池操作已是一種默許的潛規則了,風控不嚴(yan) ,沒有切實的監管,加上年初股市投資熱,資金逐利帶來的風險積累在近期暴露無遺。”上述業(ye) 內(nei) 人士進一步說。
另外,場外配資也涉及資金池問題,積木盒子首席風險官謝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配資業(ye) 務是需要做資金池的。配資人沒有自己的專(zhuan) 屬賬戶,非實名製,隻能通過配資公司提供的子賬戶進行買(mai) 賣交易,由於(yu) 所有資金均存在配資公司自己開立的賬戶中,這就形成了一個(ge) 資金池,並且不受監管。”
“近期一些平台紛紛出現提現困難,借款人債(zhai) 務逾期,背後很多都是借錢炒股導致壞賬,這印證了資金池操作模式的風險問題。”金信網創始人、首席運營官安丹方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清理場外股票配資可能對部分P2P帶來陣痛,但從(cong) 長遠的角度看來,有助於(yu) P2P平台回歸金融信息服務與(yu) 普惠金融的本質,防止係統性風險。”
積木盒子聯合創始人、COO魏偉(wei) 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P2P平台未來的運營成本來看,據觀察,目前有意向給P2P做資金存管的銀行僅(jin) 有10家左右,“資金存管都交給銀行來做,其價(jia) 格肯定高於(yu) 第三方支付公司,假如一家平台的交易量不夠大,銀行存管的成本很難攤薄,這會(hui) 讓小平台和新平台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受擠壓。”魏偉(wei) 說。因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猜測,未來也有可能有發展潛力但規模不大的P2P平台資金存管可交給監管層許可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來做。
有國開行背景的P2P平台開鑫貸副總經理周治翰認為(wei) ,未來,P2P公司在技術開發、係統維護方麵的成本將大幅增加,資金由銀行結算、托管就要求平台的支付結算係統與(yu) 銀行網銀係統鏈接,實力薄弱的小平台可能會(hui) 被並購或逐漸退出市場。或許,P2P也可以借鑒券商“登記中心+結算中心”的業(ye) 務模式。
魏偉(wei) 認為(wei) ,任何單一的機製都有局限性,[注冊(ce) 法國公司]比如證券業(ye) ,投資資金受到再嚴(yan) 格的托管,也不能解決(jue) 上市公司做假賬的問題。P2P行業(ye) 內(nei) 虛假標的問題還需要靠嚴(yan) 格風險評估、標準化的信息披露和債(zhai) 權登記等來製約,包括P2P平台可上線的借貸額度,交易雙方主體(ti) 限製以及如何界定和防控自融操作風險,這些都有可能在銀監會(hui) 之後出台的P2P監管細則中體(ti)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