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銀監會(hui) 和發改委部署,從(cong) 2014年8月1日起,商業(ye) 銀行需根據客戶申請,提供一個(ge) 免收賬戶管理費和年費的賬戶。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伯利茲(zi) 公司注冊(ce) ]免費新規實施近10個(ge) 月,在不少地方遭遇“軟落實”甚至“緩落實”:一方麵,部分用戶新開卡時,銀行往往不提示相關(guan) 費用可免收,用戶依然被收取10元年費和每年最高近40元的小額賬戶管理費;另一方麵,一些老用戶被銀行以多種理由拒絕享受免費政策,有的儲(chu) 蓄卡一年基本賬戶收費竟然超過利息。
部分銀行仍未提供“雙免”賬戶
5月中旬以來,記者在北京、杭州、廣州、重慶等地調查發現,盡管監管部門多次重申降低銀行收費,一些明令取消的收費項目仍在收取。
部分銀行新辦卡不提示可免費,照樣收取。在位於(yu) 北京中關(guan) 村南大街的中國工商銀行網點,記者首次新開卡辦理了一張工商銀行普通借記卡,辦理全程均未提示可免收年費等費用。辦完卡後工作人員表示,賬戶將被收取每年10元的年費,如果月平均餘(yu) 額不足300元,還要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
經實地調查,類似情形在杭州、廣州、重慶等地多家商業(ye) 銀行都存在。
對於(yu) 占絕大多數的老用戶來說,如果不主動申請,年費等項目會(hui) 繼續收取。
記者在多地采訪時還發現,由於(yu) 大部分人按社保政策要求辦理的社保卡、醫保卡已被銀行認定為(wei) “免費賬戶”,因而銀行拒絕再為(wei) 儲(chu) 戶提供普通免費賬戶。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即使在同一家商業(ye) 銀行,不同分行的執行標準也有較大差異。
有的儲(chu) 蓄卡一年收費超利息 可免的手續費仍在收
在多數消費者看來,閑著不用的銀行卡通常不會(hui) 產(chan) 生費用,但實際上,為(wei) “養(yang) 活”一張普通儲(chu) 蓄卡,一些銀行用戶每年至少需花費數十元。
以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的收費標準為(wei) 例,用戶使用的一張普通借記卡,除每年需繳納10元年費外,如果賬戶平均餘(yu) 額不足300元要被收取每月1元的小額賬戶管理費。“這樣算下來,一年需要給銀行繳納20餘(yu) 元。”農(nong) 業(ye) 銀行上海分行客戶王先生說,按照每年0.35%的活期儲(chu) 蓄利率計算,如果月平均儲(chu) 蓄額達不到300元,每年還要給銀行“倒貼”。
“盡管近期有一些減免收費的政策出台,但從(cong) 現實情況來看,並沒有得到嚴(yan) 格落實。”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以減免收費為(wei) 由,部分商業(ye) 銀行還搭售其他服務,甚至導致用戶資金虧(kui) 損。建設銀行北京分行客戶陳女士告訴記者,櫃麵工作人員曾建議她連續3個(ge) 月每月購買(mai) 不少於(yu) 300元的“保本型”基金定投產(chan) 品,就可以免收每月2元的短信通知費。然而3個(ge) 月之後,不僅(jin) 900元的基金定投產(chan) 品僅(jin) 剩800餘(yu) 元,短信通知費也仍在收取。
此外,部分項目名曰“免費開通”,但在使用時仍需收費。此外,用戶在新開卡時,“網上銀行”等功能也會(hui) 免費開通,然而用戶在使用網上銀行進行轉賬等業(ye) 務時,仍要繳納價(jia) 格不菲的手續費。
公示不充分,減免不主動,違規沒處罰
對於(yu) 采訪中發現的銀行卡免費新規“軟落實”現象,記者向多家商業(ye) 銀行反映取證情況後,部分營業(ye) 網點已表示將積極落實整改。
“近年來,盡管商業(ye) 銀行已接到了一係列降低收費的政策通知,但大多數用戶並不了解,是否落實新規全憑銀行自覺。”上海金融與(yu) 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岡(gang) 表示,銀行收費新規落實遇阻,首先反映了信息不對稱、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的問題。
銀監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也多次公開表示,將進一步清理和規範商業(ye) 銀行收費項目,嚴(yan) 格控製收費水平,能降低的盡可能降低。但采訪中,北京、上海、杭州、重慶等多地銀行客戶均反映,對銀行業(ye) “降費提質”的相關(guan) 政策並不知情。
根據相關(guan) 規定,各地監管部門應督促本地商業(ye) 銀行落實各項規定,卻沒有規定相應的懲罰措施。
劉俊海認為(wei) ,[注冊(ce) 法國公司]監管部門的一些文件隻是建議性和指導性的,商業(ye) 銀行即使不予執行,也缺乏相應的處罰機製。“商業(ye) 銀行即使對於(yu) 政策落實走樣,最多也就是被要求按規定執行,並不會(hui) 有額外處罰。”傅蔚岡(gang) 指出,一些文件規定“需用戶主動申請”,本身就給執行留下了餘(yu) 地,也缺乏必要的約束力。
中國銀行長三角某分行內(nei) 部人士透露,目前,部分銀行在對各網點績效考評中還包括了手續費等指標的層層加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新規難落實。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ye) 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還應進一步夯實金融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投訴權,充分保障消費者應當享受到的政策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