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在商業(ye) 銀行麵前20年的存貸比不得超過75%的監管紅線將要取消。
5月8日,[伯利茲(zi) 公司注冊(ce) ]銀監會(hui) 副主席周慕冰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後對記者表示,“存貸比今後將由監管指標變為(wei) 參考指標。”分析認為(wei) ,這意味著已經寫(xie) 進《商業(ye) 銀行法》20年的存貸比指標硬性考核將終結。昨日,多位銀行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存貸比的“緊箍咒”也將被摘掉。
分析認為(wei) ,在經濟下行之際,保留存貸比的必要性下降,部分金融機構存貸比放開,可以通過寬信貸助力穩增長、對衝(chong) 經濟下行壓力。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如果存貸比不作為(wei) 監管考核,預計可以至少釋放數萬(wan) 億(yi) 元信貸資金。
由促進到製約存貸比將變參考
曾使得商業(ye) 銀行獲得更大經營自主權,並啟動了此後波瀾壯闊的中國銀行業(ye) 的自主經營進程的存貸比,而今已日漸成為(wei) 經濟下行時信貸增長的重要掣肘因素,走到了必須考慮廢止的關(guan) 鍵曆史時刻。
存貸比,也稱“貸存比”,是指貸款餘(yu) 額與(yu) 存款餘(yu) 額的比例不得超過百分之七十五。最早是1994年中國人民銀行對部分股份製銀行推行資產(chan) 負債(zhai) 比例管理試點時提出的。1995年,該指標作為(wei) 商業(ye) 銀行資產(chan) 負債(zhai) 比例管理的四大指標之一寫(xie) 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ye) 銀行法》(簡稱《商業(ye) 銀行法》)第四章第三十九條。2003年《商業(ye) 銀行法》因中國銀監會(hui) 設立而進行修訂,但有關(guan) 存貸比的第三十九條被完整保留下來。此後,存貸比不得超過75%便被作為(wei) 監管指標,由銀監會(hui) 負責執行,一直至今。
興(xing) 業(ye) 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存貸比指標的出台在當時計劃色彩濃重的時刻具有巨大的進步意義(yi) 。不僅(jin) 給商業(ye) 銀行鬆綁,使得當時新設立的股份製銀行獲得了快速成長的機會(hui) ,更是啟動了國有專(zhuan) 業(ye) 銀行(四大國有銀行的前身)自主經營的商業(ye) 化進程。
魯政委稱,經曆20年的發展,存貸比這一監管指標已經製約了商業(ye) 銀行的進一步發展。“不僅(jin) 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存款增速放緩,使得銀行信貸增加非常困難。更為(wei) 重要的是,使得各類影子銀行風起雲(yun) 湧,加高了信貸的成本”。
魯政委說,繼續把存貸比作為(wei) 監管指標不合時宜。他認為(wei) ,監管層作出“存貸比今後將由監管指標變為(wei) 參考指標”的表態,出發點是,在當前經濟下行時,商業(ye) 銀行對存貸比束手無策,影響了信貸投放。同時,監管層需要進一步減少金融秩序的混亂(luan) ,及時削弱影子銀行產(chan) 生的動力。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ye) 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上世紀90年代,存貸比指標被寫(xie) 入《商業(ye) 銀行法》,其首要目標是管控流動性風險,在當時有很大的實際意義(yi) 。如今20多年過去了,商業(ye) 銀行的自我約束能力加強,風險控製能力加強,可以適時取消。
《商業(ye) 銀行法》修改在即
存貸比這一監管指標的存廢,關(guan) 鍵在於(yu) 《商業(ye) 銀行法》是否修改。
據財新報道,銀監會(hui) 已將取消存貸比這一單獨的修改意見上報到國務院法製辦。昨日,亦有知情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證實此事。《商業(ye) 銀行法》修改在即,包含存貸比指標的第三十九條將從(cong) 《商業(ye) 銀行法》中刪除或者修改為(wei) “參考指標”。
郭田勇表示,銀監會(hui) 副主席周慕冰已經作出表態,這就意味著銀監會(hui) 下一步要著手組織修改《商業(ye) 銀行法》,正式將存貸比指標從(cong) 《商業(ye) 銀行法》中拿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在其看來,如果銀監會(hui) 取消了存貸比對商業(ye) 銀行的剛性約束,也不會(hui) 造成商業(ye) 銀行的混亂(luan) 。而與(yu) 存貸比指標類似的監管指標還有存款準備金率、核心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比率等指標,都可以起到約束商業(ye) 銀行流動性風險的作用。不過這些指標對銀行信貸的約束都沒有存貸比那麽(me) 強。
郭田勇稱,取消存貸比指標限製之後,商業(ye) 銀行自主經營的空間更大了。不過,凡事均有兩(liang) 麵性,如果真的取消存貸比,也可能會(hui) 導致自我約束能力較弱的商業(ye) 銀行加劇流動性風險。
去年6月6日,銀監會(hui) 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商業(ye) 銀行法》明確規定存貸比是75%,必須依法監管,但隨著金融市場 的發展、商業(ye) 銀行資產(chan) 負債(zhai) 結構多元化,當前為(wei) 了更好地盤活存量,增加資金的有效供給,會(hui) 根據情況相應調整存貸比的內(nei) 容。
2014年6月30日,銀監會(hui) 宣布,7月1日起,對存貸比計算口徑進行調整。銀監會(hui) 表示,目前經濟形勢下行,調整存貸比是一個(ge) 好的時機。本次調整方案釋放了兩(liang) 個(ge) 政策信號,即促進商業(ye) 銀行把資金更多用於(yu) 三農(nong) 和小微,通過為(wei) 商業(ye) 銀行增加穩定的資金來源,有效控製流動性風險。
有望釋放數萬(wan) 億(yi) 元信貸資金
“如果監管層真的取消存貸比監管指標,將其作為(wei) 參考指標,那麽(me) ,銀行頭上的緊箍咒終於(yu) 可以摘掉了。在自主經營的同時,也能在現有的信貸規模上至少再釋放5%的信貸資金規模”。一位大型商業(ye) 銀行人士對新京報記者如是說。
昨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如果存貸比不作為(wei) 監管考核,那麽(me) ,預計可以至少釋放數萬(wan) 億(yi) 元信貸資金。不過,由於(yu) 存貸比指標計算複雜,每家商業(ye) 銀行的情況不同,因此,很難預估到底能釋放多少資金。
興(xing) 業(ye) 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wei) ,存貸比這個(ge) 監管指標取消之後,理論上是可以釋放一部分信貸資金。但事實上,即使存貸比取消了,大型商業(ye) 銀行還有18.5%的存款準備金率、資本充足率等指標的監管,因此,難以預估釋放資金量。
在銀河證券銀行業(ye) 分析師黃斌輝看來,存貸比主要影響了銀行信貸資金的投放節奏,並不是信貸總量。而取消存貸比後,銀行信貸規模還受到兩(liang) 方麵的製約:首先是央行每年初製定的合意貸款計劃,其次是銀行自身的資本充足率。
2015年5月8日,銀監會(hui) 公布的商業(ye) 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商業(ye) 銀行的存貸比為(wei) 65.67%。而此前的數據顯示,近三年來的存貸比大多數在66%以下,距離監管紅線75%還有一段差距。
黃斌輝認為(wei) ,[盧森堡注冊(ce) 公司]銀監會(hui) 公布的數據反映了商業(ye) 銀行每個(ge) 季度的貸款總量不超標,而實際上,股份製銀行深受存貸比之痛,壓力很大。在內(nei) 部考核時往往會(hui) 向下傳(chuan) 導壓力,銀行爭(zheng) 奪存款的壓力依然存在。
董希淼直言,銀監會(hui) 披露的存貸比指標距離75%的監管紅線還有一段距離。這其中的差距通過表外業(ye) 務規避掉了。“如果存貸比不再作為(wei) 監管指標,加之銀監會(hui) 規範並表,相信未來很多商業(ye) 銀行會(hui) 將表外貸款‘光明正大’地並入表內(nei) ”。
此前,銀監會(hui) 政策研究局副局長李文泓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存貸比指標類似於(yu) 存款準備金率。不過,因為(wei) 每家銀行情況不同,無法估算具體(ti) 釋放多少資金。但是,可以確定商業(ye) 銀行將把更多的信貸資源用於(yu) 支持實體(ti)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