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6家上市銀行2014年年報在上周全部出爐,銀行金領們(men) 的收入也全部曝光。在高管限薪潮、銀行業(ye) 績下滑、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有3家銀行平均薪酬與(yu) 2013年相比有所下降,16家上市銀行人均年薪31萬(wan) 元。
不過,2014年銀行高管薪酬總體(ti) 微漲,[意大利公司注冊(ce) ]而且股份製銀行之間高管薪酬差距明顯。在16家上市銀行中,幹滿一年的董事長、行長中,薪酬最高的年薪835.27萬(wan) 元,最低的100.76萬(wan) 元,相差7倍。
相對高管,銀行員工平均薪酬差距較小。記者按照員工費用除以員工人數計算,最高的銀行人均稅前年收入約40萬(wan) 元,最低的稅前人均約22萬(wan) 元。
同樣是行長年薪差7倍
在16家上市銀行中,幹滿一年的董事長、行長中,薪酬最高的年薪835.27萬(wan) 元,為(wei) 平安銀行行長邵平,其2013年薪酬為(wei) 833.26萬(wan) 元。同樣身為(wei) 行長,交通銀行行長彭純年薪為(wei) 100.76萬(wan) 元,與(yu) 邵平相差7倍。
平安銀行是對高管最慷慨的上市銀行,在高管薪酬前10名中,前5名均係平安銀行:行長邵平年薪835.27萬(wan) 元,副行長孫先朗年薪711.39萬(wan) 元,副行長趙繼臣710.27萬(wan) 元,副行長蔡麗(li) 鳳681.24萬(wan) 元,副行長胡躍飛600.22萬(wan) 元,年薪同比均有所上漲。平安銀行前身深發展也一直是打工者的天堂,原深發展董事長紐曼每年的年薪都超千萬(wan) 。
而在體(ti) 製內(nei) 的國有銀行高管則較為(wei) “悲催”。四大國有銀行高管薪酬雖然微漲,但差距並不大。建行董事長王洪章、建行行長張建國、工行董事長薑建清、工行行長易會(hui) 滿去年稅前薪酬分別為(wei) 115萬(wan) 元、113.2萬(wan) 元、113.9萬(wan) 元以及108.9萬(wan) 元。
中行董事長田國立和行長陳四清,稅前合計薪酬為(wei) 118.08萬(wan) 元和108.32萬(wan) 元。而去年12月由央行副行長履新農(nong) 行董事長一職的劉士餘(yu) ,稅前薪酬合計19.25萬(wan) 元,農(nong) 行行長張雲(yun) 稅前薪酬為(wei) 107.15萬(wan) 元。
一位銀行人士表示,這跟體(ti) 製有關(guan) ,國有銀行高管還享受政治待遇和職務上的安排,而像平安銀行這樣的市場化機構薪酬也是市場化定價(jia) 。
多數銀行員工收入差別小
高管之間最多相差7倍,銀行人均收入差別則較小,多數年薪在三四十萬(wan) 元。
年報數據顯示,中信銀行2014年員工成本為(wei) 211.56億(yi) 元,比上年增加18.87%,以該行50735名總員工數計算,該行員工去年平均收入41.6萬(wan) 元,位列16家上市銀行之首。
其次是平安銀行,該行員工費用141億(yi) 元,共計35069名員工,員工平均收入40.2萬(wan) 元。該行去年淨利潤增速是16家上市銀行中最快的,淨利潤規模198.02億(yi) 元,同比增長30.01%。平均收入最少的是農(nong) 業(ye) 銀行,該行去年人均收入22.5萬(wan) 元。
不過,一家銀行人士稱,員工費用中不僅(jin) 是工資獎金,還有住房公積金、社會(hui) 保險、福利等多項指標。同時在員工費用中,高管費用拉高了普通員工的統一水平,如普通員工的年薪為(wei) 10多萬(wan) 元至20萬(wan) 元,支行行長的薪酬可能為(wei) 40萬(wan) 元,簡單平均後就會(hui) 拉高統一水平。
對比2013年和2014年的數據,新京報記者發現,浦發、興(xing) 業(ye) 、寧波3家銀行員工平均收入均有所下降,這3家銀行2014年平均年薪39.3萬(wan) 元、35.1萬(wan) 元和33.6萬(wan) 元,而在2013年這三家的數據分別為(wei) 40.5萬(wan) 元、36.5萬(wan) 元和38.3萬(wan) 元。
在今年年初,浦發銀行就傳(chuan) 出全員降薪20%的消息,浦發銀行隨後否認了該消息,但據記者了解,該行部分崗位的員工薪酬、福利確有下降。
亮點
銀行金飯碗令人豔羨,但是因為(wei) 銀行業(ye) 績下滑,銀行員工和高管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限薪令今年正式執行,國有銀行高管可能最多隻能拿60萬(wan) 元。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執行延期薪酬,銀行員工部分薪酬“看得見但拿不著”,到手的薪酬大打折扣。
大行高管年薪今年預計降四成
2015年1月《中央管理企業(ye) 負責人薪酬製度改革方案》正式實施。
各行年報均表示,根據國家有關(guan) 規定,2015年1月1日起,本行董事長、行長、監事長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的薪酬,按照國家關(guan) 於(yu) 中央管理企業(ye) 負責人薪酬製度改革的意見執行,最終標準仍在確認過程中。
2014年年報顯示,去年四大行董事長、行長年薪基本是百萬(wan) 出頭。如果按照“最高年薪不能超過60萬(wan) 元”,意味著大行高管的收入最少也要削減四成。
一位銀行業(ye) 人士透露,今年前幾個(ge) 月部分國有銀行高管的月平均稅後收入隻有5000-6000多元。
除了顯性的薪酬,在八項規定下,部分銀行的中層隱形福利也被壓縮,有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中高層管理人員公積金、差旅甚至加油費等補貼都有所縮減。
一家國有銀行相關(guan) 人士對記者表示,年初,該行江西分行從(cong) 總行拿到的員工薪酬總額跟去年比大約少了10%。銀行員工薪酬由薪酬和績效構成。如果部門或者支行的績效和去年完成情況一樣,總體(ti) 預計也會(hui) 降10%。“董事長60萬(wan) 了,底下員工還能高過董事長嗎?本來就跟股份製銀行差那麽(me) 多,還要降,再降就走人了。股份製銀行即使要降也不會(hui) 比國有銀行低。”該人士說。
一位國有銀行人士擔憂高管降薪後,可能會(hui) 帶來國有銀行從(cong) 業(ye) 人員薪酬總體(ti) 下降的“多米諾效應”,國有銀行恐怕會(hui) 重現上世紀90年代的離職潮。上世紀90年代,民生、華夏、招商等股份製銀行剛剛成立,由於(yu) 機製靈活,新晉股份製銀行迅速出擊,搶奪國有大型銀行的大量客戶並極速擴張。這些銀行更是不惜開出10倍於(yu) 幾大行的薪資挖人。幾個(ge) 月時間,幾大國有行近半數的熟手員工被挖走。
部分銀行員工績效獎分三年拿
不僅(jin) 麵臨(lin) 降薪,以前的薪酬也有可能拿不到手。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由於(yu) 不良貸款快速反彈,經營壓力大,銀行對審批貸款的業(ye) 務員以及分管領導都執行延遲薪酬。
“從(cong) 去年開始業(ye) 務提成分三年領取,如果有項目出現不良,提成就會(hui) 受到影響。”一家股份製商業(ye) 銀行支行行長告訴記者。為(wei) 了約束支行長和員工,這家銀行並未全額發放薪酬和獎勵,而是將部分收入預扣,離職時隻有按要求處置好不良貸款,才能拿到剩餘(yu) 部分薪酬。支行行長固定工資並不高,主要還是靠業(ye) 務費獎金,這裏麵很多是和貸款掛鉤的,如果處理不好,就算是離職,這筆錢也拿不到手。
另一家股份製銀行人士表示,總行統一發放的福利費、過節費確實少了很多,但是業(ye) 務好的分支行還是會(hui) 發,該人士稱,自己在支行2014年對公業(ye) 務上出現了幾筆很大的不良貸款,支行很多員工季度獎和年終獎紛紛受到影響,大家收入比起2013年實際有所下降。
從(cong) 披露的2014年年報看,超10家銀行不良貸款率超過1%。2014年,興(xing) 業(ye) 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5家銀行開始執行延期付薪方案。
“薪酬直接與(yu) 不良貸款掛鉤,聽說一些支行行長因任內(nei) 發生較多不良貸款,不僅(jin) 工資和獎金下降,甚至連離職都不被允許,需等不良貸款處置完畢。”上述銀行人士稱。
銀監會(hui) 已經下發規定,銀行高管以及對風險有重要影響崗位上的員工,其績效薪酬的40%以上應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於(yu) 3年,其中主要高級管理人員績效薪酬的延期支付比例應高於(yu) 50%,有條件的應爭(zheng) 取達到60%。可以預見,延期薪酬將會(hui) 越來越普遍,而且比例越來越高。
民營銀行忙著“高薪”挖角
“世界這麽(me) 大,我想去看看”。最近這則離職語錄也在銀行圈裏廣泛流傳(chuan) 。
上有限薪令,下有行業(ye) 周期性調整,李美最近也在考慮自己的去留問題。“在總行的稍微好一些,比較穩定,即使調整,收入也不會(hui) 一下子減少很多,但在一線做業(ye) 務就會(hui) 受到很大影響。”
嶽敏剛從(cong) 股份製銀行跳出來,去了一家創業(ye) 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他覺得除了薪酬,擁有一個(ge) 新的平台也成為(wei) 不少銀行高管加盟民營銀行的另一個(ge) 重要原因。傳(chuan) 統的銀行業(ye) 還是受到很多製度和框架的限製,因此新型的平台會(hui) 提供更多發揮的機會(hui) 。據了解,P2P平台安宜投、向上360、和信貸等創始人都來自傳(chuan) 統金融機構。
一股份製銀行福建省分行人士稱,去年該行中層走了不下10個(ge) ,有的被其他空間較大的中小銀行挖走,有的則是自己創業(ye) 。創業(ye) 的方向一是P2P、眾(zhong) 籌、第三方交易平台等互聯網金融行業(ye) ,一是私募基金、資管公司、券商等資本領域。“現在股市紅火,有項目資源的銀行高管就幹脆跟人合作做私募了。”該人士稱。
而這些企業(ye) 往往都能給出比銀行更具誘惑力的薪酬。[注冊(ce) 德國公司]比如騰訊旗下的微眾(zhong) 銀行已經招募到曾任招行、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的梁瑤蘭(lan) ,平安銀行原風險官王世俊,原平安科技總經理馬智濤,以及興(xing) 業(ye) 銀行同業(ye) 部總經理鄭新林,這幾家銀行在傳(chuan) 統金融機構裏待遇較高。銀行人士分析,此次微眾(zhong) 銀行挖角肯定薪酬成本不菲。
“靠自己培養(yang) 人才不現實,隻能砸錢從(cong) 國有行甚至股份製銀行挖角,國有大行出60萬(wan) 元,民營銀行可能出300萬(wan) 元,股份製銀行可能出200萬(wan) 元。”一位銀行業(ye) 內(nei) 人士直言。事實上,民營銀行的老板作風都比較激進,薪酬可以直接拍板,也不受其他製度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