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商業(ye) 化運作近7年後,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重新回歸政策性銀行定位。
4月12日,中國政府網發布消息稱,[盧森堡公司注冊(ce) ]國務院正式批準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三大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其中,曾於(yu) 2008年啟動商業(ye) 化轉型的國開行,國務院明確要求其堅持開發性金融機構定位。
多名分析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相較於(yu) 2008年的商業(ye) 銀行改革,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定位算是向政策性銀行定位的回歸。也意味著國開行將重新享用政策性銀行政策。同時,國開行的深化改革能更好地為(wei)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供金融服務。
國開行定位“開發性金融機構”
4月12日,國務院要求國開行要堅持開發性金融機構定位。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充分利用服務國家戰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場運作、保本微利的優(you) 勢,進一步完善開發性金融運作模式,積極發揮在穩增長、調結構等方麵的重要作用,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ye) 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此次國務院改革最大的亮點之一,是首次將國開行的定位由一般政策性銀行明確為(wei) 開發性金融機構。相對於(yu) 2008年的商業(ye) 化改革來說,這是國開行向政策性銀行回歸。
郭田勇認為(wei) ,國開行此次定位回歸是在國家經濟減速的情況下作出的,未來新型城鎮化建設、棚戶區改造等民生工程,均需要國開行這樣的政策性銀行投入更多資金;同時,對外來說,“一帶一路”等也需國開行資金支持。
業(ye) 內(nei) 人士稱,政策銀行的定位就是要服務於(yu) 國家的薄弱環節,國開行為(wei) 基礎設施提供開發資金,而開發性金融比一般政策性銀行投資周期更長、風險更高。國開行在這方麵已經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將其明確為(wei) 開發性金融機構,未來將在“一帶一路”等國家建設發展戰略上起到更大的作用。
國開行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也是三大政策性銀行中發展最快資產(chan) 規模最大的銀行。自1994年成立之初便定位於(yu) 支持國家基礎設施、基礎產(chan) 業(ye) 、支柱產(chan) 業(ye) 等重點領域建設。
國開行七年兩(liang) 度“變身”
不同於(yu) 商業(ye) 銀行,政策性銀行不吸收存款,主要依托國家信用發行債(zhai) 券融資,再發放貸款等。
2005年,在五大國有銀行完成股權改革後,政策性銀行改革也提上議事日程。其中,曆時三年股改的國開行在2008年率先獲批改革,當時定下的原則是全麵轉型商業(ye) 化,並獲得了中央匯金公司的注資。
“變身”為(wei) 商業(ye) 銀行之後,國開行資金來源仍以發行金融債(zhai) 為(wei) 主,而不像工農(nong) 中建交這五大國有銀行那樣通過吸儲(chu) 籌集資金。
國開行原董事長陳元在2009年8月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國開行成商業(ye) 銀行後仍優(you) 先考慮政策而非利益。
去年以來,有關(guan) 國開行“回歸政策性銀行”的傳(chuan) 言四起。同年,國開行還獲準建立了住宅金融事業(ye) 部,被業(ye) 界解讀為(wei) “回歸政策性銀行”的注腳。此次獲批定位於(yu) 開發性金融機構,也算是一種回歸。
4月12日,[注冊(ce) 伯利茲(zi) 公司]絲(si) 路基金董事總經理王建業(ye) 對媒體(ti) 表示,當前麵對經濟下行壓力,更加重視政策性銀行,不斷改革和調整其業(ye) 務,將更好地發揮其在穩增長、調結構、支持外貿發展、實施“走出去”等戰略中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