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有望再提速。3月1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央行行長周小川首次表態,“今年如果有一個(ge) 機會(hui) ,可能存款利率上限就放開了,大家期望的最後一步就走出來了,這個(ge) 概率應該說是非常高的。”
在周小川看來,利率市場化已經走了多年。[安圭拉公司注冊(ce) ]“去年人民幣存款利率的上浮空間擴大了20%,前不久的利率調整,浮動區間又進一步向上擴大了10%,因此,大家非常合理地估計,我們(men) 離利率市場化,也就是最後的存款利率上限的解除已經非常近了。”周小川說。
事實上,近幾年來,央行在存貸款利率調整政策中,就考慮逐步放開利率限製。就貸款利率而言,2012年6月8日,央行首次采用非對稱降息,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wei) 基準利率的0.8倍;2012年7月6日,央行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wei) 基準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麵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製。在存款利率方麵,2012年6月8日,央行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調至1.1倍;2014年11月22日,央行再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提升至1.2倍。
與(yu) 此同時,央行在2014年11月30日發布《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進一步為(wei) 存款利率市場化做政策鋪墊。
對於(yu) 銀行而言,利率市場化提速對其盈利模式帶來的衝(chong) 擊不可小覷,存款利率市場化後,各家銀行為(wei) 爭(zheng) 奪優(you) 質存款,穩定資金來源,勢必會(hui) 競相提高存款利率;同時,為(wei) 爭(zheng) 奪優(you) 質貸款項目,又必須降低貸款利率,一升一降,最終導致銀行利差縮小,利潤降低。
銀監會(hui) 的定量測算表明,如果今後十年內(nei) 放開存款利率,實現完全利率市場化,銀行息差收入可能下降60-80個(ge) 基點,銀行利潤將降低一半。這對於(yu) 習(xi) 慣靠息差生存的我國銀行業(ye) 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表示,“這一次提高到1.3倍以後,可以看出,我們(men) 的商業(ye) 銀行還是能夠差異化地定價(jia) ,出現了上浮區間不同的陣營。大銀行上浮少一點,10%左右。中型銀行,也叫股份製商業(ye) 銀行,上浮了20%左右。一些小的金融機構,包括農(nong) 村合作金融機構,上浮多一些,可能20%到30%。實際上通過這種差異化定價(jia) ,商業(ye) 銀行和客戶之間的優(you) 化已經在形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鬆(微博)此前撰文指出,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中小銀行麵臨(lin) 的負麵影響更大,這不僅(jin) 與(yu) 銀行自身的資產(chan) 規模相關(guan) ,還與(yu) 中小銀行業(ye) 務的結構和盈利特征相關(guan) 。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也認為(wei) ,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銀行業(ye) 的競爭(zheng) 日趨激烈,銀行對存貸款的依賴程度高,貸款業(ye) 務也處在激烈的競爭(zheng) 中。中小銀行在市場準入方麵,同大銀行沒法比,大銀行可以去國外發展,而小銀行大部分都局限在當地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的外資銀行雖然市場份額不大,但是總體(ti) 而言,他們(men) 上浮幅度比較小,有36%的外資銀行基本上執行基準利率,還有40%的外資銀行上浮10%多一點。”易綱進一步表示。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認為(wei) ,[注冊(ce) 加拿大公司]中國的利率市場化並不是簡單放開存款上限,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創造利率市場化的製度環境。“目前利率市場化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四個(ge) 方麵,包括央行仍在公布存款、貸款基準利率,有名義(yi) 的存貸款利差;央行對存款利率浮動的幅度還有限製;央行尚未確定政策目標利率;中國尚未形成完整的無風險收益率曲線。”吳曉靈說,“未來中國還需健全市場利率定價(jia) 自律機製,促進銀行基準利率的形成;完善公開市場操作,培育政策目標利率;完善國債(zhai) 期限結構,發展國債(zhai) 期貨市場;完善無風險收益率形成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