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銀行再融資不足為(wei) 奇,但作為(wei) 承擔“輸血”支持實體(ti) 經濟的重要資金平台,今年銀行資本金壓力空前。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cong) 中國債(zhai) 券信息網所披露公告統計發現,截至9月25日,有27家銀行通過銀行間市場發行二級資本債(zhai) 融資,規模達3074億(yi) 元,僅(jin) 8月、9月就有13家銀行招標發債(zhai) 募資。
近期還有6家銀行陸續披露了優(you) 先股發行預案,[薩摩亞(ya) 注冊(ce) 公司]計劃的融資規模達3400億(yi) 元。南京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還公布了定向增發方案,分別將融資約80億(yi) 元、65億(yi) 元、32億(yi) 元,共計177億(yi) 元。粗略計算,今年銀行的“補血”計劃已達6651億(yi) 元,規模幾乎是2013年的兩(liang) 倍。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hui) 副主任吳曉靈指出,“大家現在都希望有更多的銀行貸款來為(wei) 國民經濟服務,但是銀行發放貸款是有風險資本約束的,有資本充足率的約束,現在銀行不斷地要通過資本市場融資來獲得資本,就是要應付信貸不斷擴張的需求。銀行的利潤有很大一部分要用來充實資本金,要作為(wei) 未來信貸擴張的資本,因此,銀行補充資本金第一是要承擔未來向社會(hui) 進一步提供貸款的需求,另一方麵要為(wei) 未來經濟出現壞賬做衝(chong) 銷準備。”
對於(yu) 銀行資本金壓力製約放貸的情況,還有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中國金融體(ti) 係存在結構失衡,實體(ti) 經濟過度依賴銀行放貸的間接融資模式已不可持續。
前不久,《經濟參考報》記者從(cong) 多地調研了解到,今年以來定向寬鬆的信貸政策背後,銀行並未增加貸款投放,究其原因,銀行高管普遍認為(wei) ,在經濟下行期有控風險的需要,找到好的信貸投放方向不容易,但更重要的方麵是,資本金壓力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銀行的放貸動力。
江蘇銀行副行長朱達書(shu) 就坦言,“國家給銀行對小微、三農(nong) 融資業(ye) 務提供了很多支持,包括再貸款、定向降準等,銀行資金來源方麵得到了一定緩解,但銀行要放貸除了資金流動性,還有資本充足率的約束,這是最主要的約束之一,表內(nei) 貸款都要占用資本金,因此,能夠承受高成本融資的行業(ye) ,比如房地產(chan) 、融資平台等都走的是通道、理財渠道,這不占用銀行資本金。”
然而,今年以來,監管層收緊銀行非標準化債(zhai) 權融資渠道,對銀行表外隱藏信貸規模進行約束,銀行不得不回歸通過表內(nei) 信貸去做融資業(ye) 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資本金補充的急迫性。
從(cong) 銀行目前的“補血”渠道來看,取代次級債(zhai) 之後,二級資本債(zhai) 成為(wei) 最便捷的首選渠道,並且發行量明顯從(cong) 二季度開始激增,8月份達到小高峰。中、農(nong) 、工、建、交五大行都集中於(yu) 8月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二級資本債(zhai) ,分別為(wei) 300億(yi) 元、300億(yi) 元、200億(yi) 元、200億(yi) 元、280億(yi) 元,共募資1280億(yi) 元。除此之外,上市銀行還有中信銀行、華夏銀行、興(xing) 業(ye) 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發行了兩(liang) 期),都發行了二級資本債(zhai) ,分別為(wei) 370億(yi) 元、100億(yi) 元、200億(yi) 元、162億(yi) 元、113億(yi) 元、150億(yi) 元,共募資1095億(yi) 元。
在優(you) 先股方麵,工行、農(nong) 行、中行、浦發銀行、興(xing) 業(ye) 銀行和平安銀行披露的預案顯示,將分別募資800億(yi) 元、800億(yi) 元、600億(yi) 元+65億(yi) 美元、300億(yi) 元、300億(yi) 元、200億(yi) 元,共將募資3400億(yi) 元人民幣。其中,今年內(nei) ,中行計劃先募集金額不超過320億(yi) 元;浦發銀行計劃先募集不超過150億(yi) 元;興(xing) 業(ye) 銀行計劃先募集不超過130億(yi) 元。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wei) ,當前銀行業(ye) 整體(ti) ROE(淨資產(chan) 收益率)水平在20%,利潤增速在10%以上,足以覆蓋優(you) 先股5%至10%的發行成本,且一級資本補充需求較為(wei) 急迫,優(you) 先股的發行有望填補銀行其他一級資本缺口超過2000億(yi) 元,緩解銀行股的二級市場再融資壓力,同時也有助於(yu) 估值的提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盧森堡公司注冊(ce) ]商業(ye) 銀行不良貸款上升趨勢明顯,2014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業(ye)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yu) 額6944億(yi) 元,較去年末上升1023億(yi) 元;不良貸款率1.08%,較2013年末增長8個(ge) 基點。在此情況下,銀行對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也空前加大,16家上市銀行今年上半年核銷不良貸款達710億(yi) 元。
市場研究機構莫尼塔公司的最新報告指出,“至2018年16家上市銀行的資本金缺口達8000億(yi) ,商業(ye) 銀行總體(ti) 估計的資金缺口大約在12000億(yi) 左右。2018年銀行體(ti) 係壞賬比當前水平每高1個(ge) 百分點,銀行就需要1萬(wan) 億(yi) 元左右的資金來核銷壞賬,如果到2018年銀行體(ti) 係壞賬率上升到3%,商業(ye) 銀行總體(ti) 需要補充的資金可能在3萬(wan) 億(yi) 左右。從(cong) 這一角度來看解決(jue) 銀行惜貸和不良的問題要經曆一個(ge) 相對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