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

  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從(cong) 目前的政策環境和實際需要來看,應當抓住四個(ge) 重點:一是做好跨境貿易人民幣的結算,完善人民幣的流通機製;二是擴展商業(ye) 銀行貸款,形成人民幣的派生機製;三是發展債(zhai) 券市場,建立人民幣的融資機製;四是發展衍生產(chan) 品,建立人民幣的風險管理機製。

  2010年以來,伴隨著一係列政策的出台,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速度大大加快,不僅(jin) 成為(wei) 香港金融市場發展的新的增長點,而且引起國際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本文就香港人民幣離岸業(ye) 務發展的背景、已經取得的成效以及今後發展前景,講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為(wei) 什麽(me) 要發展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

  香港人民幣業(ye) 務的發展,是由香港經濟金融和內(nei) 地經濟改革開放的進程決(jue) 定的,不僅(jin) 有實際現實需要,也有金融發展戰略層麵的考慮。

  一是滿足香港居民個(ge) 人持有人民幣的需要。與(yu) 歐洲貨幣市場的起源不同,香港的人民幣業(ye) 務是從(cong) 個(ge) 人人民幣業(ye) 務起步的。2004年推出香港人民幣業(ye) 務時,是從(cong) 香港居民的實際需要出發,解決(jue) 最為(wei) 現實的問題入手的。香港存在大量的貨幣找換店,承擔著居民貨幣兌(dui) 換和匯款的功能,其中包括了人民幣與(yu) 可自由兌(dui) 換貨幣的兌(dui) 換。人民幣現金的供給,都是通過非正常渠道進行的,而專(zhuan) 門從(cong) 事貨幣信貸業(ye) 務的銀行能開展各種外幣離岸業(ye) 務,卻不能開展人民幣業(ye) 務。隨著兩(liang) 地之間旅遊、商務發展帶來的人員交往的增加,攜帶大量人民幣往返兩(liang) 地成為(wei) 常態,香港一些服務業(ye) 也開始接受人民幣支付,人民幣在香港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因此,需要銀行的服務跟上,把人民幣兌(dui) 換、存款和匯款納入正規的渠道。

  二是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2009年,在內(nei) 地的對外貿易總額中,對香港的出口和通過香港的轉口貿易(包括出口和進口)和離岸貿易(包括出口和進口)合計占56.6%。在內(nei) 地的利用外資總額中,來自香港的占50%;在內(nei) 地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中,目的地是香港的投資占70%。兩(liang) 地的貿易和投資都是用美元或港幣結算的,如果能利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和投資的結算,會(hui) 大大便利企業(ye) ,這方麵的需求很強烈,也構成人民幣業(ye) 務發展的動力。

  三是提高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是一個(ge) 國際金融中心,但為(wei) 內(nei) 地企業(ye) 服務的傾(qing) 向非常明顯。2009年,在香港股票市場上,H股、紅籌股和非H股民企上市公司家數達到524家,占上市公司數量的40%;市值總額10.44萬(wan) 億(yi) 港元,占全部市值總額的58%;20052009年累計集資16047億(yi) 港元,占集資總額的64.4%。同時,國外上市公司數量隻占上市公司總數的0.7%。很明顯,香港的資本市場是內(nei) 地企業(ye) 籌集資金的平台,也是國際投資者投資內(nei) 地市場的通道,還沒有成為(wei) 國際性的籌資和融資中心。另外,與(yu) 世界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相比,香港的貨幣總量隻有7萬(wan) 港元,銀行業(ye) 總資產(chan) 隻有10萬(wan) 億(yi) 港元,都相對較少,要成為(wei) 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需要較大經濟總量和貨幣總量的支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增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因為(wei) 當內(nei) 地企業(ye) 和金融機構對外投資時,需要一個(ge) 對外投資的平台;其他國家的企業(ye) 籌集人民幣資金時,也需要一個(ge) 籌資中心,香港應該成為(wei) 一個(ge) 國際人民幣融資中心,這樣香港就可以提高國際化水平,增大金融總量。

  四是內(nei) 地實現金融對外開放的策略需要。目前,中國的國際收支管理狀況是人民幣經常項下的可兌(dui) 換而在資本項下不完全可兌(dui) 換,並形成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挑戰。在資本項目開放過程中,引進資本似乎可以在國內(nei) 設立特區試點,使流入的資本與(yu) 其他地區隔離,以便於(yu) 監測。但是,在允許國內(nei) 資本流出,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的過程中,在國內(nei) 是不容易劃分出一個(ge) 區域,實行特殊的資本流出政策的。香港因其特殊的地位,使其具備了妥善解決(jue) 這一問題的條件。因為(wei) 香港是我國的一個(ge) 特別行政區,實行貨幣自由兌(dui) 換和資本自由流動,如果使內(nei) 地與(yu) 香港地區之間,人民幣與(yu) 港幣之間,有更大程度的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性,讓香港地區作為(wei) 一個(ge) 緩衝(chong) 區,港幣作為(wei) 一個(ge) 緩衝(chong) 幣,無疑使我們(men) 有了特殊的條件來觀察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可能麵臨(lin) 的問題。

  不過,由於(yu) 人民幣還不是一個(ge) 完全可兌(dui) 換貨幣,雖然實現了經常項目的可兌(dui) 換,但沒有完全實現資本項目的可兌(dui) 換,香港的大部分人民幣業(ye) 務,特別是與(yu) 內(nei) 地的資金往來,也因此局限在經常項目的範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ge) 不完全可兌(dui) 換貨幣建立離岸市場的先例,這是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區別於(yu) 其他貨幣離岸市場的顯著特征。

  香港人民幣業(ye) 務的政策與(yu) 成效

  2003年以來,內(nei) 地與(yu) 香港出台了一係列的政策,規範發展人民幣業(ye) 務。主要包括關(guan) 於(yu) 個(ge) 人人民幣存款、兌(dui) 換、匯款和信用卡、借記卡、支票業(ye) 務的規定;購物、餐飲、住宿、交通、通信、醫療及教育服務等7個(ge) 行業(ye) 的指定商戶接受人民幣付款,並可在銀行用人民幣兌(dui) 換港元的規定;境內(nei) 金融機構赴香港特別行政區發行人民幣債(zhai) 券管理規定;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方麵的規定;關(guan) 於(yu) 國外中央銀行和貨幣當局、港澳人民幣業(ye) 務清算行、人民幣業(ye) 務參加行可以投資內(nei) 地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的規定;中國人民銀行與(yu) 中國銀行(3.25,0.01,0.31%)香港簽署的《關(guan) 於(yu) 人民幣業(ye) 務的清算協議》和與(yu) 金融管理局簽署的《監管合作備忘錄》;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關(guan) 於(yu) 在香港本地人民幣業(ye) 務監管規定。

  這些政策的陸續出台,大大推動了香港人民幣業(ye) 務的發展,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ge) 方麵:

  一是金融產(chan) 品更加豐(feng) 富。當前,香港人民幣產(chan) 品已經涉及到多個(ge) 市場,在銀行信貸產(chan) 品方麵,包括:    存款、兌(dui) 換、匯款、信用卡、借記卡、支票、貸款、貿易融資、銀團貸款;在貨幣市場上,有同業(ye) 拆借、大額CD;在債(zhai) 券市場上,有境內(nei) 銀行債(zhai) 券、國債(zhai) 、香港企業(ye) 債(zhai) 券、跨國公司債(zhai) 券、國際金融機構債(zhai) 券;在外匯市場上,有即期交易、遠期交易、NDF;在衍生產(chan) 品市場上有    利率互換、結構性股票掛鉤票據(ELN);在基金市場上,有多支人民幣收益基金;在保險市場上,有人民幣保單。有些產(chan) 品是在香港才有的人民幣產(chan) 品,顯示了香港可以作為(wei) 人民幣產(chan) 品創新平台的潛力。

  二是市場總量初具規模。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量一直穩步增長,2010年出現了加速增長的趨勢。20052009年人民幣存款量從(cong) 226億(yi) 元增長至627億(yi) 元。2010年以來,人民幣存款從(cong) 1月末的640億(yi) 元,增長到10月末的2171億(yi) 元。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大幅增加。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統計,2009年7月試點開展後至2010年10月,通過香港進行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總額達到1764.67億(yi) 元人民幣,其中,2010年6月至10月的結算額達到1607.19億(yi) 元人民幣,有了迅速的增長。人民幣債(zhai) 券發行主體(ti) 種類增加,規模擴大。從(cong) 2007年至2009年,共有7家境內(nei) 銀行機構來香港發行人民幣債(zhai) 券,共計320億(yi) 元,財政部發債(zhai) 60億(yi) 元。今年112月,已經有國內(nei) 金融機構、香港企業(ye) 、跨國公司和亞(ya) 洲開發銀行等10家金融機構和企業(ye) ,共發行243.8億(yi) 元債(zhai) 券,中央財政部發行了80億(yi) 元的債(zhai) 券,共計323.8億(yi) 元。

  三是市場運行基本平穩。香港離岸人民幣兌(dui) 美元的匯價(jia) ,在經過一些較大幅度的波動和偏差之後,已經逐步接近內(nei) 地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中心匯率,升水已經從(cong) 200300點,收窄到3050點。2010年11月,中銀(香港)在內(nei) 地外匯交易中心購售人民幣累計淨額額度用盡之後,香港金融機構之間人民幣的買(mai) 賣正常,保障了對內(nei) 地的人民幣支付。

  香港人民幣業(ye) 務的發展重點

  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從(cong) 目前的政策環境和實際需要來看,應當抓住以下重點:

  一是做好跨境貿易人民幣的結算,完善人民幣的流通機製。2010年擴大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為(wei) 香港人民幣業(ye) 務提高到一個(ge) 新的層次創造了機遇,做好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ye) 務,應該是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基本功能,也是其他市場發展的基礎,政策層麵已經具備了充分的條件。香港具有發達的銀行體(ti) 係和支付結算體(ti) 係,是一個(ge) 國際銀行中心,辦理貿易結算是銀行的天然優(you) 勢。

  二是擴展商業(ye) 銀行貸款,形成人民幣的派生機製。截至2010年10月末,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已經有2171億(yi) 元,其中,個(ge) 人存款1148.4億(yi) 元,企業(ye) 存款1021.6億(yi) 元,活期存款936.5億(yi) 元,定期存款1234.7億(yi) 元。從(cong) 統計來看,香港M3中的外幣總量是M1中的外幣總量的13倍。如果銀行對企業(ye) 發放貸款,就會(hui) 增加企業(ye) 的存款,通過人民幣的派生過程,最終形成的廣義(yi) 貨幣將是基礎貨幣的幾倍。在貸款對象方麵,既要注意增加對本地企業(ye) 的人民幣貸款,也要注意增加對境外企業(ye) 的人民幣貸款,力爭(zheng) 把香港辦成國內(nei) 對外貸款的簿記管理中心。

  三是發展債(zhai) 券市場,建立人民幣的融資機製。香港的人民幣債(zhai) 券發行主體(ti) ,應該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內(nei) 地發行體(ti) ,主要由中央政府、銀行類金融機構以及企業(ye) 構成;第二類是香港本地的企業(ye) 和金融機構;第三類是國際發行主體(ti) ,包括國際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從(cong) 債(zhai) 券發行管理、會(hui) 計準則、工作語言、資金使用等方麵,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zhai) 券對香港企業(ye) 、國際開發機構、商業(ye) 銀行和跨國公司更加便利。因此,香港人民幣債(zhai) 券市場的發展方向,應該麵向國際發債(zhai) 體(ti) ,使香港成為(wei) 人民幣債(zhai) 券離岸發行中心。

  四是發展衍生產(chan) 品,建立人民幣的風險管理機製。香港的金融衍生市場比較發達,在人民幣業(ye) 務發展過程中,利用金融機構在開發利用衍生產(chan) 品管理風險方麵的經驗,開發人民幣衍生產(chan) 品,管理人民幣業(ye) 務的風險,是十分必要的。從(cong) 產(chan) 品來看,可以發展管理利率風險的產(chan) 品,如利率互換;管理匯率風險的產(chan) 品,如遠期交易、外匯互換和貨幣互換;管理信用衍生產(chan) 品風險信用違約互換(CDS)和信貸資產(chan) 證券化產(chan) 品(ABS)。

  (作者為(wei) 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級顧問)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