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香港貿發局和中國企業(ye) 家雜誌社共同主辦的“中國企業(ye) 領袖年會(hui) -2010香港論壇”於(yu) 2010年5月19日-20日在香港舉(ju) 行。上圖為(wei)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
馬蔚華:幾位嘉賓講的都很好,我有一個(ge) 體(ti) 會(hui) ,作為(wei) 企業(ye) 管理者,不知未來者不能處理當下,不知宏觀者,不能解決(jue) 微觀的問題。銀行是微觀的,但是跟宏觀聯係太密切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宏觀調控的每一步對銀行都會(hui) 產(chan) 生影響。作為(wei) 管理銀行者,一定要把握宏觀和趨勢。
最近我到內(nei) 地去了一次,一季度國內(nei) 的GDP增長達到了11.9%,去掉去年同期低的基數,仍然是比較高的增長。但是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內(nei) 地中西部地區的增長高於(yu) 平均數,成都達到了18%。企業(ye) 的布局也發生了變化,一些過剩的產(chan) 業(ye) 和被調控的產(chan) 業(ye) 增速明顯下降。
在中國經濟增長最困難的問題不是增長的問題,而是結構調整的問題。今年雖然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但是大家感覺到比較緊,就是結構調整起作用。作為(wei) 銀行,應該在結構調整中找到位置。因為(wei) 經濟的波動,市場的跌宕起伏,如果銀行要跟風的話,最終損失的還是銀行。銀行是受害者。
剛才柳總談到房地產(chan) ,這是大家最關(guan) 心的問題,前幾天在美國路演,沒有人問我銀行的問題,都是問國家的問題,中國未來的發展,房地產(chan) 是重要的支撐行業(ye) ,我認為(wei) 未來的20—30年,應該是非常重要的支柱行業(ye) ,帶動將近60個(ge) 行業(ye) 的發展。
在過去的實踐中,作為(wei) 銀行而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銀行很多的利潤來自於(yu) 房地產(chan) ,銀行的利潤也是來自於(yu) 房地產(chan) ,因為(wei) 銀行成為(wei) 宏觀調控首先的觸點。
作為(wei) 國家和政府來說,政府對房地產(chan) 的調控是希望經濟保持平穩的發展,作為(wei) 金融行業(ye) 來說,對房地產(chan) 業(ye) 也應該保持理性的支持。招商銀行就是這樣的,我們(men) 在過去十幾年中,對房地產(chan) 的支持是在市場熱的時候不要跟著熱,市場冷的時候也不要跟著冷,始終保持貸款6%左右,支持零售和按揭貸款,現在零售的比例是30%,其中有70%是按揭,現在不良率是千分之一左右,不要支持借貸款炒作和投機的人。這些人遇到調控的時候就成為(wei) 不良貸款,次貸危機的原因正因為(wei) 如此。既保證了發展又要避免宏觀調控。
內(nei) 地和香港共同的需求就是中小企業(ye) ,雖然中小企業(ye) 給了很多的政策,但是中小企業(ye) 融資難的問題還未根本的解決(jue) ,內(nei) 地銀行要從(cong) 製度上改變,去年和前年成立了擺脫原來體(ti) 製的機構,原來都是審查大中型企業(ye) 的,要求擔保抵押和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小企業(ye) 不一定不好。
我們(men) 成立了小企業(ye) 信貸中心,目前在全國成立了20多個(ge) ,對小企業(ye) 采取靈活的方式,叫做六項機製,擺脫了原有製度的缺陷,現在金融危機之後,監管單位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的很嚴(yan) ,銀行專(zhuan) 門挑大的企業(ye) 和好的企業(ye) ,利率就下浮,同樣的資本消耗得到的回報率就低,因此支持中小企業(ye) ,選擇好的機製,利率可以上浮,同樣的資本回報率就很高。商業(ye) 銀行在金融危機時也要看到宏觀調控大的環境,也要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
消費信貸方麵,長期以來西方抱怨中國和亞(ya) 洲國家高儲(chu) 蓄率,過去是高儲(chu) 蓄率,但是我們(men) 發現年輕人一代,沿海地區這種情況在發生變化,我們(men) 的信用卡是六、七年前搞的,當時很多人說不會(hui) 掙錢,因為(wei) 中國人不會(hui) 投資,我們(men) 做了八年的解放思想,實際上四年就盈利了,盈利的成分中有將近40%是透支的利息,就是有錢人和年輕人,這跟西方的消費是一致的,因此說明中國的消費信貸離不開世界大的趨勢,離不開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因此消費觀的改變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推動經濟的發展,作為(wei) 銀行如何為(wei) 新的需求和消費的需求創造更多的產(chan) 品,這是銀行的機會(h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