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考”已於(yu) 日前放榜,香港高中畢業(ye) 生們(men) 在等待將於(yu) 8月公布的大學學額分派結果的同時,積極為(wei) 未來作打算,其中不少人計劃到內(nei) 地升學。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參加內(nei) 地部分高校免試招生計劃的港生人數同比增加9.2%,占報考中學文憑考試考生人數的6.25%,創2012年免試招生計劃推出以來的新高。
香港學生阿晶通過這項計劃報讀了內(nei) 地高校,首選是華南理工大學的經濟專(zhuan) 業(ye) 。
“現在內(nei) 地大學的水平很高,家人都很支持我報讀。”阿晶對記者說,她在本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相當於(yu) 內(nei) 地高考)中考得不錯的成績,預料能順利入讀香港高校,但赴內(nei) 地升學仍在她的考慮之列。
免試招生計劃自2012年推行以來,港生反應一直熱烈。特區政府教育局數據顯示,2017至2018學年,通過免試招生計劃獲內(nei) 地高校錄取的香港學生共有1295人,分布在150個(ge) 不同的專(zhuan) 業(ye) ;2018至2019學年,錄取人數為(wei) 1556人。
今年免試招生計劃首輪錄取結果將於(yu) 7月24日至28日公布。負責處理免試招生計劃申請事宜的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於(yu) 7月中旬在港舉(ju) 辦了免費講座,邀請多所內(nei) 地高校的師生,向香港學生介紹在內(nei) 地讀書(shu) 和生活的情況。
阿晶是講座的參加者之一,她向老師們(men) 詳細查問入學前的準備。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她表示,最初有點擔心不適應內(nei) 地生活,但聽完講座之後,知道學校會(hui) 提供足夠的支援和輔導,讓她放下心來。
記者觀察到,不少香港學生在講座結束後仍意猶未盡,把握機會(hui) 向正在內(nei) 地讀書(shu) 的港生了解更多資訊,從(cong) 住宿環境、學習(xi) 氣氛,乃至畢業(ye) 後的出路等都一一細問,又互相交換微信和電話號碼,方便日後聯係。
作為(wei) 過來人,目前在華南師範大學修讀曆史專(zhuan) 業(ye) 一年級的港人鄭君豪,與(yu) 香港學生分享了他在內(nei) 地讀書(shu) 的體(ti) 驗。
“內(nei) 地學習(xi) 氣氛很強,會(hui) 推動你更加勤奮。”他說,在內(nei) 地讀書(shu) ,同學們(men) 來自五湖四海,讓他認識到不同地方的風俗,大大拓寬了視野。
去年在香港高中畢業(ye) 的林筱婧,在港沒有被心儀(yi) 的專(zhuan) 業(ye) 錄取,又不想修讀不喜歡的科目,於(yu) 是選擇到內(nei) 地升學,入讀華南師範大學的小學教育專(zhuan) 業(ye) 。
“香港高校學額不足,到內(nei) 地升學的確為(wei) 港生多提供了一個(ge) 選擇,也有較大機會(hui) 修讀自己感興(xing) 趣的專(zhuan) 業(ye) 。”她表示,內(nei) 地學曆在香港認受性高,不擔心將來就業(ye) 問題。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數據顯示,參與(yu) 本屆文憑考試的48305名在校高中生當中,超過四成獲得大學錄取的基本成績,他們(men) 將競爭(zheng) 約1.5萬(wan) 個(ge) 特區政府資助的大學本科學額。
目前港生升讀內(nei) 地高校主要可通過三個(ge) 途徑,除了參加部分院校的免試招生計劃外,還可參加專(zhuan) 門為(wei) 台港澳僑(qiao) 生而設的聯招考試;另外,港生可參加個(ge) 別院校的獨立招生計劃。
今年通過各途徑報考內(nei) 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ye) 生超過1萬(wan) 人,其中參加免試招生計劃並已進行確認的有3511人,而報讀人數最多的專(zhuan) 業(ye) ,依次為(wei) 經管金融類、醫學類、工程類、新聞傳(chuan) 播類和語言類。
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主任鞏萬(wan) 表示,今年報名到廣東(dong) 省高校就讀的人數顯著上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有一定推動作用。另外,香港居民可參加內(nei) 地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的新政策,也吸引更多港生報讀內(nei) 地師範大學。
教育部於(yu) 2011年宣布63所內(nei) 地高校對港生豁免內(nei) 地聯招考試,並於(yu) 2012年開始推行,學校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擇優(you) 錄取學生。今年參加該計劃的內(nei) 地大學數目增至112所。部分新增的院校開辦了香港高校未能提供的課程,為(wei) 港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