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全麵剖析香港創新板的上市條件、流程、時間、費用

全麵剖析香港創新板的上市條件、流程、時間、費用


2017年6月16日,香港交易所就建議設立創新板以及檢討創業(ye) 板征求了市場意見。這一新聞的發布立即使“港交所設立創新板”這一話題被市場熱議。


那麽(me) ,創新板到底是一個(ge) 怎樣的板塊?創新板的設立對於(yu) 大陸高科技型企業(ye) 在香港上市有何影響?以及香港創新板與(yu) 內(nei) 地新三板又有什麽(me) 區別呢?


接納在香港第二上市的內地公司

香港交易所在6月16日發布了《有關(guan) 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谘詢文件》,文件中指出,香港交易所擬設立一個(ge) 獨立於(yu) 主板與(yu) 創業(ye) 板之外的創新板,目的是拓寬香港的資本市場以及吸引更多類型的發行人到香港上市。


港交所創新板的設立,主要針對三類公司:第一類是尚未有盈利的公司;第二類是采用非傳(chuan) 統管治架構的公司;第三類則是擬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國內(nei) 地公司。


這三類公司中目前第二和第三類公司在香港的上市機製中是不被接納的,而屬於(yu) 第一類的盈利能力較弱的初創公司目前一般也很難通過創業(ye) 板現金流量測試,或是通過香港主板“盈利測試”、“市值/收益/現金流量測試”,或者“市值/收益測試”中的至少一個(ge) ,因此這一框架的完善有利於(yu) 吸引更多類型的公司到香港上市,使香港資本市場更加完善。


第二上市指的是已經在香港以外市場上市的大陸企業(ye) ,通過托管銀行和經紀商來香港實現相同類型股票的跨市場流通。例如,某些目前已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例如阿裏巴巴、京東(dong) 、百度等)如果成功以香港存托憑證(Hong Kong Depositary Re-ceipts,HDRs)的方式在香港上市交易的話就會(hui) 屬於(yu) 這一類型。香港於(yu) 2008年7月推出HDRs項目,目前隻限於(yu) 海外公司和香港主板。HDRs與(yu) 美國存托憑證(ADRs)和全球存托憑證(GDRs)類似,是以港元計價(jia) (應發行公司要求,也可以以美元計價(jia) ),麵向香港投資者發行並在港交所交易的存托憑證。它們(men) 代表香港托管銀行發行的存入保管機構的海外公司的指定數目的普通股的所有權。


在港上市有助打造企業國際知名度

通過在香港第二上市,大陸企業(ye) 不僅(jin) 可能拓寬融資渠道,還可以提高公司品牌在香港和亞(ya) 洲市場的知名度。例如,繼世界知名奢侈品牌Prada和Samsonite於(yu) 2011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後,本身已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世界知名奢侈品牌Coach在2011年12月於(yu) 港交所以HDR的形式第二上市,其當時並未通過HDR融資,而主要目的就是提高Coach品牌在亞(ya) 洲市場的知名度。


第二上市與(yu) AH股兩(liang) 地上市不同。第二上市在兩(liang) 個(ge) 市場上市的是相同類型的股票,例如中石油和中國人壽在美國上市的ADR是在香港發行的H股中的一部分。而兩(liang) 地上市在兩(liang) 個(ge) 市場上市的是不同類型的股票,例如中石油和中國人壽都有A+H股兩(liang) 地上市,在大陸上市的是A股,而在香港上市的是H股。


同一個(ge) 公司的A股和H股是同股同權的,但是兩(liang) 者市場價(jia) 格通常不同,目前總體(ti) 上A股相對於(yu) H股有溢價(jia) 。A股在中國境內(nei) 發行,除了QFII/RQ-FII及滬港通和深港通等特殊政策外,隻許本國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因此,在現有規定下,大陸公司很難以A股為(wei) 基礎在香港或海外發行存托憑證。


然而,H股是麵向全球投資者的,所以,有些大陸公司以H股為(wei) 基礎在美國發行ADR。一份ADR對應預定數目的基礎股票,被稱作兌(dui) 換比率。ADR按照兌(dui) 換比率和匯率以美元發放股利。ADR投資者通常通過在美國的ADR發行銀行來行使股東(dong) 權益。


而且,因為(wei) ADR與(yu) 其代表的基礎股票之間可以相互轉換,所以ADR通過市場匯率轉換後的相對價(jia) 格理論上與(yu) 基礎股票的市場價(jia) 格相同,而實踐中則由於(yu) 轉換費用、交易時間差別等因素通常會(hui) 有小額偏差。


創新板將設立快速除牌機製

為(wei) 了針對不同風險類型和不同條件的發行者和投資者,同時根據不同板塊的風險水平設定股東(dong) 保障方式,香港創新板將分為(wei) 創新初板和創新主板兩(liang) 大板塊。


兩(liang) 個(ge) 板塊的聯係和區別是,創新初板隻針對專(zhuan) 業(ye) 投資者開放,上市條件較為(wei) 寬鬆,不設最低財務記錄和財務要求,隻需達到上市時的市值最少2億(yi) 港幣,並且容許不同投票權架構(即同股不同權),及容許內(nei) 地公司進行第二上市。為(wei) 保證創新初板的流動性,上市時至少有100名投資者及公眾(zhong) 持股量至少達25%。因此創新初板吸引的公司主要是未符合創業(ye) 板或者主板財務要求的公司,與(yu) 內(nei) 地新三板製度有點類似。


創新主板可以對散戶開放,監管與(yu) 主板類似、相對更加嚴(yan) 格,上市的申請門檻等同於(yu) 主板的規定,容許不同投票權架構以及內(nei) 地公司的第二上市。可以說,創新主板主要針對的公司是在財務和營業(ye) 能力滿足香港主板上市要求,但是管製架構方麵不符合香港主板上市條件的公司。


同時,為(wei) 保障市場的安全和投資者的利益,創新板也將設立快速除牌機製,一旦公司不符合上市條件,創新初板股停牌90日、創新主板股停牌6個(ge) 月,就會(hui) 被強製退出市場。目前香港主板及創業(ye) 板缺乏這樣的快速除牌機製。因此,相對於(yu) 香港主板和創業(ye) 板,香港創新板會(hui) 具有公司上市容易,但經營不善的公司也更有可能麵臨(lin) 被強製退市的特點。這一特點將有助於(yu) 防止殼股、千股的肆虐。


創新板有助提升港交所流動性

對於(yu) 谘詢文件中給出的是否將不同股票權架構的公司納入指數這一點,國際三大指數公司標準普爾、富時羅素和MSCI公司中的標準普爾於(yu) 7月31日作出公告,出於(yu) 公司治理方麵的考慮,將不再把不同股票權架構的公司納入其旗艦指數,而另外兩(liang) 家指數公司也在考慮是否作出相同的規定。這方麵的新規對全球交易所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而香港設立創新板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包括香港交易所的流動性比率一直不好。流動性比率(turnover ve-locity ratio)指的是年度交易額/平均市值,是用來衡量股市流動性的指標。


據報道,香港交易所2014-2016年的流動性比率分別為(wei) 50.40%、70.82%和42.2%,與(yu) 此同期的上交所流動性比率158.3%、218.3%、192.4%,深交所的流動性比例為(wei) 374.2%、419%、326.1%。這些交易所的數據都遠超香港交易所的比率。


而流動性指標可以決(jue) 定上市發行人在股市中後市的交易量。這一現象直接導致香港IPO質量的下降。據畢馬威的報告,2017年上半年香港錄得69宗IPO,雖然較去年同期的38宗增長了幾乎一倍,但是由於(yu) 這些IPO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ye) 的上市募資,因此募資總額僅(jin) 僅(jin) 增長了22%,由去年的435億(yi) 元增長到530億(yi) 元。該報告中還表明,雖然香港仍然募資活躍,主板IPO中大約73.5%的募資金額都少於(yu) 10億(yi) 港元。2017年上半年香港的募資排名僅(jin) 排在第六位,與(yu) 其在2016年的第一位相比下滑明顯。


畢馬威預測,2017年香港的募資總額將會(hui) 低於(yu) 紐約、上海和深圳。因此香港開通創新板的最主要目的還是吸引更多的資金、尤其是大陸的公司到香港上市,維持香港活躍金融市場以及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將吸引內地中小創新企業在港上市

2006年至2017年5月,大陸公司市值占香港總市值的占比由50.3%增加到64%。而且資料顯示,在2016止的5年間,大陸公司在香港IPO募集資金占比達91%。因此可以推斷大陸公司在香港的IPO市場中正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近年來,大陸也推出了很多措施來提升內(nei) 地市場融資的吸引力,比如2009年的深交所創業(ye) 板和2012年的新三板,近期也推出了新三板轉創業(ye) 板等一係列的服務,導致香港市場受到大陸市場的壓力進一步增大。


而香港創新板的推出就是為(wei) 了應對這一挑戰,提升香港市場的吸引力。創新板主要可以吸引內(nei) 地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金融科技等在新經濟領域具有創新潛力並且未盈利的企業(ye) 在香港上市,預計未來創新板也將會(hui) 更加適應內(nei) 地科技型企業(ye) 的特點。


在香港上市也能夠幫助大陸公司變得更加國際化。另外,作為(wei) 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有著更加穩定和透明的法律,以及更加具有彈性的金融市場。所以這些公司在香港上市不僅(jin) 意味著有更多的機會(hui) 接觸國際資本,而且還會(hui) 吸引到長期的機構投資者。


以中小創新型企業(ye) 聚集的中關(guan) 村為(wei) 例。據新華社報道,中關(guan) 村的97家境外上市的企業(ye) 中,選擇香港上市的達52家,占比大於(yu) 50%,這些公司的總市值約為(wei) 5000億(yi) 元人民幣,其中市值排名前三的企業(ye) 分別為(wei) 中國民航信息網絡、北京汽車、聯想集團,市值均在500億(yi) 元左右。


而目前,中關(guan) 村也有400多家企業(ye) 具備了境外上市條件。


而且,大陸與(yu) 香港的監管部門一直在為(wei) 大陸企業(ye) 在港上市融資作出了多方努力。


對內地新三板是挑戰也是創新動力

而預設立創新初板對於(yu) 內(nei) 地的新三板將會(hui) 有一定的挑戰。創新初板想吸引的公司類型和對資金要求都與(yu) 內(nei) 地的新三板有一定的重合度。而且創新初板的快速除牌機製會(hui) 對優(you) 質、劣質企業(ye) 起到一定自我篩選的作用。在目前新三板的創新製度有待完善的情況下,創新初板可能會(hui) 對新三板產(chan) 生嚴(yan) 重的衝(chong) 擊,帶來新三板優(you) 質企業(ye) 資源流失和資金分流等負麵的影響。當然競爭(zheng) 也會(hui) 帶來創新,希望創新初板的出現會(hui) 加速新三板的進一步創新與(yu) 發展。


香港推出的創新板會(hui) 更多覆蓋高科技創新企業(ye) ,旨在吸引更多類型的優(you) 質企業(ye) 進入香港上市。創新主板與(yu) 創新初板的劃分分散了不同投資類型的風險,也給投資者更多的選擇餘(yu) 地。


而且內(nei) 地具高增長潛力的創新型公司也會(hui) 麵臨(lin) 更多融資渠道的選擇,既可以直接來香港上市,也可以在香港完成第二上市。香港的法律製度穩定、透明,金融基礎設施高效,並且進入香港市場能為(wei) 這些公司帶來更加國際化的資本,因此創新板的推出對於(yu) 優(you) 質的高科技的小公司會(hui) 有很大的吸引力。


同時,創新初板與(yu) 內(nei) 地新三板的相似之處也為(wei) 新三板帶來了更多的挑戰。新三板市場要想留住優(you) 質企業(ye) 則需要加速創新,完善自身的不足。預推出的香港創新板在提升香港作為(wei) 全球金融中心競爭(zheng) 力的同時,對內(nei) 地公司拓展融資渠道是機遇、而對於(yu) 內(nei) 地新三板市場則是挑戰及創新動力。


(作者孟茹靜係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金融係首席講師、香港大學金融學碩士項目主任。作者歐陽輝係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長江商學院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與金融創新和財富管理研究中心聯席主任。本文有刪節)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