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時間,中國內(nei) 地消費者在購買(mai) 奢侈品(不涉及服務、酒店、餐廳、酒類、奢侈汽車和遊艇、私人飛機)上花費的人民幣同比增加近150億(yi) 元人民幣,從(cong) 2008年的消費1410億(yi) 元人民幣,增加到2009年的1556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加10%。
從(cong) 全球來看,中國市場仍處於(yu) 領跑者陣營,中國所在的亞(ya) 太地區獨樹一幟,美國市場的消費增長比實際經濟複蘇情況更高,曾經的奢侈品消費大國日本處於(yu) 持續低迷狀況。
境外購買(mai) 仍活躍
知名戰略谘詢公司貝恩公司最近發布的《2010年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顯示,與(yu) 去年大體(ti) 相似的是,有56%的消費在中國境外進行,雖然內(nei) 地消費占比持續增加,但比例仍隻有44%。
選擇境內(nei) 和境外購買(mai) 的理由各不相同,境外購買(mai) 者中,價(jia) 格低仍是主要的吸引因素;但很顯然,境內(nei) 購買(mai) 者中,相當部分對價(jia) 格不敏感,他們(men) 關(guan) 注的是時效性,能夠更快地拿到貨品,以及有良好的購物體(ti) 驗,比如售後服務方便、尺碼合適、有望成為(wei) VIP客戶等等。
一些品牌洞悉了這樣的趨勢,它們(men) 進行了改進,比如增加吸引衝(chong) 動消費的小件商品,與(yu) 香港同步推出新品,以及降低營業(ye) 利潤率、抵消部分稅收差異等等,這使得境內(nei) 購買(mai) 的吸引力有所提升。
對於(yu) 很多奢侈品品牌來說,他們(men) 並不擔心中國內(nei) 地市場的潛在購買(mai) 能力,一位奢侈品品牌的國際總監信心十足地表示,隨著市場和消費者的不斷成熟,國內(nei) 消費的重要程度在未來將有所提升。
調查顯示,中國內(nei) 地奢侈品消費市場的增長,仍然主要來自於(yu) 新增消費者。奢侈品品牌發現,當它們(men) 新開門店後,能夠創造出新的需求;此外,內(nei) 地的新興(xing) 中等消費人群,也成為(wei) 奢侈品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禮品饋贈成為(wei) 不可忽視的重要驅動因素,貝恩發現,隨著匿名現金卡的普及,出現了新的趨勢,即作為(wei) 饋贈的品牌和產(chan) 品出現多元化趨勢。
奢侈品牌的百店計劃
愛馬仕前全球副總裁以及法國精品協會(hui) 主席克利斯蒂昂·布朗卡爾特(Christian Blanckaert)說,一些人們(men) 耳熟能詳的奢侈品牌已經製定了它們(men) 在中國的十年計劃,其中關(guan) 鍵的一點就是,到2020年,在中國內(nei) 地市場開設門店總數達到100家。
這些奢侈品牌中,已經有一些先行者,遠遠地跑在了前麵。貝恩公司的品牌訪談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8月底,登喜路就已經在中國內(nei) 地市場開設了93家門店,緊隨其後的是雨果·博斯,其在內(nei) 地的門店數目為(wei) 89家。
在經濟複蘇的背景之下,很多品牌在內(nei) 地市場的擴張步伐,可以用上“激進”這個(ge) 詞語來形容。
數據顯示,到今年8月底,包括登喜路、雨果·博斯、巴寶莉、菲拉格慕、巴利、古琦、路易威登等在內(nei) 的15個(ge) 品牌,在內(nei) 地年度新開店總數達到80家。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奢侈品品牌銷售總監說,內(nei) 地經濟複蘇帶來的強勁增長,加上消費者的支出也在複蘇,讓奢侈品牌備受鼓舞。其表示,新店的單店銷售額超過了原有門店的銷售額。
這位銷售總監說,他們(men) 計劃繼續追加對內(nei) 地市場的投資,並且計劃今後開設更多的門店。
“對於(yu) 奢侈品牌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製造稀缺性、管理稀缺性。”貝恩公司的合夥(huo) 人布魯諾·蘭(lan) 諾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他提醒說,對於(yu) 奢侈品牌來說,定位是最重要的一步。“你不能像買(mai) 白菜一樣,想買(mai) 就買(mai) 得到它。”他拿出香奈兒(er) 的門店數據,強調說,這一品牌在中國內(nei) 地隻有6家門店。這是製造和管理稀缺性的一個(ge) 典型案例。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登喜路和雨果·博斯的策略有問題,“要知道,男性商務消費者是固定的客戶群,要想留住他們(men) ,重要的是要讓他們(men) 容易購買(mai) 。”布魯諾解讀說。
當定位完成之後,奢侈品牌要做的是在執行層麵麵麵俱到,在人才的選擇與(yu) 培養(yang) 、確保投資回報以及支持服務等方麵,都必須配合其定位。而這也正是奢侈品在內(nei) 地擴張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