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希望獲得中國公募基金牌照以加大在華投資。在政策宣布提前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製的背景下,有外資巨頭表示希望明年啟動公募牌照申請工作。
多家外資巨頭欲謀求公募牌照
今年7月,“中國金融業(ye) 對外開放11條”發布,其中提到將取消基金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製的時間點從(cong) 原定的2021年提前至2020年。
近日,富達國際亞(ya) 洲(日本除外)及中東(dong) 地區董事總經理何慧芬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yu) 政策時間表提前,他們(men) 的中國團隊也加快工作進程,準備提早申請公募基金牌照。
據了解,在具體(ti) 安排上,富達國際希望明年啟動牌照申請工作,在拿下公募牌照後繼續申請養(yang) 老金業(ye) 務資格。“養(yang) 老業(ye) 務是我們(men) 集團的DNA,希望盡快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和養(yang) 老金業(ye) 務資格,將海外經驗與(yu) 本土理解結合,與(yu) 同業(ye) 、合作夥(huo) 伴一起推動養(yang) 老事業(ye) 發展。”何慧芬說。
今年5月,瑞銀資管亞(ya) 太區主管兼中國在岸業(ye) 務主管殷雷表示,瑞銀正在研究謀求公募牌照的計劃,高度關(guan) 注中國監管政策。
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此前也傳(chuan) 出消息,考慮申請中國公募基金牌照,以加強並擴大在中國內(nei) 地的資管業(ye) 務。據稱,作為(wei) 計劃的一部分,貝萊德正與(yu) 中國境內(nei) 基金公司磋商,洽談收購股權事宜。另外,先鋒領航中國區總裁去年也曾表示,希望獲得全持股的公募牌照。
今年8月,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資管拍得上投摩根基金公司2%股權,將其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股權從(cong) 49%增至51%。待相關(guan) 監管的審批完成後,上投摩根基金有望成為(wei) 首家外商絕對控股的公募基金。
還有外資機構已采取了實際行動。一家來自亞(ya) 洲的外資機構通過旗下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與(yu) 多家券商渠道合作。“公司進入中國市場較早,一直想要拿到公募牌照。目前通過開展私募業(ye) 務,先在各地做好渠道建設。現在允許外資持股比例達到51%,未來可以是100%,我們(men) 會(hui) 密切關(guan) 注相關(guan) 政策的推進。”該機構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
看好A股市場 密切關(guan) 注政策
去年,合資證券、基金管理和期貨公司的外資投資比例限製被放寬至51%,3年後不再設限。目前,外資股比放寬至51%的政策已落地,證監會(hui) 於(yu) 2018年發布實施《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和《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已核準設立多家外資控股的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
中國基金業(ye) 協會(hui) 也表示,歡迎外資私募管理人在合規經營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在華展業(ye) 範圍,申請開展公開募集基金管理業(ye) 務。
上海一家外資私募總經理表示,中國市場開放的力度和步伐遠超預期。“公司總部會(hui) 根據政策開放的節奏,製定策略計劃。市場放開已成趨勢,我們(men) 肯定要加快步伐布局國內(nei) 資管行業(ye) 。”
歐洲一家外資機構的中國業(ye) 務總裁介紹,現在公司在公募方麵已有合資公司;私募方麵深入服務高淨值客戶,帶來多樣化的選擇。“我們(men) 會(hui) 密切關(guan) 注市場開放的程度,在公募和私募兩(liang) 個(ge) 方麵,進一步投入資源。政策給外資很多機會(hui) ,我們(men) 也將充分挖掘這些機會(hui) 。”
一家外資機構首席投資官表示,目前還在消化新出台的政策信息,並與(yu) 監管部門密切溝通,後續再決(jue) 定如何操作。
也有外資表示,對於(yu) 在國內(nei) 開展公募業(ye) 務,尚未做好準備。前述亞(ya) 洲外資私募負責人表示,業(ye) 務的發展前提是修煉好內(nei) 功。“如果私募客戶都沒有服務好,就談不上做公募大眾(zhong) 市場。而且做公募要求人員更多,團隊培養(yang) 也需要時間,如果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去做,會(hui) 損害客戶的利益,也會(hui) 損害自己的品牌。”
上海一家外資私募總經理表示,非常看好A股市場。今年權益投資熱度提高,尤其是科創板推出、A股納入更多指數、在MSCI的因子大幅提高,這些因素都使得市場更加活躍。
另一家外資私募投資總監稱,長期看好中國內(nei) 需和高科技產(chan) 業(ye) 發展,品牌壁壘高的消費品公司將持續受益於(yu) 消費升級,這個(ge) 趨勢遠沒有結束。同時,一些新經濟產(chan) 業(ye) ,如信息安全、半導體(ti) 、大數據等,雖然短期占GDP比重不大,但未來有望迅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