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新興市場遭遇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資本流出

騰訊財經訊 北京時間4月3日淩晨消息,《金融時報》近日刊文稱,在經濟衰退、持續了十年時間的通脹、財政危機以及限時供水的形勢下,100多萬(wan) 巴西人在上個(ge) 月走上街頭,就政府腐敗和管理不善等問題進行了抗議。

在中國,隨著房地產(chan) 價(jia) 格的下跌,[注冊(ce) 開曼公司]經濟增長速度正在放緩,導致1000多個(ge) 鐵礦石礦陷入了財政危機。與(yu) 此同時,俄羅斯國民則正在拋棄本國銀行,將他們(men) 的積蓄兌(dui) 換為(wei) 美元。

這些剪影所反映出的是,全球最大的一些新興(xing) 市場國家所麵臨(lin) 的壓力正在不斷加大,而這種情況在較小的新興(xing) 經濟體(ti) 中也同樣存在。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多個(ge) 國家正麵臨(lin) 著政府收入下滑和債(zhai) 務增長的困擾。即使是在波斯灣,強大的石油經濟體(ti) 也正在走下坡路,原因是原油價(jia) 格在過去六個(ge) 月時間裏大幅下跌了一半,至每桶55美元。

隨著這些外顯的壓力的成因各有不同,但卻都反映出了一種重大的隱含趨勢,那就是幾乎所有新興(xing) 市場都麵臨(lin) 著相同的命運。

自2008-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資本在長達六年的時間裏一直都在流入新興(xing) 經濟體(ti) 。但在今天,大多數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資本流入都已經要麽(me) 呈現出增長放緩的跡象,要麽(me) 則已調轉槍頭到發達經濟體(ti) 中去尋找更加安全的“避風港”。

資本流出

據荷蘭(lan) 國際集團(ING)編製的數據顯示,整體(ti) 而言全球15個(ge) 最大新興(xing) 經濟體(ti) 在去年經曆了自危機以來金額最大的資本流出,原因是在美元走強的影響下,新興(xing) 市場國家貨幣的匯率大幅下跌;與(yu) 此同時,投資者對美聯儲(chu) 可能緊縮貨幣政策的前景也變得越來越緊張。另一方麵,大宗商品價(jia) 格的下跌則已經導致整個(ge) 發展中世界的GDP增長率嚴(yan) 重受損。

分析師稱,這些趨勢所反映的是新興(xing) 市場債(zhai) 務“狂歡”的“大解體(ti) ”(great unravelling)。在此以前,新興(xing) 經濟體(ti) 這種債(zhai) 務狂歡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重要的是,資本外逃所帶來的苦痛已經超越了金融市場 的範疇,進入了那些容易受損的國家的實體(ti) 經濟,同時也進入了越來越多的新興(xing) 市場企業(ye) ,預計這些企業(ye) 將會(hui) 債(zhai) 務違約。

“某些國家看起來確實很容易受到損害。”荷蘭(lan) 國際集團投資管理公司(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高級新興(xing) 市場策略師Maarten-Jan Bakkum說道。“巴西、俄羅斯、哥倫(lun) 比亞(ya) 和馬來西亞(ya) 等國家重度依賴於(yu) 商品出口,它們(men) 將會(hui) 遭到更加沉重的打擊;與(yu) 此同時,泰國、中國和土耳其等過度借債(zhai) 的國家也同樣麵臨(lin) 風險。”

分析師指出,雖然新興(xing) 市場一直都是最近以來的幾場金融風暴的發生地,但從(cong) 目前資本外流的形勢來看,可能預示著更根本性的變化將會(hui) 發生。事實上,雖然在2013年美聯儲(chu) 暗示將會(hui) 撤回貨幣刺激性措施之舉(ju) 導致金融市場陷入了混亂(luan) 局麵,但這一事件對於(yu) 新興(xing) 市場國家實體(ti) 經濟的影響隻是暫時性的。

但在這一次,情況看起來則要更要嚴(yan) 重一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周公布報告稱,2014年全球新興(xing) 市場國家所持有的外匯儲(chu) 備總量——這是衡量資本流動的重要指標之一——出現了自該組織從(cong) 1995年追蹤這一數據以來的首次年度下滑。

一旦失去穩定的資本流入,那麽(me) 新興(xing) 市場國家能用於(yu) 償(chang) 還債(zhai) 務、融資赤字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企業(ye) 擴張的資金就會(hui) 變少。

分析師稱,新興(xing) 市場國家今年的實質經濟增長將會(hui) 受損。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預測稱,新興(xing) 市場國家2015年的整體(ti) GDP增長速度將會(hui) 下降至4%,相比之下2014年為(wei) 4.5%,原因是俄羅斯經濟將會(hui) 進入更深的衰退,巴西經濟繼續麵臨(lin) 困境,而中國經濟也因房地產(chan) 市場境況不佳而受到了阻礙。

在這種清醒預期的背後隱藏著的是一種感覺,那就是隨著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終結和原油價(jia) 格的下跌,一個(ge) 轉折點已經到來。“現在正在發生的是過去15年中市場狀況的‘大解體(ti) ’。”倫(lun) 敦石油化工顧問公司國際e化學(International eChem)的保羅·霍奇斯(Paul Hodges)說道。

Bakkum也認為(wei) ,全球資本主義(yi) 的活力將會(hui) 發生重大的逆轉。“新興(xing) 市場資本流出代表著美國零息政策年代裏流入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過量資金的逐步回轉。”他說道。

但是,新興(xing) 市場國家的經濟前景也並不全是那麽(me) 糟糕。舉(ju) 例來說,投資者一直都在大舉(ju) 湧入印度市場,原因是該國政府正在從(cong) 事改革,而且能源價(jia) 格的下跌幫助其壓低了經常帳赤字。與(yu) 此同時,印度尼西亞(ya) 和墨西哥也正在以類似的理由吸引投資。

中國利差交易

但據荷蘭(lan) 國際集團整理的數據顯示,在領先的15個(ge) 新興(xing) 市場經濟體(ti) 中,去年第二季度的淨資本流出總額達到了3924億(yi) 美元,相比之下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的三個(ge) 季度中的淨資本流出總額為(wei) 5459億(yi) 美元。如果今年第一季度也出現資本流出,那麽(me) 過去三個(ge) 季度中新興(xing) 市場所損失的資本總量就可能會(hui) 達到接近於(yu) 危機時期的水平。分析師指出,可能發生的一種情況是資本外流現象不僅(jin) 會(hui) 在今年第一季度中繼續,而且還可能會(hui) 達到令2014年第四季度中2502億(yi) 美元淨流出也相形見絀的水平。

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是導致新興(xing) 市場國家麵臨(lin) 壓力的主要“催化劑”;而在這一次,壓力的主要來源則變成了中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加之建築行業(ye) 的減速正在觸發大規模的資本外逃,原因是投資者認為(wei) 他們(men) 能在別的地方賺到更多。

這種逆轉的主要表現是,所謂的“中國利差交易”正在爆炸式增長。在這種交易中,中國投資者在海外市場上以較低的利率借入貸款,然後注入到國內(nei) 的房地產(chan) 行業(ye) 以及一係列“影子”金融產(chan) 品中去。但是,現在這種投資的風險已經變大。在去年第四季度中,流出中國的資本總額創下了910億(yi) 美元的曆史紀錄。

“一切都與(yu) 中國有關(guan) ,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匯豐(feng) 銀行的經濟學家弗雷德裏克·紐曼(Frederic Neumann)說道。“盡管擁有紮實的經常帳盈餘(yu) ,但過去六個(ge) 月時間裏的資本流出已經在抽取中國龐大的外匯儲(chu) 備……而隨著人民幣匯率變得更加接近於(yu) 公允價(jia) 值,中國將很難再繼續保持龐大的收支順差。”

在巴西,經濟的脆弱性則源自大宗商品價(jia) 格的下跌和美元匯率的上漲。雖然巴西成功地在去年下半年中吸引到了淨資本流入,但其代價(jia) 卻是一種懲罰性的利率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巴西的政策貸款利率已經達到了12.75%。

債(zhai) 務償(chang) 還

批評人士指出,跟許多新興(xing) 市場國家一樣,巴西也沒能利用其經濟繁榮時期作出推動生產(chan) 力增長所必需而又艱難的決(jue) 定。“想要在麵臨(lin) 逆風時進行改革是非常困難的。”貝萊德的新興(xing) 市場債(zhai) 券主管Sergio Trigo Paz說道。“有些新興(xing) 市場將會(hui) 麵臨(lin) 難以保住其投資級評級的困境。”

據麥肯錫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為(wei) 止,新興(xing) 市場國家的債(zhai) 務總額上升至49萬(wan) 億(yi) 美元,在全球債(zhai) 務總額自2007年以來的增長中所占比例為(wei) 47%。與(yu) 2000年到2007年之間在全球債(zhai) 務總額增長中所占比例相比,這一數字相當於(yu) 前者的一倍以上。

在最重大的資本外流中,有些發生在那些堆積債(zhai) 務最快的國家中。舉(ju) 例來說,2007年到2013年之間韓國的債(zhai) 務與(yu) GDP總額之比上升了45個(ge) 百分點;與(yu) 此同時,中國、馬來西亞(ya) 、泰國和中國台灣則分別上升了83、49、43和16個(ge) 百分點。

但是,並不是隻有國家容易受到損害,[注冊(ce) 馬紹爾公司]另一個(ge) 令人擔心的領域是新興(xing) 市場企業(ye) 硬通貨債(zhai) 券市場的崛起。在十年以前,這個(ge) 市場還幾乎並不存在。但在今天,預計該市場的總額已經超過了2萬(wan) 億(yi) 美元,比美國高收益債(zhai) 券市場的1.6萬(wan) 億(yi) 美元還要高,而後者已經是投資者在其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的一個(ge) 市場。這個(ge) 新市場的增長主要是由於(yu) 美國采取了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同時也是因為(wei) 投資者和基金經理想要追求高收益,但發達市場已經無法滿足其目標。

然而,現在美國的政策正在改弦易張。法國巴黎銀行的新興(xing) 市場債(zhai) 券策略主管大衛·斯皮格爾(David Spegel)以及其他一些經濟學家都預計,新興(xing) 市場借債(zhai) 人的狀況將會(hui) 惡化。在最近一份題為(wei) “違約的預兆”(Harbingers of Default)的研究報告中,他強調指出了資本外流所帶來的風險:“持續上升的融資成本將繼續導致相關(guan) 高風險債(zhai) 券發行人的信貸質量變差……由於(yu) 大多數違約通常都伴隨著重大的投資者外流,因此我們(men) 繼續認為(wei) 新興(xing) 市場壓力可能會(hui) 進一步發作,從(cong) 而導致市場承壓,這是因為(wei) 強製性的賣盤將因已經處於(yu) 較低水平的流動性掌控而加重。”

事實上,斯皮格爾指出目前的債(zhai) 券價(jia) 格表明,投資者預計非投資級評級的新興(xing) 市場債(zhai) 券——在總量中所占比例大約為(wei) 三分之一——的違約率將會(hui) 從(cong) 周三的2.8%上升至2017年1月份的12%。

如果所有這一切將會(hui) 帶來的結局隻是那些不負責任地“胡吃海塞”的國家和企業(ye) 將會(hui) 受到市場紀律的懲罰,那當然是件好事。但是,對於(yu) 新興(xing) 市場乃至整個(ge) 世界來說,現在的風險在於(yu) 資本外流將像“滾雪球”那樣,達到導致新興(xing) 市場國家的“生機根源”被剝奪的程度,從(cong) 而使其難以創造就業(ye) 崗位,令其人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