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7日淩晨消息,外媒近日刊文稱,利用成本低廉的美元貸款而積累了大量債(zhai) 務的亞(ya) 洲公司正麵臨(lin) 著雙重威脅:一方麵,美元匯率正在大幅上漲;而在另一方麵,美聯儲(chu) 可能將在今年加息,這意味著這些公司的利息付款將會(hui) 增加。
最近幾年中,由於(yu) 經濟增長表現強勁且利率處於(yu) 較低水平,銀行已經向亞(ya) 洲公司提供了大量貸款。而在今天,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這些公司正麵臨(lin) 著日益沉重的債(zhai) 務負擔。受經濟減速的影響,企業(ye) 利潤遭到侵蝕,而它們(men) 需要更多的本幣來償(chang) 還以美元計價(jia) 的利息付款。
對於(yu) 東(dong) 南亞(ya) 的借債(zhai) 人來說,[注冊(ce) 離岸公司]這種負擔尤其沉重,原因是該地區各國的貨幣匯率跌幅最大。與(yu) 此同時,如果人民幣匯率走軟,也將導致該地區的企業(ye) 麵臨(lin) 很大壓力。
現在,已經有跡象表明不良貸款數量正在增加。在2014年中,泰國四大銀行的不良債(zhai) 務在未償(chang) 還貸款總額中所占比例已經上升至2.8%,相比之下截至2013年底為(wei) 2.6%。印度尼西亞(ya) 央行則預計稱,截至2014年底不良貸款在貸款總量中所占比例為(wei) 2.4%,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為(wei) 1.8%。
銀行業(ye) 組織國際金融協會(hu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執行常務理事Hung Tran指出:“美元走強和美國利率上升的可能性意味著,企業(ye) 借債(zhai) 人將更難利用本土收入來償(chang) 還美元計價(jia) 的銀行債(zhai) 務,而即將到期的債(zhai) 務也更加難以展期。”
當前的形勢令人不禁回想起1998年的亞(ya) 洲金融危機,當時亞(ya) 洲各國的本幣兌(dui) 美元匯率大跌,導致銀行麵臨(lin) 很大壓力,原因是此前借入美元債(zhai) 務的企業(ye) 無力還款。但有些分析師則對這種對比感到不以為(wei) 然,指出目前亞(ya) 洲各大銀行的資本狀況好於(yu) 1998年,而且亞(ya) 洲各國政府也都擁有健康的外匯儲(chu) 備,這意味著這些國家的貨幣匯率不太可能會(hui) 大幅下跌。另外,分析師還強調指出,在流入中國市場的貸款中,有很多都是短期的貿易融資貸款,而並非長期貸款。
“這種風險看起來是可以控製的,原因是銀行的盈利能力處於(yu) 較高水平。”Tran在談及活躍在亞(ya) 洲市場上的銀行時說道。
在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亞(ya) 洲企業(ye) 利用低息環境大量借入美元貸款,而美聯儲(chu) 向金融體(ti) 係注入資金也令全球市場上出現了一波現金浪湧的大潮,有利於(yu) 企業(ye) 借債(zhai) 。而對於(yu) 國際各大銀行來說,它們(men) 也很願意向企業(ye) 放貸,希望藉此尋求獲得高於(yu) 本國市場的回報。
而據湯森路透提供的數據顯示,哪怕是在2014年,也就是美聯儲(chu) 加息前景變得日益明朗的一年中,亞(ya) 洲除日本地區的企業(ye) 所借入的辛迪加貸款總量也仍舊增長了13%,創下5229億(yi) 美元的曆史新高。其中,中國企業(ye) 借入的貸款總量所占比例為(wei) 27%。
與(yu) 此同時,亞(ya) 洲各國的貨幣則有所下跌。在去年12月份,印度尼西亞(ya) 央行被迫采取措施阻止印尼盾匯率下跌,原因是當時這種貨幣兌(dui) 美元的匯率已經暴跌至自1998年亞(ya) 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本周,馬來西亞(ya) 林吉特兌(dui) 美元匯率則創下了五年新低。截至2014年底為(wei) 止,泰銖兌(dui) 美元匯率出現了下跌,而印尼盾在2014年中兌(dui) 美元匯率也下跌了2%左右。
分析師和銀行家稱,雖然銀行和借債(zhai) 人都對匯率波動的風險敞口進行了對衝(chong) ,但並非每一家公司都能得到完全的保護。
“對借債(zhai) 人來說,最大的威脅是不利的匯率波動。這些借債(zhai) 人借入的是美元債(zhai) 務,而利潤則是以本幣計算的。”安永會(hui) 計師事務所的亞(ya) 太區金融服務管理合夥(huo) 人基思·珀格森(Keith Pogson)說道。“如果以前有借債(zhai) 人因為(wei) 覺得便宜而借入了美元貸款,認為(wei) 自己處在一種良性的外匯環境下,那麽(me) 今天它們(men) 會(hui) 發現匯率波動對其不利。”
銀行向中國企業(ye) 提供的貸款也麵臨(lin) 著問題,到目前為(wei) 止問題的根源主要還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截至去年9月底為(wei) 止,中國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總量同比增長36%,至人民幣7669億(yi) 元(約合1237億(yi) 美元)。分析師指出,銀行向不動產(chan) 和鋼鐵製造以及其他製造商提供的貸款尤其麵臨(lin) 風險。
不動產(chan) 開發商佳兆業(ye) 集團在上周四稱,該集團從(cong) 匯豐(feng) 控股那裏借入的一筆貸款已經違約,並警告稱其可能在償(chang) 還其他債(zhai) 務的問題上麵臨(lin) 困境。
如果中國當局允許人民幣貶值以抵消經濟減速帶來的影響,那麽(me) 已經借入美元貸款的企業(ye) 將會(hui) 麵臨(lin) 更大壓力。在中國的信貸問題日益凸顯的形勢下,非中國貸方所麵臨(lin) 的風險正在日益加大。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提供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底到2014年6月份之間,中國借債(zhai) 人的未償(chang) 還跨境貸款總量已經增長了一倍以上,至1.1萬(wan) 億(yi) 美元。
“與(yu) 傳(chuan) 統智慧相悖的是,中國的任何易損性都會(hui) 對海外市場造成重大影響,通過純金融渠道也是如此。”國際清算銀行在去年12月份公布的一份報告中寫(xie) 道。報告還稱,國際銀行向中國企業(ye) 提供的貸款已大幅增長。
中國企業(ye) 一直都能在香港市場上以低於(yu) 內(nei) 地的利息借債(zhai) ,但如果美國的利率上升,那麽(me) 香港的借債(zhai) 成本也將隨之提高。到那時,企業(ye) 可能會(hui) 覺得在香港市場上借債(zhai) 不再那麽(me) 有吸引力,這將導致許多擁有龐大的香港業(ye) 務的國際銀行受損。
“最近幾年曾出現過很多套利機會(hui) ,[注冊(ce) 公司]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國。”麥格理證券的分析師伊斯梅爾·皮利(Ismael Pili)說道。“很多中國內(nei) 地企業(ye) 都曾從(cong) 香港和新加坡的銀行那裏借債(zhai) ,而這樣做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wei) 它們(men) 在這些市場上看到了外匯和利率套利機會(hui) 。如果美國的利率上升,那麽(me) 這種吸引力就將遭到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