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美國第三季度GDP終值上調至5%,創下2003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快單季經濟增速,這一增速水平也大大超出多數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
從(cong) 促使GDP上調的主要因素來看,[開曼注冊(ce) 公司]消費起到了決(jue) 定性作用,顯示這一輪美國經濟複蘇依然是由需求拉動的良性增長。今年以來,美國就業(ye) 狀況顯著改善,就業(ye) 市場創下1999年來最佳水平,失業(ye) 率下降至5.8%,這些積極信號對消費起到直接推動作用。
但有經濟學家指出,在看到美國經濟持續強勁增長的同時,也應警惕潛在的風險,例如近期持續走低的油價(jia) 、美聯儲(chu) 即將實施的上調利率水平等。美國大型企業(ye) 研究會(hui) 首席經濟學家巴特·範阿克(Bart van Ark)認為(wei) ,從(cong) 中長期來看,在人力增長、資本投入放緩的情況下,拉動經濟增長需要依靠提高生產(chan) 率,科技和創新是提高生產(chan) 率的關(guan) 鍵。
23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美國第三季度GDP終值,由此前的3.9%大幅上調至5%,這一增速也創下了2003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快季度GDP增速。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報告,此次GDP終值上調,0.7%歸功於(yu) 消費的增長,其中0.3%來源於(yu) 醫療支出,分析認為(wei) ,奧巴馬政府的醫改措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0.3%的貢獻來自於(yu) 商業(ye) 投資。
經濟學家指出,美國第三季度GDP增速大幅走高,最令人振奮的是其主要來自於(yu) 經濟的核心需求的增加,而非單純依靠拉動供給。
今年以來,美國的就業(ye) 市場經曆了1999年以來最佳的一年,目前美國失業(ye) 率已下降至5.8%,就業(ye) 人數的增加則直接促進了消費的增加。除此以外,奧巴馬政府的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除了醫療改革外,奧巴馬移民改革計劃,大赦500萬(wan) 非法移民,使這些過去沒有合法身份的移民獲得身份,極大推動美國的消費,對經濟產(chan) 生直接的利好。
從(cong) 投資端來看,非住房類固定資產(chan) 投資在第三季度增加了4.8%,在軟件、研究和開發以及知識產(chan) 權產(chan) 品方麵的投資則增加了6.4%,新設備投資增加了11%,這些跡象都表明企業(ye) 對未來經濟走勢看好。
受到經濟利好提振,23日紐約股市高開高走,道瓊斯工業(ye) 平均指數曆史上首次收盤站上18000點。
盡管美國經濟近期持續表現出利好跡象,但依然存在隱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首先是油價(jia) 的持續走低,盡管經濟學家認為(wei) ,油價(jia) 走低總體(ti) 對美國經濟是利好。目前全美平均汽油價(jia) 格已降至每加侖(lun) 2.5美元,經濟學家認為(wei) ,消費者在汽油消費中節省出的開支,可以進一步提振消費,但與(yu) 此同時,低油價(jia) 損害了能源商的利益,也給美聯儲(chu) 未來的貨幣政策帶來更多的複雜性。
其次,美元的持續走高不利於(yu) 美國的出口。在經濟不斷走強的同時,市場對於(yu) 美聯儲(chu) 提高利率的預期也逐步增強,投資者紛紛押注美元。目前美元指數已經漲至近9年來最高水平,強勢美元不利於(yu) 美國的出口,這一點已經從(cong) 第三季度美國出口增速放緩顯現出來。
第三,美聯儲(chu) 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在10月份結束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美聯儲(chu) 正式進入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的過程,目前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chu) 將於(yu) 明年年中首次提高基準利率水平,但近期油價(jia) 的持續走低,通脹水平持續低迷等因素,則又增加了美聯儲(chu) 貨幣政策決(jue) 策的複雜性。同時,利率水平走高,對經濟將產(chan) 生多大程度的影響,目前仍難以估量。
第四,企業(ye) 利潤水平。從(cong) 第三季度的數據來看,盡管在固定資產(chan) 投資方麵,企業(ye) 增加了力度,但耐用品訂單11月份意外下滑,對電腦、金屬和電子設備的需求也在下滑或保持不變。考慮到未來工資水平的上漲以及資本成本的上升,企業(ye) 的經營壓力可能進一步增大,因而對其利潤空間造成擠壓。
第五,房地產(chan) 市場的不確定性。彭博年度經濟展望報告指出,近期美國的房地產(chan) 市場數據呈現出喜憂參半的跡象,一方麵房地產(chan) 開發商的樂(le) 觀情緒上升至危機以來的新高,但另一方麵,實際的開工情況卻顯著低於(yu) 曆史平均水平。10月份新房開工下滑2.8%反映了這樣的一種乏力。從(cong) 需求端來看,盡管隨著就業(ye) 增加,收入上升,對房地產(chan) 市場的需求應該顯著回升,但考慮到抵押貸款利率走高等因素,房地產(chan) 市場依然麵臨(lin) 挑戰。
第六,中長期的經濟增長挑戰。[注冊(ce) 馬紹爾公司]美國大型企業(ye) 研究會(hui) 首席經濟學家巴特·範阿克指出,從(cong) 中長期角度來看,未來美國經濟保持較高速增長的挑戰很大。首先盡管明年就業(ye) 市場有望繼續好轉,但隨著“嬰兒(er) 潮”一代人進入退休年齡,來自勞工推動的動力將減弱,而投資的推動需要進一步提高回報率,範阿克認為(wei) ,中長期的增長需要通過生產(chan) 率的推動來提高,而目前美國生產(chan) 率對美國經濟的貢獻度並不高。,未來需要通過持續的科技創新來提高生產(chan) 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