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央行發布11月金融數據稱,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8527億(yi) 元,廣義(yi) 貨幣(M2)餘(yu) 額120.8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3%。此前,坊間傳(chuan) 聞央行從(cong) 10月就已經開始調整合意貸款規模,將今年全年的新增信貸目標定在了10萬(wan) 億(yi) 元。11月8527億(yi) 元的新增貸款超市場預期,業(ye) 內(nei) 人士紛紛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預測,10萬(wan) 億(yi) 信貸目標完成近在咫尺。
“11月份的社會(hui) 融資總體(ti) 規模基本符合先前的預期,[注冊(ce) 香港公司]延續了2009年以來一直保持在1萬(wan) 億(yi) 元左右增量的態勢。”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央行數據顯示,11月份人民幣貸款投放加快,新增人民幣貸款8527億(yi) 元,同比多增2281億(yi) 元,10萬(wan) 億(yi) 目標完成具備可能性。
“貸款投放明顯超過市場預期。”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表內(nei) 融資需求增加及信貸計劃和政策指引略有寬鬆是形成信貸供給較多的基本麵因素。當月企業(ye) 中長期貸款和票據融資較多,分別同比多增2021億(yi) 元和2233億(yi) 元,是形成當月貸款新增較多的主要驅動因素。其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明顯(9、10月份同比多增在千億(yi) 元以下),顯示大規模項目投融資明顯加快,其中應以基建項目為(wei) 主。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信貸增長主要來自兩(liang) 方麵:一是自今年9月末房地產(chan) 信貸政策調整後,按揭貸款顯著上升,當月居民戶新增中長期貸款1830億(yi) 元,較上月增加635億(yi) 元;二是隨著一批基礎設施項目陸續批準開工建設,基礎設施項目信貸需求增加,商業(ye) 銀行加大了對這一領域的投放,當月新增中長期貸款2879億(yi) 元,較上月新增647億(yi) 元。
雖然新增貸款增量大,但是市場對未來經濟趨勢並不樂(le) 觀。“人民幣貸款增量今年以來波動幅度明顯加大,連續數月出現超過3000億(yi) 元的波動,反映了實體(ti) 經濟的信貸需求和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均處於(yu) 不穩定階段。”楊馳向本報記者表示,銀行承兌(dui) 匯票減少,新增信貸增加主要還是票據增長,說明實體(ti) 經濟信貸需求比較疲軟。
楊馳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外幣貸款受人民幣雙向波動和外匯占款下降的影響,餘(yu) 額已經連續5個(ge) 月呈下滑趨勢。受金融機構同業(ye) 業(ye) 務治理新規的影響,信托貸款規模今年下半年以來也進入下滑通道。
國信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鍾正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金融數據整體(ti) 仍然延續之前趨勢,貸款放量但是質量成色仍然不足,信貸有效需求偏弱。值得注意的是,基建投資對於(yu) 企業(ye) 中長期貸款的拉動,以及地產(chan) 銷售企穩對於(yu) 居民中長期貸款的拉動開始體(ti) 現,但是可持續性仍然需要繼續觀察。
鍾正生認為(wei) ,貸款增加仍靠票據衝(chong) 量。11月新增貸款大幅上升8527億(yi) 元,但與(yu) 10月份類似,其中仍有2424億(yi) 元票據衝(chong) 量,剔除之後,新增貸款仍在季節性規律附近,需求端並無明顯改善。與(yu) 此對照,貸款供給的放開是比較明顯的:受地產(chan) 銷售企穩影響,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新增1830億(yi) 元,與(yu) 去年同期持平。企業(ye) 中長期貸款新增2879億(yi) 元,顯著高於(yu) 曆史同期水平,可能和新一輪基建密集上馬有關(guan) 。
連平也表示,票據融資環比及同比多增明顯顯示了一定的宏觀政策導向和商業(ye) 銀行配置策略。相對而言,居民部門信貸投放較少,特別是短期信貸同比少增141億(yi) 元,這一現象或顯示,銀行對零售信貸,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信貸投放仍較為(wei) 審慎。
“M2同比增長12.3%,增速繼續回落,與(yu) CPI近期走勢基本一致。M1(狹義(yi) 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3.2%,與(yu) 上月持平,但比去年同期低6.2個(ge) 百分點,反映當前企業(ye) 經營活躍度不高。”溫彬向《第一次財經日報》記者稱。
鍾正生認為(wei) ,M2增速12.3%,按照餘(yu) 額計算為(wei) 11.9%,小幅回落。分項來看,居民存款略低於(yu) 季節性規律,可能與(yu) 股票市場火爆、居民存款轉移到股票賬戶有關(guan) 。企業(ye) 存款則大體(ti) 符合預期。
11月份社會(hui) 融資規模為(wei) 1.15萬(wan) 億(yi) 元,比上月增加4656億(yi) 元,比去年同期減少847億(yi) 元。
溫彬認為(wei) ,11月份社會(hui) 融資規模為(wei) 1.15萬(wan) 億(yi) 元,比上月增加4656億(yi) 元,主要是人民幣貸款增加所致;外幣貸款連續5個(ge) 月負增長,反映出企業(ye) 負債(zhai) 端“去外幣化”還在進行;信托貸款因監管趨嚴(yan) 已連續5個(ge) 月負增長,在非信貸類融資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股市走強有利於(yu) 企業(ye) 股票發行,當月股票融資379億(yi) 元,較上月增長了36%。
鍾正生稱,社會(hui) 融資1.15萬(wan) 億(yi) 元,表外融資沒有明顯改善,委托和信托貸款繼續低迷。未貼現承兌(dui) 匯票下降規模縮減到千億(yi) 元之內(nei) 。考慮到票據融資量仍然很高,這意味著未貼現承兌(dui) 匯票存量可能已經很低,未來幾個(ge) 月對社融不會(hui) 再形成明顯拖累。
鍾正生則認為(wei) ,金融數據好轉需要看到信貸需求的啟動,而信貸需求的啟動需要資金和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當前大宗商品價(jia) 格已經大幅下跌,因此未來信貸需求能否啟動在於(yu) 實體(ti) 資金成本,也就是利率水平能否大幅下降。而融資成本的下降速度更加依賴於(yu) 貨幣端的放鬆節奏。在貨幣政策相對謹慎的背景下,或許很難在短期看到金融數據的實質性好轉。
“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為(wei) 支持實體(ti) 經濟調結構平穩轉型和合意融資需求,以及應對消費及生產(chan) 領域的通縮壓力和調整新時期的基礎貨幣投放模式,存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均有一定調整空間。”連平稱。
對於(yu) 貨幣政策方麵,[香港注冊(ce) 公司]溫彬預計,貨幣政策會(hui) 保持靈活性,在年末流動性相對緊張和敏感的時期,央行或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提供流動性支持,或采取降準措施從(cong) 中長期角度保證流動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