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多家機構預測,[注冊(ce) 公司]11月我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可能在1.7%到1.8%的區間內(nei) ,較10月的1.6%略有上升。同時,12月CPI同比漲幅也很難超過2%。當前中國經濟低通脹格局已經確立,考慮到央行11月剛剛宣布下調基準利率,近期更有可能全麵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上周末,市場強烈預期央行會(hui) 全麵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盡管最終消息並未公布,但至少從(cong) 物價(jia) 這一製約因素來看,時機已經成熟。自9月CPI同比漲幅低於(yu) 2%起,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低通脹時期。各方預測,盡管受到翹尾因素影響,11月CPI漲幅可能稍高於(yu) 10月,但也將繼續保持在2%以下。如第一創業(ye) 證券就預測,11月CPI同比上漲1.7%。其中,食品價(jia) 格同比上漲2.6個(ge) 百分點,對CPI貢獻0.8個(ge) 百分點;非食品價(jia) 格同比上漲1.3個(ge) 百分點,對CPI貢獻0.9個(ge) 百分點。
交通銀行預測11月CPI同比上漲1.8%。該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wei) 認為(wei) ,考慮近期非食品價(jia) 格受到國內(nei) 成品油價(jia) 持續下調及居住類價(jia) 格回落的影響,漲幅也明顯收窄,預計11月非食品價(jia) 格同比漲幅與(yu) 上月相比繼續有小幅回落。同時,由於(yu) 11月翹尾因素約為(wei) 0.3%,比10月繼續小幅回升0.1個(ge) 百分點,初步判斷2014年11月份CPI同比漲幅可能在1.7%到1.9%左右,取中值為(wei) 1.8%。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zhai) 券分析師薑超則預測11月CPI同比漲幅降至1.4%,低於(yu) 10月。
機構還預測,不僅(jin) 11月,12月CPI同比漲幅也不會(hui) 超過2%。唐建偉(wei) 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雖然近期央行調降了存貸款基準利率,但其政策重心在於(yu) 降低實體(ti) 經濟融資成本,預計短期內(nei) 貨幣供給並不會(hui) 出現明顯上升,物價(jia) 也不具備流動性推升的壓力。預計今年四季度CPI同比漲幅將低於(yu) 2%,小幅下調全年CPI漲幅預測至2%左右。明年CPI同比漲幅仍有繼續下行的可能。
有觀點認為(wei) ,中國經濟的低通脹格局,為(wei) 全麵降準打開了空間。薑超判斷,降準已經迫在眉睫。他給出三點理由:降低融資成本仍是央行的首要任務,在金融加杠杆的背景下,金融市場的旺盛資金需求難以下降,因而隻能靠央行增加資金供給來解決(jue) ;央行或重啟逆回購工具,並下調逆回購招標利率,定期投放廉價(jia) 充足資金,以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當前銀行超儲(chu) 資產(chan) 結構失衡,未來亟需暫停各類創新工具,全麵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增加商業(ye) 銀行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廉價(jia) 超儲(chu) 資金。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亦認為(wei) ,降準隻是時間問題。她對於(yu) 市場預測的後續二次降息持否定態度。她認為(wei) ,央行短期內(nei) 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降準的可能性較大。
美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注冊(ce) 離岸公司]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也都持類似觀點。陸挺表示,對於(yu) 降準這個(ge) 問題,存在四個(ge) 理由:第一,由於(yu) 外匯購買(mai) 數額大幅下滑,央行需要通過降準來填補基礎貨幣供應缺口;第二,過去幾個(ge) 月以來,那些大量使用的變相操作可能會(hui) 造成諸多嚴(yan) 重的扭曲效應;第三,如果不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僅(jin) 僅(jin) 降息可能無法真正降低實體(ti) 經濟中的融資成本;第四,中國經濟仍處於(yu) 下滑周期中,需要借助貨幣寬鬆政策來加以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