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新聞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9月CPI創56個月新低 定向寬鬆預期大增

      昨天(10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總水平 (CPI)同比上漲1.6%,今年第二次落入“1”區間,為(wei) 全年新低,更創下56個(ge) 月以來的新低;生產(chan) 者物價(jia) 指數(PPI)連續31個(ge) 月同比負增長,預示通縮風險在加劇,9月同比下降1.8%,環比下降0.4%,無論同比還是環比跌幅均在擴大。

      CPI和PPI走勢與(yu) 貨幣政策調整密切相關(guan) ,[盧森堡注冊(ce) 公司]業(ye) 界呼籲央行重啟降息和降準的聲音漸高。不過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全麵降息降準將使得鋼鐵、水泥等行業(ye) 淘汰過剩產(chan) 能的壓力下降,這與(yu) 政府改革的目標相悖,因此決(jue) 策層實施定向寬鬆的可能性較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近年來CPI走勢和央行調整利率時間節點關(guan) 係後發現,往往單月CPI出現較大幅度上行或者下行時,央行最容易采取行動。

      從(cong) 同比數據看,9月CPI漲幅比上月大幅回落0.4個(ge) 百分點,今年第二次落入“1”區間。1.6%的同比漲幅也為(wei) 2010年2月以來新低。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餘(yu) 秋梅分析說,一方麵,由於(yu) 去年同月環比上漲較多,抬高了今年的對比基數,致使今年9月的翹尾因素比上月減少了0.7個(ge) 百分點;另一方麵,9月新漲價(jia) 因素雖有所增加,但僅(jin) 為(wei) 1.3個(ge) 百分點,低於(yu) 近5年的平均水平。

      9月食品價(jia) 格同比上漲2.3%,保持平穩。從(cong) 環比來看,受中秋及國慶假期臨(lin) 近影響,9月CPI環比上漲0.5%,漲幅擴大0.3個(ge) 百分點,豬肉、鮮菜、雞蛋價(jia) 格環比上升2.3%、3.9%、1.9%。交通銀行報告指出,上述主要食品價(jia) 格環比漲幅顯著低於(yu) 去年同期,新漲價(jia) 因素較弱。

      對CPI影響最大的豬肉價(jia) 格今年始終較為(wei) 平穩,並沒有表現出鮮明的“豬周期”特征,河北一豬肉貿易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終端需求未有實質性提高,屠宰及食品企業(ye) 也不急於(yu) 備貨,大多數屠宰及食品企業(ye) 反映今年鮮品銷售弱於(yu) 往年,短期豬價(jia) 難有實質性上漲。

      近年來,3.5%一直是CPI的 “上限”,但今年CPI峰值僅(jin) 為(wei) 2.5%,9月的低迷數據也宣告通脹警報暫解除。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經濟增速運行緩中趨穩的背景下,四季度CPI同比新漲價(jia) 因素不會(hui) 出現明顯上升,考慮到後3個(ge) 月翹尾因素都在低位,預計CPI同比增速在低位徘徊,預計全年CPI漲幅約為(wei) 2.2%。

      9月PPI同比下降1.8%,不僅(jin) 連續第31個(ge) 月同比下跌,並且跌幅較前月又有擴大。值得注意的是,9月PMI購進價(jia) 格持續跌至47.4%,說明工業(ye) 領域進出兩(liang) 端價(jia) 格均出現大幅下降。

      其中,采掘、原材料和加工工業(ye) 價(jia) 格的同比跌幅均呈現出進一步擴大的態勢,這反映出當前國內(nei) 經濟增長壓力依然嚴(yan) 峻。

      煤炭開采、黑色金屬礦采選業(ye) 出廠價(jia) 格同比降幅達到10.6%、12.6%,石油加工及煉焦業(ye) 降幅達到6.4%,反映出下遊生產(chan) 行業(ye) 依然疲弱,需求乏力。連平認為(wei) ,煤炭、鋼鐵等上遊產(chan) 業(ye)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難以看到PPI轉正的動力,工業(ye) 領域通縮壓力增大。

      連平還分析說,[伯利茲(zi) 注冊(ce) 公司]國際原油價(jia) 格持續下跌,工業(ye) 原材料及半成品價(jia) 格處於(yu) 低位,歐洲麵臨(lin) 通縮風險加重,導致中國購進價(jia) 格跌幅擴大,帶來輸入性通縮壓力。

      9月九大類工業(ye) 生產(chan) 者購進價(jia) 同比全部為(wei) 負,其中黑色金屬材料類、燃料動力類同比下降6.1%和2.8%,降幅分別擴大1.1個(ge) 和1.2個(ge) 百分點。

      “這(工業(ye) 領域價(jia) 格下降)將影響到企業(ye) 資金周轉和營業(ye) 額,壓低企業(ye) 利潤率,有可能進一步拖累工業(ye) 增加值的增長。”連平說道。

      申銀萬(wan) 國首席經濟學家李慧勇認為(wei) ,通縮效應的顯現意味著當前經濟景氣程度可能比預期的要差,產(chan) 能過剩的矛盾和需求不足的程度都比預期嚴(yan) 重。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成員王慶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PPI的通縮持續超30個(ge) 月,生產(chan) 的東(dong) 西都在降價(jia) ,意味著產(chan) 能過剩,並且企業(ye) 議價(jia) 能力基本喪(sang) 失,其投資意願是可想而知。

      “經濟增長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以製造業(ye) 和房產(chan) 投資為(wei) 主導的投資。從(cong) 目前數據來看,這方麵動能應該會(hui) 持續走弱,經濟很可能會(hui) 進一步下台階。”王慶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業(ye) 界目光開始聚焦在央行。

      光大證券宏觀分析師徐高認為(wei) ,近期央行已經出台了如房貸政策鬆綁、降低正回購利率等寬鬆政策,但考慮到當前實體(ti) 經濟麵臨(lin) 的實際利率水平依然偏高,而CPI遠遠低於(yu) 年初設定的上限目標,預計未來貨幣政策放鬆仍有空間。

      在CPI等相關(guan) 數據發布後,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表示,更接近核心通脹率的非食品價(jia) 格上漲1.3%,相比之下,實際利率偏高,融資成本居高不下,會(hui) 加速滑向通縮。政策調整要有前瞻性,相機抉擇是技術性要求。

      他同時指出,以降息為(wei) 例,世界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都主要盯住CPI,同時還參考PPI和資產(chan) 價(jia) 格。今年PPI下降幅度加大,CPI漲幅比去年縮小,房價(jia) 也開始掉頭,降息的條件在逐步成熟,或可選擇定向降息,將來如果房價(jia) 、CPI、PPI都下降就存在全麵降息的條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央行近年來降息操作時發現,央行降息時點與(yu) 物價(jia) 走勢關(guan) 係密切,最近一次降息周期出現在2012年,當年6月和7月央行進行了兩(liang) 次存貸款利率下調,並且7月采取的是非對稱降息,貸款利率下調幅度大於(yu) 存款利率。

      當年CPI正是在6月走出一個(ge) 分水嶺,5月之前,每月CPI同比增幅都在3%以上,6月和7月則大幅回落至2.2%和1.8%,給降息留出了空間。

      更早時候,央行層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期間進行過5次加息,如此頻繁的加息與(yu) 通脹形勢節節走高直接相關(guan) :2010年10月CPI由前月的3.6%增至4.4%,並且隨後一路飆高至2011年7月的6.5%,5次加息也均發生在這一時間段內(nei) 。

      徐高分析說,目前拖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事件除了地產(chan) 行業(ye) 的持續下行,最重要的就是偏高的實際利率水平。

      一位不願具名的經濟學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濟運行狀態已經使得利率和存準率調整具備條件,央行最主要的職責就是控製物價(jia) ,這體(ti) 現在物價(jia) 高企時,必須有相應手段抑製;但中國正處於(yu) 經濟結構深度調整期,物價(jia) 走低時,雖然降息和降準窗口打開,但這要看決(jue) 策者的判斷而定。

      德銀報告認為(wei) ,[法國公司注冊(ce) ]全麵而不加區分的貨幣寬鬆政策,將降低鋼鐵、水泥等行業(ye) 的利息支出,使它們(men) 淘汰過剩產(chan) 能的壓力下降,與(yu) 中國政府的改革目標相悖,這也是中國央行一直不願全麵降準降息的主要擔憂所在。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必威官方平台
客戶谘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